都市情感療愈劇《蠻好的人生》正在優酷熱播。
由孫儷、董子健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療愈劇《蠻好的人生》正在優酷熱播,該劇也是導演汪俊繼《小敏家》《小滿生活》后,與優酷攜手創作的第三部優質作品。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上海弄堂里走出的金牌保險員胡曼黎(孫儷飾),以海派文化為底色,講述了一場關于“跌倒后如何爬起來”的人生寓言。
汪俊與優酷“三次握手”:從家庭敘事到城市圖譜
汪俊與優酷的合作始于《小敏家》(2021年),這部聚焦中年女性情感困境的劇集,以溫情基調引發共鳴;隨后的《小滿生活》(2023年)延續“小”系列基因,通過三對夫妻的換房風波探討“小富即安”的生活哲學。而《蠻好的人生》則標志著雙方合作的升級——從單一家庭敘事轉向對城市精神內核的深度挖掘。該劇以保險行業為切口,卻并非聚焦職場博弈,而是通過一張張保單串聯起獨居老人的醫療困境、單親媽媽的教育焦慮、中年夫妻的理財危機,最終落點于“人與人之間的羈絆”。
《蠻好的人生》是導演汪俊與優酷的第三次合作。
這種創作轉向與汪俊的“以小見大”理念不謀而合。《蠻好的人生》中,胡曼黎的保險銷售身份成為觀察社會的萬花筒:她穿梭于摩天大樓與石庫門弄堂之間,用滬語俚語拉近與客戶的距離,既展現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特質,也通過保單背后的故事折射當代社會的集體思考。
海派文化的影像書寫:從地標符號到市井肌理
《蠻好的人生》是一部典型的海派文化作品,劇中充斥著東方明珠、外灘、和平飯店等標志性城市符號,不少演員都使用滬語臺詞呈現煙火氣。導演汪俊表示,鮮活生動是胡曼黎的人物特征,側重生活流讓創作更加落地。東方明珠的璀璨夜景映襯著胡曼黎的職場精英身份,石庫門里交錯的電線與蘭橋菜場的市井煙火則成為她市井智慧的注腳。這種“城市影像志”的創作野心,超越了簡單的景觀堆砌——導演通過方言運用、生活細節與人物性格的三重互文,讓上海成為“無形的主角”。
例如,胡曼黎的滬語臺詞設計極具匠心:面對老客戶時,她用俚語展現“活絡腦子”;情緒爆發時,方言成為情感宣泄的天然載體。這種語言策略不僅強化角色真實感,更隱喻著上海的文化基因,讓海派文化從屏幕滲透至現實生活。
小人物式“非典型逆襲”:救贖敘事中的生命韌性
與傳統職場劇的“開掛式逆襲”不同,《蠻好的人生》選擇了一條更貼近普通人的成長路徑。胡曼黎的困境極具普世性:39歲的她遭遇丈夫背叛、職場構陷,然而編劇并未讓她以“手撕渣男”的爽劇邏輯重生,而是通過與薛曉舟(董子健飾)的碰撞,完成對自我局限的反思。有別于過往對中女形象的刻畫,該劇“不談姐弟戀”成為最大創新。編劇費慧君表示,胡曼黎就是從上海里弄里打拼走出來的,是一位充滿市井氣的職場女性,她與薛曉舟是一組好玩的人物結構,看的是兩個天差地別的人如何相互救贖。
薛曉舟作為“落魄富二代”的設定同樣打破套路。這個28歲的保險新人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拯救者,他的學院派思維與胡曼黎的市井智慧形成互補:前者教會她規則的重要性,后者則為其注入生存的韌性。兩人的關系從敵對到共生,最終收獲了各自“蠻好的人生”。
輕喜劇包裝生活美學:用笑聲消解時代癥候
汪俊作品中一以貫之的輕喜劇風格,在《蠻好的人生》中達到新高度。即便在展現人生至暗時刻時,導演仍以溫暖筆觸調劑沉重——當胡曼黎崩潰大哭時,鏡頭并未過度渲染悲情,而是通過窗外漸亮的晨光暗示希望。這種“哀而不傷”的敘事策略,源自汪俊對現實題材的獨特理解,以生活流呈現人性的復雜與溫暖。
孫儷飾演上海保險員。
《蠻好的人生》以海派文化為錨點,在商業與藝術之間找到微妙平衡。它是對汪俊創作脈絡的延續,亦是對都市劇類型邊界的突破。當胡曼黎最終站在外灘望向浦江兩岸時,鏡頭訴說的不僅是個人奮斗的勝利,更是一座城市、一個時代的精神自愈——所謂“蠻好的人生”,不過是認清生活真相后,依然能笑著說出“搿個辰光,阿拉一道扛過來”(這時候,我們一起扛過來)。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薛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