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在我住的小城市里,參加過一個社區戲劇小組,認識了一位法國姐姐,蘇菲。
她六十多歲,和藹可親,看到我朗讀大段大段的法語劇本有困難,私下跟我約了幾次,就是為了幫我對稿子,一面對還一面鼓勵我:“你的法語已經非常好了,我們只是改得更完美一點。”
那兩年疫情反反復復,常常我們排練的小教室就不能用了,開始還是輪流去每個人家里,后來就變成了固定去蘇菲家排練。
倒不是因為她家的條件好,恰恰相反,她家是最小的,只有四十幾平的小公寓,但我們喜歡去她家,一個人,既清靜又自在。
有天,我們的老師招呼著大家一起去巴黎看她同學做的劇,大家都很開心,還約著早點去,先去喝一杯。
那天我到火車站,有人跑過來叫我,看了兩秒,才認出是蘇菲,化著淡妝,做了頭發,穿著一件小香風上衣,有點舊但非常合身,一秒變貴婦。
現在小香風每個牌子都做,我沒多想,到了劇院,蘇菲把外套脫下來,才看到,她那件上衣,是真的香奈兒。
法國的社交,按照我們中國邏輯,大多時候都是“無效”的。比如戲劇小組,或一起打網球的圈子,幾年下來大家都很熟,但沒有人會刨根問底地去追究你的過去,搞清你的社會價值,看看是不是可以縱橫聯合做什么事。
所以,即使我知道蘇菲一定是個有故事的姐姐,但我也不知道,她究竟經歷了什么,才穿著跟她的生活階級嚴重不符合的香奈兒外衣。
有一天,老師臨時改了排練的時間,蘇菲突然給我打電話,原來她正開著車,在群里看信息的時候按錯了,直接撥給了我。
可即使隔著汽車行駛的噪音,我能聽出她的聲音起伏不定,很有情緒。我問:“你怎么了,你還好嗎?”,就這句最簡單的話,一下子戳破了她的面具,她在電話里哭了起來。
她剛去醫院看了她的前夫,惡性胰腺癌,她知道,這將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百感交集,才會失態。
她的前夫不僅是一名醫生,還是一家私人醫院的院長,結婚32年,她一直在做全職主婦,養了三個孩子,全都事業有成,離婚是她提出來的,因為前夫睡了一個護士。
所有人都反對,理由都一樣:“蘇菲,做了一輩子的全職主婦,離了婚,你能干什么,你就完了!”,本著為她好的前提,前夫提出:“不要離婚,我搬出去,每月給你生活費,逢年過節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吃個飯。”
她知道,這并不是前夫在32年婚姻中唯一的背叛,在男少女多的醫院里,那個小護士,甚至算不上飯后可以上桌的甜點,她只是覺得很厭倦,完什么完,這輩子還剩一小半,她只想為自己活幾年。
她搬了出去,五十幾歲的女人,沒有工作經驗,能找到的工作有限,在小學食堂清掃、幫人接送小孩,或者去市政府給難民教法語,這個工作她最喜歡,可每周只有八個小時,無法僅憑這個糊口。
離婚過程拉扯了好幾年,三個孩子都成年了,她無法要求撫養費,根據法國法律,雙方收入差距懸殊時,收入高的那方也應給低的一方支付贍養費,可雇不起律師的她,最后拿到的金額,并不多,每月幾百歐元,一間海邊度假的小公寓和一小筆現金。
她用現金買了現在的小房子,把海邊度假的公寓租了出去,一個月有幾百歐,但這樣她等于有了兩套房子,與社會福利徹底絕緣。
我問:“你當時為什么非要離婚呢?不離婚,讓他搬出去,你的生活不是更舒適?為什么要選這條更艱苦的路呢?”
她說:“Lulu,這好像身體的某個地方爛掉了,你把它包起來,就可以視而不見嗎?不可能的呀!離婚,就像是截肢,我變成了殘疾,總好過讓傷口爛下去,我會死。
和原來比起來,我的房子小,車子老,去不了五星酒店,買不了香奈兒的外衣……可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不是我呀!我現在想怎么就怎么,我愿意。”
那天我們說了一個小時,最后她特別真誠地跟我道歉,“占了你這么多時間,剛從醫院出來,我真的是破防了,對不起,打擾你了。”
后來再見蘇菲,我們兩個人都默契地沒有再提一句。我知道,對于蘇菲,我只不過是走過路過的一個樹洞而已,樹洞沒有資格介入她的人生,關心她的悲喜。
其實,在法國像蘇菲這種離婚單身的中老年姐姐,很常見。譬如在我家的阿姨,61歲馬上退休了,也是離婚一個人,日子能過,但也不寬裕。
可有次,我的車出了點問題,盧先生不在家,她讓我去附近一間挺大的修車店找老板。去了之后我才發現,老板跟她一個姓,是她的前夫。
我也問了她同樣的問題,那么大的修車店,應該挺賺錢。她一面大力地擦灶臺一面說:“他有錢是他的,我賺到的才是我的。現在我終于成功地把他從我的人生中,清理了出去,我開心還來不及。”
在法國26年了,我覺得法國女人最大的特點并不是浪漫、精致或者優雅,而是活得更加自我,既不“懂事”,更不“顧大局、識大體”,我行我素,并不會考慮后果,居安思危。
往好里說,她們是有獨立精神,更加自我;往壞里說,她們是十二分自私,只看眼前,及時行樂。有些事情,人人都能看出下一步就是“深淵”,而法國人則會聳聳肩:“這是你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會說,這底氣是國家福利給的,有福利給你托底,我不能說完全沒有關系,但也并不是唯一的答案,比如無論我家阿姨還是蘇菲,沒有年幼孩子的單身女人,可以享受免稅,但實打實地,并不能領到多少福利。
從小到大,我們亞洲人,尤其作為女孩子們總是不斷地聽到父母老師、德高望重的長輩們在反復說:“……你就完了……”,比如:考不好大學,你就完了;找不到工作,你就完了;結不了婚,你就完了;離了婚,你就完了……
我們的一生,時時刻刻都要為未來做好準備,不能任性,不能浪費,不能失敗,必須要牢牢地把握人生走過路過的每一個抓得住的東西:男人、單位、存款……去建筑所謂“安全感”。
婚姻可能隨時變故,工作可能隨時裁員,存款可能隨時貶值,孩子本來就有自己的人生啊,人生一世,我們只有自己!
我曾聽過一個心理學家說:“真正的內在安全感,不是來源于對未來的掌控,而是源自一種深刻的自信,無論發生什么,我都能過得去。”
所以,看著穿著香奈兒卻開著小破車的蘇菲,我并沒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世事炎涼和辛酸,恰恰相反,在她這種簡樸和坦然的怡然自得之間,我卻看到了自尊和體面。
就像那天蘇菲在電話里說的:“安全感并不是你銀行里的存款數字,而是你相信,自己永遠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其實,無論做了什么,都沒有“完了”這回事兒,只要生命不息,人生就會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