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悉達多》講述了一個以印度為背景的追尋自我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悉達多是一位俊美的婆羅門之子,但年紀輕輕的他并不滿足于物質的富足以及地位的高貴,而想追尋靈魂的安寧和精神的寧靜。
悉達多一生都在追尋屬于自己的內心,經歷了五次“離開”的螺旋式成長,由此作者黑塞為大家構建了一個自我覺醒的哲學寓言。這種離俗與世俗的反復碰撞,是靈魂在否定之否定中實現超越的辯證之路。
第一次出走:斬斷世俗臍帶
在悉達多堅定地和父親提出要追隨沙門時,他斬斷了和父母以及世俗的一切鏈結,義無反顧地去苦修。他離開婆羅門貴族家庭是對既定人生劇本的叛離,是精神胚胎的初次覺醒。
作者黑塞用很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沙門階段的苦修,看似超脫,實則是用極端禁欲制造新的精神枷鎖。事實證明三年后,悉達多的自我意識又一次覺醒了,他可能不清楚單純否定物質世界無法觸及真理內核,但是他追隨內心,離開了沙門,去向佛法尋求真諦。
第二次覺醒:破除教條迷思
悉達多和他的好友喬達文去向佛陀悉達摩尋求奧義,但是他很快發現,真理無法通過二手經驗獲得,而是要通過“探索,求道,通過深觀,禪修,通過認知,徹悟而非通過法義修成正果”。佛陀的圓滿恰恰證明模仿他人道路的虛妄,這是對精神權威的祛魅,這也是獨立思考的開端。雖然他的朋友喬達文留下來研修法義,但“佛陀的法義無法挽留他,無法折服他”悉達多義無反顧地再一次離開了,一腳踏入世俗,“踏入無常”。
第三次沉淪:主動擁抱世俗
悉達多意識到“如果一個人扼殺了感官意義上的偶然之我,卻喂養思想意義上博學多能的偶然之我,他是不會尋得自我的。”在擺渡人的河邊小屋,他的夢隱喻了他的探尋之路。
與名妓迦摩羅的交融是極具哲理性的轉折。《道德經》有句話“反者道之動”,事物總是向其相反的方向發展,在極度克制的苦修后,悉達多釋放了人性貪婪和縱欲的一面。通過近20年的縱情聲色、積累財富的“墮落”,他經歷了人性完整的圓周——從否定欲望到理解欲望本質,這種沉潛恰是認識自我的必經煉獄。可是在這種怠惰的生活中他沒有一直沉湎下去,悉達多又一次做了斷,“他離開花園和城邑,一去不返。”
第四次頓悟:河水的啟示
當世俗生活顯露出虛幻本質時,悉達多又來到了當年擺渡他回歸世俗的河邊,在這里他頓悟了。他問船夫“你也跟河水悟出‘時間并不存在’這一秘密嗎?”這不正是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的感嘆。船夫的渡河哲學深深地啟發了悉達多,它展現出東方智慧:流動的河水既是永恒當下的隱喻,也昭示著觀察者的覺醒——真理不在對岸,而在凝視河流的雙眸之中。他決定不再離開,在河邊成為一名船夫,過著擺渡人的生活。但世事無常,總有些牽掛、羈絆有待解決。
第五次超脫:血緣執念的破除
悉達多曾經逃離世俗時,那位名妓已經懷了他的兒子,十年后這個女人帶著孩子準備擺渡到彼岸去朝圣,他們相認了但孩子的母親正病入膏肓。他接管了孩子,卻被拒絕和冷漠灼傷。
這是對悉達多最后的考驗,他想起了自己離開父親的場景,這也是人生課題,父親的角色讓他在人性褶皺中觸摸真實。
面對兒子的逃離,這場最痛苦的離別完成了最后的證悟。它解構了所有形式的占有欲,明白真正的慈悲不是束縛而是放手。
至此所有二元對立在河水的永恒詠嘆中消融。
五次“離開”的精神蛻變,成就了悉達多的悟道。在離俗與世俗的交替中,作者黑塞展現了出世與入世的二元對立又融合,揭示覺醒的本質是“在塵世中修行”,正如古人說的“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雖然這本書看上去是印度題材的書籍,但是這種“出走-回歸”的循環模式,內核卻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華夏文明中道家陰陽互生的精髓。
悉達多的每次離別都是對上一階段認知局限的揚棄,值得感嘆的是,他每次離開,都有強烈的內心指引。
悉達多的終極覺醒,在于理解自我不是某個固態終點,而是河流般的動態存在。這種覺悟使他在凝視河水時,既看見瞬息萬變的浪花,也洞悉永恒流動的本質——這正是黑塞對生命本質最詩意的詮釋:我們在永恒的告別中走向完整,在遍嘗人間滋味后學會品咂空無的至味。
關于黑塞
在讀完《悉達多》這本100多頁的小書后,又讀了李世琦寫的《最后的騎士:黑塞傳》,從而更立體地了解了作者,和作者的創作背景。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生長在一個國際化大家庭,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19世紀在印度工作的傳教士,家里擁有整座客廳的圖書,塞滿了很多來自東方文化的經典著作。他曾多次到訪中國,對中國文化非常癡迷,他的父親對中國文化也非常有研究,1914年出版過《老子獨白》,這對黑塞無疑是非常大的啟蒙影響。黑塞的父親是德國人,但是出生在愛沙尼亞,后來又長期在瑞士教區工作。他的母親遺傳給他很好的音樂才能。黑塞的童年、青年是個飽受普魯士教育體制摧殘的孩子,曾經一度不得不去兒童精神療養院治療。這段經歷成就了他的成名作《在輪下》。黑塞在1946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玻璃球游戲》也深刻地體現了對道家思想的理解。他的創作生涯中經歷了多次精神危機,但并不影響他成為有思想的文學家,他的重要的作品還有《荒原狼》《德米安》等。
作者:
陳瑜,第1期閱讀寫作成長營成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