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3750 字
閱讀時間約:5 分鐘
本文章節:
01、16歲“天才少年”自殺身亡,令人痛心
02、他有很多榮譽,也有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03、孩子沒了,父母卻還不懂自我反省!
04、能不能成人成才,高逆商才是關鍵
他才16歲,就拿下了全國信息奧賽的第一名,人人都說他是天才!
但其實在“天才”的心里,早就壓抑得想死了!
4月1號,16歲的遼寧“天才少年”于行健從高樓一躍而下。4月5號,他就讀的東北育才學校發布訃告,證實于行健已經跳樓身亡。
圖片來源于網絡
16歲,正是追逐夢想的大好年齡,這位“天才少年”卻按下了人生退出鍵!
臨終前,于行健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本能地喊著:“媽媽,我疼,救我?!边@句話刺痛了千千萬萬父母的心!
本來,我們今天想接著昨天的文章,繼續分享雙相患者偉濤的康復經歷,沒打算談于行健的自殺事件。
但我在網上看了很多分析這件事的文章,發現都沒說到重點,更加沒說到根源。
所以,我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結合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深入分析這個事件,希望能讓更多父母們吸取教訓,別讓類似的悲劇發生自己孩子身上!
01、16歲“天才少年”自殺身亡,令人痛心
于行健就讀的東北育才學校,這是遼寧省最好的學校之一!
在這所名校里,于行健是“學神本神”,多次在競賽中獲獎:
2022年,他在信息奧賽中取得“遼寧省第三”;
2023年,他拿下了“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學成果展示大賽”總決賽第一名;
2024年,他又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取得第一名!
這是一個拿獎拿到手軟的“天才少年”,是多少父母的“夢中情娃”!
但是,成長從不是一帆風順的,哪怕是所謂的“天才”,也有失利的時候。
今年3月底,在遼寧省隊的一次選拔賽中,于行健只拿了第10名。
據網傳信息,于行健的母親說,孩子當時非常沮喪,回到家之后把所有獎杯都鎖進了柜子,整個人蜷縮在地上。
沒過多久,4月1號,于行健突然跳樓自殺,搶救無效身亡!
孩子沒了,傷痛最深的是父母。于行健的父親在悲痛之際,給兒子寫了一篇祭文。
于行健的祭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本來有很多網友以為,于行健是因為競賽成績不理想,接受不了一時的失敗,所以心態崩潰,決定自殺。
但看了于行健父親寫的祭文之后,我們發現,其實最大的問題,是他父母采取了極其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
02、他有很多榮譽,也有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于行健從小就優秀得像個神童,“別人動筆,你只用眼睛看,你就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他父親說兒子是“靈童附體”,認為兒子是個天才。
其實,結合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來看,大眾眼中所謂的“神童”“天才”,其實是不存在的,而是后天有意地、或無意間,塑造出了高效學習的“學神”狀態。
網上沒有于行健的成長經歷,他后天是怎么變成“天才”的,我們沒法知道,也沒法分析。
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我們以前詳細分析過。
通常來說,如果孩子出現了這種“學神”狀態,意味著孩子對某個領域真的非常感興趣,學得很開心、很興奮,所以效率特別高。
但是于行健父親的祭文里說,在最近幾年,于行健不再喜歡學習,不喜歡運動,還有很多很多他不喜歡的事,“都是在為爸爸媽媽在做。”
這是怎么回事?
于行健的家人沒有公開更詳細的經過,但我們可以根據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來推理。
一個那么優秀、學得那么好的孩子,真的就因為最近遇到一點“小挫折”,就突然自殺嗎?
在于行健很小的時候,我相信他是真心喜歡過信息學的,也是真心愛學習的。
在爸爸媽媽和老師的輔導下,他學得很不錯,陸陸續續拿了一些獎,不斷接受表揚和夸獎,心里很高興。
這些表揚和夸獎又促使他更加賣力地學,希望獲得更大的獎,繼續得到大人和同學的夸獎。
其實在這個時候,于行健的學習心態就有點兒失衡了,他不是為了正確的目標而學,而是為了滿足外界期待、獲得別人的認可而學。
而且,他拿到的獎項越厲害、越多,他就會越渴望保持完美的成績,對他來說,既然拿過第一,那掉出前三就是個恥辱。
可是,在奧賽這條路上,要保持頂尖不是那么容易的。
大家別以為奧賽冠軍真是天生的,考前隨便翻翻書,考試就能拿第一。拜托,這是魔幻小說。
真正的奧賽冠軍都是勤奮、汗水、淚水交織出來的。
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就說過,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天賦異稟,只是比常人更加勤奮,更加執著。說白了,就是往死里學,就是死磕。
于行健也同樣如此。如果他想保持頂尖的奧賽成績,就必須做大量的題目,接受大量的訓練,再加上本來的校內學業,他的生活幾乎被學習填滿了!
他愛看漫畫書,他喜歡探索攝影和天文學,可這統統都沒有時間!他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所以,慢慢地,于行健對學習和信息學的熱愛消退了。他其實沒有真正足夠的內驅力。
他學得越來越痛苦,學習效率下降,但又覺得不得不學,內心非常煎熬。
那他為什么不得不學?
不想學就不學了唄,或者學得少一些,允許自己奧賽成績稍微差一些,不行嗎?難道是他父母逼他嗎?
其實,不見得完全就是他父母逼迫他,這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他父母對他肯定是有很高期待的,孩子連全國冠軍都拿過了,孩子怎么能說不學就不學了?肯定還要再鼓勵鼓勵孩子,克服難關!
可是在于行健看來,這是父母給他施壓,這是父母表達強烈的期許。作為一個懂事的孩子,他覺得自己應該滿足父母的愿望。
只不過,有時候于行健也會忍不住對母親發脾氣,所謂的“粗魯地對待母親”,其實是一種反抗,是心理創傷被激活的“激越狀態”。
很多孩子小時候很聽話,進入中學之后開始頂撞父母。父母以為這是“叛逆期”,沒啥大不了的。
但其實,這很可能是父母早就給孩子造成了疊加性心理創傷,孩子已經出現了精神心理問題!
除此之外,于行健自己也會給自己施壓,逼迫自己堅持下去。他雖然學得很累,但他確實獲得很多光環和夸獎。
大家都夸他是“天才”,看著他的眼神都帶著仰慕,其實他非常享受這種狀態。他也不舍得一下子放開這些光環和榮譽,從天之驕子跌落成平庸之輩。
就好像互聯網大廠里的牛馬,其實天天累成狗,壓力超級大。但你讓他們放棄高薪和世人羨慕的崗位?他們又不舍得。
而且,一所學校里面出了一個全國冠軍,這是多大的喜事?
校長會接見他,班主任會鼓勵他,競賽老師會督促他,同學們會給他加油,甚至可能省領導都跟他見過面!
他背負了周圍多數人的期待,包括自己對自己的期待!他覺得自己不能放棄,更不能失?。?/p>
所以,當于行健在選拔賽中滑落到第10名的時候,他完全接受不了,情緒崩潰了。
他心里很糾結,渴望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又不甘心在競賽中落后。他不斷精神內耗,特別特別壓抑。
于行健還有強迫型人格改變,在他未出現精神心理問題之前,這會給他帶來好處,讓他事事力求完美。
但出現精神心理問題之后,這反而會導致他不敢表露出痛苦,努力掩飾真實情緒,同時又不斷自我施壓,維持良好的形象。
而從這個角度看,于行健實際上罹患了“微笑型抑郁癥”,又叫“陽光抑郁癥”。
不過,如果于行健到主流精神科就診,大夫發現他曾對母親大發脾氣的話,也很可能會把他診斷為雙相障礙。這其實是過度診斷,屬于我們常說的“泛雙相化”。
03、孩子沒了,父母卻還不懂自我反??!
現在,悲劇已經無法挽回了,于行健父母痛苦欲絕、甚至可能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我們都可以理解,更不能指責他們。
但事實上,于行健父母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尤其是于行健的父親。
于行健父親說兒子是選錯了世界,是這個世界容不下他,所以他終究要離去,追尋他的世界。
對于這種把責任都推給“這個世界”、用玄學來自我安慰的思維方式,我真是無語!
于行健的父親還說“爸爸媽媽決定放手讓你去尋找你的世界”;說得直白一些,就是“你要死?好吧,爸爸媽媽支持你”,這是多么愚昧、無知!
我想起廣州育兒博主“一得他爹”,他的兒子張一得在美國留學期間自殺離世了,“一得他爹”還說“無條件認可、接受兒子最后的這個決定。”
張一得與“一得他爹”,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兩個父親都一樣,都沒有從孩子的悲劇中真正地反省自己,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犯的錯誤。
于行健的悲劇背后,還有一個很多“雞娃”父母忽視的問題:
雖然他的智商(IQ)很高,但逆商(AQ)非常低。這一點跟清華學子、谷歌工程師陳立人很像。
陳立人遇到困難時,完全外歸因,最后憤怒地把妻子打死了。而于行健遇到困難時則內耗自己,最后承受不住巨大的痛苦,選擇自殺。
陳立人,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能跟于行健的父親、一得他爹、還有陳立人的父親面對面交流的話,我一定會指出他們的問題,告訴他們孩子會出事的風險!
但我知道,這很可能是白費力氣。
在孩子發生悲劇之前,他們根本不覺得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問題,甚至會覺得“我那么優秀,我孩子這么優秀,能有什么問題?你才有問題!”
孩子發生悲劇,父母雖然是最可憐的,但可憐之人往往也有可恨之處,這些父母總是把責任都推給外界、甚至推給孩子!
04、能不能成人成才,高逆商才是關鍵
又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發生了悲劇,希望那些還在盲目“雞娃”的父母能停下來,好好思考思考:
你們現在的做法,是不是也在無意之中,正把孩子推向深淵?
一個人最終是否能夠成人成才,這不是智商(IQ)說了算,而是逆商(AQ)說了算!
此圖為AI生成
上面說了,“天才”并不是真的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了高效的學習狀態。
那為什么有的“天才”走得很遠,一生大放異彩;有的“天才”一鳴驚人,最后卻悲劇收場?
有的是因為驕傲自大,止步不前,比如傷仲永;有的則是遭受困難與挫折時,不會理性積極面對,才華“夭折”。
說到底,其實都是他們缺乏真正的“高逆商”。
父母想“雞娃”,本無可厚非,但你們不要老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一定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不要舍本逐末!
現在都是AI時代了,新時代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想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你就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保持心態年輕,還要學會對孩子共情、傾聽、積極引導,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