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力的飛升與人性的覺察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以“進步報告”的日記體形式,記錄了主人公查理·高登——一名智力障礙者,通過腦部手術從智商68躍升至185,又因實驗缺陷重歸愚鈍的全過程。
這場科學奇跡的背后,也逐漸從查理的視角,看到了自己和周圍人的異樣:
隨著智力的提升,他的認知也在短期內有了巨大的飛躍,甚至在學術上能去指導給他做實驗的專家;他也逐漸看清了曾經“友善”同事的嘲笑、科學家的冷漠利用,以及童年被母親遺棄的創傷。
而與他命運相連的小白鼠阿爾吉儂,在智力巔峰后迅速衰亡,暗示了這場實驗的悲劇本質。
最終,查理在智力衰退中走向消亡,也在生命最后寫下“請替阿爾吉儂放上一些花”,以微弱卻悲壯的方式,為所有被踐踏的生命尊嚴獻上悼詞。
二、查理的三重困境與人性呼喚
1. 親情:被遺棄的愛
查理的親情世界充滿裂痕:母親因羞恥將他遺棄,父親以軟弱逃避責任,唯有妹妹諾爾瑪在成年后嘗試彌補。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我們也有“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說法,反過來也是一樣。
看到母親的作為,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憤慨,身為人母,怎么可以這么狠心遺棄查理。但是生活中,我們又會發現,很多母親遺棄自己的孩童,背后有一萬種不得已的原由。我憤慨,但我也理解。
當然,在生活中,也有大多數人童年時沒有得到很好地照顧和情感滿足,以至于當子女成年之后,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尋找。
查理回家的時候,就是希望被母親認可和接納。然而結果卻未嘗所愿,唯有和妹妹的對話中,感受到一點來自家庭的溫暖……
2. 愛情:不完整的愛情
看看查理的兩段感情:對老師艾麗斯的愛,始終被困在認知的不對等當中。
在查理愚笨時,他是被俯視的“孩子”;聰明時,他成為傲慢的“導師”。
二人的關系因智力落差與實驗倫理的陰影崩塌。也很感念在查理智力衰退的后期,艾麗斯對查理的照料。而與藝術家費伊的肉體歡愉,則是有性無愛。
查理在愛情中的挫敗,印證了情感的根基是平等的共情,理解與尊重,而非智力或欲望的博弈。
3. 友情:體會人性的惡
面包店同事對查理的欺凌(如讓他參與侮辱性的“迷宮游戲”)與疏遠,揭露了人際關系中的陰暗面。
欺軟怕硬的人大有人在,但欺負弱智的人,又把人性的惡推向另一個層次。
唯有小白鼠阿爾吉儂——這個與他共享命運的“實驗品”——成為查理真正的靈魂伴侶。
他為阿爾吉儂獻上的花束,不僅是對友情的悼念,更是對“理解”的終極呼喚:
4. 查理的覺醒:對人性尊嚴的終極呼喚
查理在智力巔峰時寫下:“我現在知道,成為一個普通人需要的不只是智力。”
這句話撕開了社會的虛偽面具:人性的完整需要的不僅在于智力,還應當有情商、尊嚴、觀念等多種因素的組成。
當他智力衰退后,反而以孩童般的純真接納了世界,并在筆記中懇求“告訴艾麗斯,我現在能感受到快樂了”。
這種覺醒,是對美好童年的追憶,更是對人性本真的回歸——唯有放下對“完美”的執念,才能看見每個生命的價值。
三、啟示與行動:
1、人性的覺察
我們或許曾經遇到過弱智的人,但我們是以什么樣的態度和行為對待的?
如果有能力,請投以微笑和尊重,不是所有的人都完整,所有完整的人也都不完美,如果不愛,就請不要在他們純潔的心靈上面劃出傷口;我們在生活中可能不常有機會遇到這樣的人,但遇到了,請伸出自己的手,獻出一點力所能及的愛,比如做些公益和捐贈。
尊重人和生命的人,身上必有愛的微光。
人性的覺醒
人是很復雜的,以好壞定義人,這未免片面;如果從立場出發來理解,往往很多人的行為都是可理解的。
我們周邊有很多身在困局中而不自知的人,需要及時自我覺醒。就像當下社會,不少人沉迷游戲,沉迷短視頻,就像沉浸在溫水中的青蛙,逐漸失去奮力一跳的能力。
而覺醒,是需要推翻錯誤認知的勇氣,需要走出舒適圈的決心,需要承受蛻變痛苦的意志,以及持之以恒的定力。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任何一條蛻變的路上,總有同行的人。
作者:
黃澤師,第6期百日共讀計劃成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