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已撤換由政府效率部牽頭人馬斯克推薦的美國國稅局代理局長加里·沙普利。《野獸日報》稱,沙普利任職時長只有72小時,甚至還來不及開始工作就被迫離職。對沙普利的任命引發了財政部長貝森特與馬斯克之間的權力斗爭。
加里·沙普利(資料圖)
加里·沙普利原本是美國國稅局的資深探員。此前,他因揭露司法部在調查亨特·拜登稅務案件中的不當行為而被大眾熟知。這次能成為國稅局代理局長,是政府效率部牽頭人馬斯克推薦的結果。但這個任命卻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財政部長貝森特對沙普利的任命極為不滿。按照正常的行政流程,國稅局是要向財政部長匯報工作的,可沙普利的任命,貝森特既沒被征求意見,也沒得到通知。馬斯克團隊在深夜向總統辦公室提交任命方案,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財政部的法律顧問才收到抄送郵件。這種做法,讓財政部的人覺得完全不合規矩。財政部新聞官就吐槽,這哪像任命一個重要職位,簡直就像在特斯拉工廠隨意任命車間主任一樣,一點正式的審批流程都沒有。
沙普利上任第一天,就發布了十項技術改革命令。他計劃從甲骨文采購新的審計AI系統,還要關停12個地方稅務辦公室。可讓人驚訝的是,這些文件蓋的是政府效率部的公章,這就意味著馬斯克似乎想繞過財政部,直接掌控國稅局。這一行為嚴重侵犯了財政部的權力,也難怪貝森特會大發雷霆。在內部會議上,貝森特明確表示,任何重要職位的任命都必須經過財政部的正規程序,他嚴厲指責馬斯克越權干涉行政體系,還表示要重新建立公眾對國稅局的信任。
加里·沙普利(資料圖)
馬斯克陣營則認為,美國傳統的官僚體系效率太低,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推動改革。馬斯克作為科技界的巨頭,他旗下的社交平臺擁有1.8億用戶,輿論影響力巨大。而且他還承諾了1億美元的政治獻金,這些都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和傳統政治勢力對抗。他想用商業領域高效的運作邏輯,來改造相對僵化的政府官僚機構。但這種做法,觸動了像貝森特這樣傳統政客的利益。傳統政客們一直堅守著自己的權力邊界,絕不允許輕易被打破。
特朗普在這場權力斗爭中,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他一方面希望借助馬斯克的創新形象,為自己的政治活動增加亮點,尤其是為連任造勢;另一方面,他又要照顧黨內傳統勢力的情緒,畢竟貝森特是特朗普內閣的核心成員,深受總統信任。在權衡利弊之后,特朗普最終收回了對沙普利的任命,貝森特在這場權力博弈中取得了勝利。
這場看似簡單的人事變動,實際上反映出美國政治生態的深層次問題。科技巨頭通過“旋轉門”機制向政府輸送人才,這在美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像馬斯克這樣直接插手關鍵部門人事安排的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這一事件凸顯了美國官僚體系內部的矛盾。特朗普政府喜歡任命“政治素人”,這種做法和傳統的官僚體系很難融合,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的權力界限越來越模糊。以往內閣部長和白宮幕僚之間也有權力爭斗,但像這次這么戲劇性的情況并不多見。
馬斯克(資料圖)
沙普利雖然在代理局長的位置上只待了72小時,但他之前在國稅局的工作經歷還是很有意義的。他協助調查亨特·拜登稅務案,還向國會提供了重要的舉報人證詞,為推動案件進展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他的短暫任期也說明了美國政治權力斗爭的殘酷。隨著福肯德接任代理局長,馬斯克團隊在特朗普政府中的影響力明顯下降,逐漸被邊緣化。
最近這段時間,馬斯克在特朗普身邊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少。他推動的一系列改革計劃也接連碰壁。比如,他主張的美國國稅局裁員行動受到阻礙,政府效率部成員加文·克里格因為一些原因被開除,政府效率部對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裁員計劃也被法官暫時叫停。在關稅政策上,馬斯克提出的建議沒有被特朗普采納,反而特朗普接受了貝森特的提議,還把和70多個國家進行貿易談判的重要任務交給了貝森特。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美國政治權力的背后,是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科技新貴想要打破傳統,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改變政府運作模式;而傳統政客則堅決捍衛自己的權力和既定的政治秩序。像特朗普這樣處于權力核心的人物,需要在不同的利益群體之間尋找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就會引發各種政治風波。這次沙普利的事件,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美國政治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也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國的政治生態。未來,美國政壇還會發生什么,各方勢力又會如何重新洗牌,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