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海人來說,在街頭巷尾售賣的蔥油餅既是點心抑或小吃,也是市井美食。近日,關爐打烊兩年多的“阿大蔥油餅”重出江湖,并在靜安石門二路找到新店面,從4月21日開始試營業,4月25日起正式營業。
本期新聞晨報《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記錄了“阿大蔥油餅”這四天的試營業情況,并采訪了部分市民朋友,聽聽他們的反饋意見,也請阿大師傅對試營業進行總結,同時回應市民的建議。
新聞晨報《上海會客廳》節目
試營業四天大排長隊
4月21日是“阿大蔥油餅”試營業第一天。這天上午記者是10點到的,當天排隊人不多,大約等了二十分鐘左右就買到了熱乎乎的蔥油餅。
4月21日上午顧客在排隊(晨報拍攝)
4月22日試營業第二天,記者上午9點左右趕到石門二路時,店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因為雨越來越大,還刮起了風,有幾位市民選擇“中場退賽”。記者考慮到自己沒帶傘具也沒穿外套,身單力薄,也只能提前撤退了。
當天下午,市民俞先生經過石門二路時拍攝了多張排隊照片。據他介紹,當天下午排隊的顧客人數非常多,大約有六十多人,隊伍從石門二路一直轉彎到了奉賢路,算是開張這幾天當中人最多的一次。
4月22日下午顧客在排隊(市民俞先生 拍攝提供)
4月23日試營業第三天,早上6點40分,記者從威海路打車出發前往位于“阿大蔥油餅”位于石門二路的新店。記者注意到,滴滴地圖里已經收錄了“阿大蔥油餅”的地址和,只要輸入“蔥油餅”關鍵詞就會迅速跳出“阿大蔥油餅”。
4月23日上午6點45分左右,顧客在雨中排隊(晨報拍攝)
記者早上6點45分到石門二路,雖然還在下雨,但已經有數十人排在門口了,店員們已經開門在做準備工作。據排在記者前面的許阿姨介紹,早上第一個顧客是6:20分左右到的,而她自己是6:40分到的。“那天(4月22日)晚上遇到坐在門口的阿大師傅,他告訴我,早上7點左右人最少,我想那就早點來吧,沒想到早上沒開門就有這么多人等著。”
每位顧客只能購買五只蔥油餅
重新開業的“阿大蔥油餅”價格仍為十元一只,但采取限購,每位顧客只能購買五只蔥油餅。當天出餅速度有點慢,一些早上急著上班的居民就和排在前面的人商量,讓幫著帶一只餅。一位大叔一開始還在和排隊的居民聊天,到了7點40分接到家里打來的電話之后,表情一下子掛不住了,原來早上他還要回去開車送孩子去學校。他上前“懇求”一位青年能否給他多帶兩只餅,一開始被直接拒絕,后來在大家的勸說下,這位青年終于改口答應。等拿到了近乎燙手的蔥油餅,大叔一路拿著小跑趕回家去了。
因為與收銀的小吳熟識,記者想給同事多帶一些蔥油餅,就買了六只,剛喜滋滋把蔥油餅裝到自行車框里準備騎回辦公室,一位白領上前商量,問能否讓幾只餅給他。據這位白領介紹,他是一大早和老板、同事一道來排隊買蔥油餅的。“我們公司是在楊浦,有客戶從北京來上海這邊出差,晚上他要飛回去。正好客戶說想吃上海的蔥油餅,所以我就和老板還有同事來買蔥油餅,他們排在我后面。早上我6:45到這邊排隊,前面已經有七八個人了,沒想到排了一個小時才能買到。”
4月24日上午,阿大看著顧客在排隊(晨報拍攝)
4月24日是“阿大蔥油餅”試營業最后一天,記者在臨近中午時趕到石門二路,在很遠處就能看到隊伍。一位從錦江樂園趕來的阿姨告訴記者,她已經統計過了,一共有近五十人排隊,在她前面有四十五人。
在門口,記者遇到了正在等餅出爐的白領章先生。章先生和妻子剛剛從澳洲回滬,他告訴記者,2018年那次,他在永嘉路因為排隊人多沒有等到阿大師傅的蔥油餅,這次利用回上海的時間重新來排隊,買到了蔥油餅,心里還是感到非常高興的。
一位拎著剛買到蔥油餅的爺叔(晨報拍攝)
一位拎著剛買到蔥油餅的爺叔告訴記者,他是早上坐了兩小時的車從老南匯趕過來的,又排了一小時的隊。“就是為了吃阿大的蔥油餅,因為阿大名氣響。”這位爺叔笑著說道。
上海人為啥歡喜吃蔥油餅
上海灘賣蔥油餅的地方其實很多,談到為何選擇“阿大蔥油餅”獨一家的原因,一位白領表示:“正好看到消息說阿大師傅剛開業,而且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所以就選擇來這里來買。”
對于“阿大蔥油餅”和一些賣蔥油餅的老攤頭出現的排隊現象,上海故事家嚴夏個人認為:“老早啥人會跑那么遠去吃一只蔥油餅或者買一只油墩子?都是家里附近買了吃的呀!原來許多小菜場邊上都有做蔥油餅和油墩子的攤頭,當市中心的一些小菜場改造之后,剩下的幾只點心攤頭自然就成稀罕物了。”
市民在等待裝進紙袋子的蔥油餅付款
對阿大重起爐灶,國家一級文學編輯、故事家、曲藝家葛明銘認為這其實是一件三贏的事情:“對于阿大而言,他財運未盡,心猶不甘,充分用好用足“阿大”的品牌價值,繼續賺鈔票;對于市民來講,口福留存,繼續有自己歡喜的上海特色小吃品嘗,老上海人的念想還有地方尋得到;對于商業街區來講,可以盤活店面,刺激消費。最終結果是多方受益。”
據一些市民介紹,上海街頭小店做的蔥油餅在美國華人圈很是吃香。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我以前經常帶鎮寧路的‘滬上王記’和寧波路上一家小店做的蔥油餅去美國,一買就是二十個,因為是用傳統的爐火烘烤,不過每次過美國海關時還是有點抖豁(滬語:擔心)的。”
據吳先生介紹,在唐人街以及一些華人聚集的地區能買到的主要是北方人做的餅,但是和上海的做工和口味不一樣,一些籍貫上海的華人朋友最喜歡蔥油餅就著咖啡吃。
阿大回應新老顧客要求,蔥油餅快不出來
考慮到這幾天早上居民們的排隊情況,居民許阿姨建議阿大和伙計們要早做準備,早上7點準時營業就應該開賣蔥油餅,而不是讓大家在門店開門之后繼續等著:“因為早上第一批來買蔥油餅的大多數都是住在附近的老人,都是為了家里人包括小孩吃早飯而排隊的。當然,提前做好準備,對他們在時間上也會有壓力。”
也有一些食客對新的蔥油餅口感提出了各種意見,例如“餅皮有點厚”、“口感淡了點”、“蔥放得不夠多”等等。
蔥油餅油煎好之后,需要一段時間在爐內烘透
手里拿著一只饅頭當早飯的阿大師傅告訴記者,試營業這幾天,除了4月24日當天,他自己都是早上六點就到店和兒子、店員們開始做準備工作的,有時忙得連早飯都來不及吃。
阿大師傅總結試營業情況
對于這幾天的試營業情況和顧客們提出的各種建議,阿大師傅在接受晨報記者采訪時進行了總結和回復:
幾條(4月24日)開業第四天,整體進展還是可以的。伙計們的動作是慢了點,畢竟他們都是新手,不是很熟練,為什么要試營業?就是通過這幾天的磨合,讓他們動作進一步嫻熟和加快。
但是顧客們的要求是蠻高的——要快!這個蔥油餅要快是快不出來的,總歸要做熟吧?總歸要烘透吧?不烘透的話就會搭牙齒(滬語:粘牙)。有許多顧客反映蔥油餅口味淡了,那么我們再考慮改進,是不是調整咸一點。我兒子的意見是口味稍微淡一點,因為現在大家喜歡清淡的飲食習慣,他說得也有道理。總的原則,我們還是要保證蔥油餅的質量。
據悉,為了在營業結束之前保證顧客們都能買到蔥油餅,晚上6點30分之后,每人限購2只蔥油餅。
街頭美食眾口難調
滬語作家、滬語小說《弄堂》作者胡寶談在“阿大蔥油餅”4月21日開業當天上午,他騎車去了石門二路打卡體驗,回去之后還發了幾條短視頻。對于有網友評論排隊現象,胡寶談在以網友身份和阿大師傅兒子小吳互動之后認為:
“阿大蔥油餅”從來都是充滿話題性和爭議性的。比如說,到底是上海做法的蔥油餅嗎?這個味道正宗嗎?一直有人講不好吃,也有人講好吃,我想,如果真得做得一塌糊涂,肯定不會有人排隊的。上海人軋鬧猛也是有前提的。開張第一天,差不多來的都是老客戶,就是歡喜吃,再來排隊的。這兩天,排隊的人越來越多,是否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阿大蔥油餅就是名氣響,已經可以算是上海街頭的網紅產品呢?
阿大師傅的兒子小吳在店內忙碌
胡寶談還向記者表示,他將來要是再寫滬語小說《弄堂》系列,就寫“阿大蔥油餅”重新開業的這場小小風波,如果一年以后真的能站住腳了,再寫阿大蔥油餅分店開到外國去了。“品種不單單有蔥油餅,說不定還會做“韭菜餅”,在給老外嘗新的同時,還收獲流量和鈔票!”胡寶談調侃道。
資深出版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輯羅英長期關注阿大師傅和他的蔥油餅,她告訴記者:“因為出版社以前就在紹興路,阿大的老店我一直經過,新店還沒有空去打卡。網上看到依然長隊排起,看來老吃客、粉絲在用排隊支持阿大了。這兩天刷下網,看到罵聲也蠻多的。其實,這次阿大再次出山,我個人蠻佩服阿大的兒子小吳的,初為人父的他,不僅理解了父親的辛苦,也接過了父親的營生。”
2016年上海高考語文卷作文題目
至于網上的各種聲音,包括對“阿大蔥油餅”的批評聲,甚至是罵聲,作為長期關注美食的文化人士,羅英個人認為:
歷來街頭美食眾口難調,不喜歡吃的,可以飄過。由此現象,我想起了2016年上海高考語文卷的作文題目。在人人手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普通人的生活更容易進入網友視野,我們免不了評價他人,也免不了被人評價。我想說:“請不要給別人的幸福或辛苦的生活潑冷水。”
各位市民朋友,對于這只最近熱議的蔥油餅,儂哪能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