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鳴)4月22日,在“世界讀書日”與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前夕,“攬星河·VR筑夢——我的中國航天課”主題科普活動在江蘇新沂市新安小學一分校和城東小學開展。活動由江蘇省委駐新沂市鄉村振興工作隊、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主辦,通過繪本分享、VR互動體驗、航天知識問答等形式,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場融合科技與文化的沉浸式航天科普實踐。
《我的中國航天課》作者、知名繪本作家鄧昕以原創手稿和生動講解,系統梳理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脈絡。
從“神舟”載人飛船的突破到“天宮”空間站的構建,從“嫦娥”探月工程到“天問”火星探測任務,鄧昕通過繪本中的圖文故事,詳細解析了我國在空間站建設、深空探測等領域的關鍵進展。針對學生關注的“太空生活”話題,他結合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植生菜、加熱“宮保雞丁”等實例,將抽象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具象化場景,增強學生對航天科技的理解。
活動還創新引入VR虛擬現實技術,將繪本內容轉化為動態交互體驗。學生佩戴VR設備后,可模擬月球表面行走、火星探測任務執行等場景,直觀感受航天器操作與太空環境特性。通過任務式互動設計,復雜科學知識被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環節。
為鼓勵青少年持續探索航天領域,江蘇省委駐新沂市鄉村振興工作隊向新沂市新安小學一分校和城東小學捐贈了《我的中國航天課》系列繪本,希望同學們通過閱讀激發科學興趣和創新思維。
贈書儀式后,鄧昕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解答關于航天技術細節與繪本創作思路的提問。學生踴躍參與,多名學生表示希望未來投身航天事業,為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今年“中國航天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為主題,既是對探月工程成就的總結,也寄托著對深空探測的展望。本次活動通過“科普+科技”模式,將VR技術與繪本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可感知、可參與的沉浸式學習場景。主辦方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產教融合,在長三角地區開展系列航天主題教育活動,以創新形式培育青少年科學思維。
江蘇省委駐新沂市鄉村振興工作隊與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達成共識,此次活動是航天科普進校園的起點,后續將通過校園分享、社區科普展建設等方式,擴大航天知識覆蓋面,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