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今年六十出頭,平日鐘情于各種腌制小菜與重口味下飯菜。孩子們屢屢勸她:“阿姨,這么咸的東西少吃點,對身體不好。”可她總笑言:“吃了幾十年了,還沒見什么大問題,習慣了就好?!庇谑牵莶税栾?、咸菜煮湯,依舊是她的常態(tài)飲食。
半個月前,王阿姨開始感到飯后胃脹、反酸加重,甚至莫名消瘦、食欲不振。最初她以為是換季引起的胃炎,只靠吃點胃藥緩解??砂Y狀不斷加深,終于在家人再三敦促下,到醫(yī)院做了胃鏡檢查——結果確診為中晚期胃腺癌。聽聞診斷,王阿姨頓時驚坐在病床邊,自語道:“我從不吸煙不喝酒,怎么也會得胃癌呢?”
一、為何“胃癌”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并非只因煙酒
很多人以為胃癌多半是年紀大、吸煙喝酒惹的禍,但事實遠比想象復雜。胃癌是指胃黏膜細胞發(fā)生惡性變,伴隨反復出血、消化不良、體重驟降等癥狀。近年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胃癌發(fā)病率非但未見下降,反而在部分地區(qū)略有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
究其原因,除了遺傳基因、年齡增長外,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慢性胃炎、胃酸反流、營養(yǎng)不均衡等,都可能讓胃黏膜反復受損,最終誘發(fā)癌變。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的人,更容易忽略早期“胃病”信號,任由腫瘤在體內悄然生長。
二、餐桌上3樣東西,或讓胃癌“找上你”
高鹽腌制品
泡菜、醬菜等腌制小菜中往往含鹽量極高。過多的鹽不僅會破壞胃黏膜屏障,還可能與亞硝酸鹽結合形成致癌物質。長期大量攝入,等于給胃壁不斷施壓,讓潛在的病變更易發(fā)生。
煙熏鹵制食物
臘肉、熏魚等風味獨特,卻在煙熏過程中會產生多環(huán)芳烴和其它致癌物。如果你喜歡飯桌上擺幾道鹵味,可要注意頻率——過量食用,就等于每日在胃里播種“害群之馬”。
高溫飲食
習慣喝滾燙的湯、茶,或者吃剛出鍋就大口灌下的火鍋。高溫傷胃,會讓黏膜細胞反復受熱刺激,長期如此,極易引起慢性損傷甚至基因突變。
三、養(yǎng)胃護胃不只是預防胃癌!日常這樣做,讓胃“輕松”
胃是我們吸收營養(yǎng)的第一道關卡,一旦功能受損,不僅易誘發(fā)胃炎、胃潰瘍,還可能發(fā)展為胃癌。因此,別等到警鐘敲響,才后悔沒好好愛護它。
均衡多樣飲食
每天保證新鮮蔬果、優(yōu)質蛋白、粗糧纖維攝入,少吃重口味、少油膩,給胃黏膜留足修復機會。偶爾想吃咸菜解饞,可把量減半,或者換成低鹽自制的小菜。
規(guī)律三餐,細嚼慢咽
按時吃飯,可避免胃酸長期空腹流失傷胃;細嚼慢咽,則讓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減輕胃的消化負擔。
避免熬夜與過度壓力
充足睡眠能讓機體獲得修復期,胃黏膜也得到休息;保持心情愉悅,壓力不至于長期緊繃,也能減少應激激素對胃部的損傷。
定期體檢,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1–2年做一次幽門螺桿菌檢測和胃鏡篩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可及早治療。
胃癌高發(fā),絕非宿命,更非只與煙酒掛鉤。日常飲食與生活方式,往往才是“推手”。少碰高鹽腌制、高溫燙食、煙熏鹵味,按時吃飯、睡好覺、控壓力,再加上定期篩查,才能讓胃真正“感激”你。愿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今天開始,給胃一個放松與保護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