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近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地理標志產品 吳堡青梨》和《地理標志產品 清澗紅棗》兩項地方標準,并納入新批準的111項陜西省地方標準體系。此舉標志著榆林市特色農產品邁入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新階段,為產業提質增效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吳堡青梨:千年古樹結“金果” 標準護航拓市場
吳堡青梨作為當地千年傳承的特色水果,以果皮翠綠、果肉脆甜多汁聞名,種植歷史超千年。近年來,吳堡縣以“建基地、強鏈條、樹精品”為發展路徑,推動青梨產業規模化發展。截至2024年底,全縣青梨種植面積超1.1萬畝,年產量突破1000噸,產值達1500萬元,帶動農村人口人均增收顯著。該產品不僅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還成功注冊歐盟商標,加速進軍國際市場。
此次發布的標準對吳堡青梨的產地環境、生產技術、質量指標等全流程進行規范。明確要求產地海拔為627米至1204米,土壤pH值7.5-8.0,并細化建園、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求,確保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品質可控。
清澗紅棗:紅棗之鄉再升級 全產業鏈提效益
清澗縣素有“中國紅棗之鄉”美譽,紅棗種植產量達34萬噸,年產值16.37億元。其紅棗以“個大、皮薄、肉厚、甘甜”著稱,富含維生素C及多種營養成分,30余種加工產品獲市場認可。近年來,當地通過“紅棗+文旅”“紅棗+深加工”模式延伸產業鏈,培育出陜煤集團北國棗業等龍頭企業,年消耗紅棗2萬噸,帶動數千農戶增收。
《地理標志產品 清澗紅棗》地方標準從種植環境、加工工藝到質量檢測全方位規范,推動產業向標準化轉型。同時,榆林市出臺《支持紅棗產業高質量發展獎補政策》,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生態管護、基地建設及品牌營銷,助力產業可持續發展。
標準化引領 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榆林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兩項標準的實施將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強化品牌價值。未來,榆林市將依托地理標志產品優勢,深化“特色產業+標準化”模式,推動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隨著地方標準的落地和配套政策支持,榆林市特色農產品正朝著“品質更優、品牌更響、效益更高”的目標邁進,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榆林力量”。
記者 李小強 閆宇濤 通訊員 劉慧慧 圖片均為資料圖
編輯 葉蕊 校對 強小強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