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央歌劇舞劇院(中央歌劇院的前身)在國內首度以中文上演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開創國內演繹俄羅斯經典歌劇的先河。時隔63年,2025年4月29日至5月1日,中央歌劇院將與俄羅斯藝術家攜手,在中央歌劇院劇場上演世界經典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此次演出不僅集結了中俄兩國頂尖藝術家組成的主創團隊與演員陣容,更以當代視角重新詮釋這部經典之作。
擔任該劇導演的是費奧多爾·沃爾科夫俄羅斯國家學術戲劇院首席導演亞歷山大·索佐諾夫。 “當我收到邀請時,幾乎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了。”談及首次與中國劇院及藝術家合作,索佐諾夫難掩興奮,“《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作品,而與中國合作的機會更讓我興奮不已。這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契機,讓我能更深入地認識這個世界。”
奧涅金:從經典到現代的詮釋
三幕抒情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由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作曲,改編自俄國文學巨匠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的同名詩體小說。作為俄羅斯經典劇目中最偉大的歌劇之一,《葉甫蓋尼·奧涅金》至今仍在全球劇院舞臺上常演不衰。這部歌劇深刻探討了愛情、孤獨、社會地位與命運等永恒主題。
作為世界經典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劇情的改編與演繹一直備受關注。與以往不同,此次創作中,導演索佐諾夫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塔基亞娜與丈夫格列明公爵及女兒重返故居,試圖追憶生命中刻骨銘心的愛情。通過塔基亞娜與女兒共同翻開塵封的日記,觀眾將透過舞臺見證那些苦澀與甜蜜交織的青春記憶。
“經過這次的劇情改編之后,奧涅金已經不是這部作品的主要角色了,反而變成了一個主要的反面人物。” 索佐諾夫表示,“奧涅金在大家的理解中通常是一個高貴、光鮮亮麗的形象,但在這部戲中,他是一個無所事事、找不到自己人生價值的角色。他的自信心被毀壞,也毀壞了許多社會秩序。因此,我認為他是一個小角色,不值得被過分贊頌。”
索佐諾夫進一步解釋了這一改編的初衷,“奧涅金之所以成為反面角色,是因為他不僅失去了心愛的女人,還失去了組成自己家庭的可能性,他拒絕承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這在當下社會來看,無疑是一個負面的形象。奧涅金在我眼里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這部劇里也將呈現他的孤獨感。雖然他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但他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可悲的角色。”
在談到奧涅金這一角色的現實意義時,索佐諾夫表示,“《葉甫蓋尼·奧涅金》這么經典的作品能以芭蕾舞、歌劇、話劇等不同形式被一再演繹,它的現實意義不僅在于藝術的經典,更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多面。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一樣,奧涅金與塔基亞娜的愛情故事也一直廣為流傳。奧涅金這個人物形象雖然光鮮亮麗,但缺乏內涵,這也反映了當下社會中一些人過于追求外在形象而忽視內在修養的現象,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舞臺呈現:多媒體與戲劇的完美融合
在當代語境下,奧涅金與塔基亞娜的故事將如何詮釋?索佐諾夫不僅與指揮家瓦西里·瓦利托夫攜手打造最精準的歌劇解讀,還運用視頻影像與特寫鏡頭,細膩呈現每個情節轉折,同步展現演員表演張力與音樂深層內涵,將帶給觀眾沉浸式的體驗。
“視頻影像為舞臺創造了另一個表現維度,同時強化突顯出演員的內心情感。”索佐諾夫介紹道,“投影技術的好處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員的面部表情,同時可以拉近距離,讓觀眾感受到更多的細節。歌劇一般都比較抽象,并且歌劇院的空間也非常大,視頻的運用能讓歌劇更接地氣,讓觀眾關注到具體的人和事,這種反差感對整個情感表達和歌劇的設置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但同時,索佐諾夫也坦言,視頻的呈現無論對于獨唱演員和合唱團都是一個挑戰。“因為你在鏡頭前一直被別人關注,所有東西都會被放大,動作、表情都會被觀眾看得一清二楚。因此,這有助于讓所有人都更加集中注意力,展現在觀眾面前永遠是一個最好的狀態。”
中俄合作:雙向奔赴的藝術共創
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也是第一次來到北京,索佐諾夫對一切都感到新奇。“我非常喜歡北京,這里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很振奮。”他還在學習漢語,雖然水平有限,但在彩排時,他已經能用中文宣布“開始吧”來開啟一天的工作,“因為這三個字對我來說是有力量的,它代表一切開始啟動了。”
此版《葉甫蓋尼·奧涅金》由中央歌劇院與雅羅斯拉夫爾州文化部、費奧多爾·沃爾科夫俄羅斯國家學術戲劇院、俄羅斯和平基金聯合制作,匯集了中俄兩國優秀藝術家。被《蘇維埃文化報》稱為“年輕一代中最為杰出和富有個性特色的指揮家之一”的瓦西里·瓦利托夫將執棒中央歌劇院,為觀眾帶來原汁原味的柴科夫斯基音樂;亞歷山大·索佐諾夫擔任導演,奧爾加·庫茲涅佐娃擔任舞美和服裝設計。演員方面匯集了中俄雙卡司陣容,俄羅斯優秀的歌唱家亞歷山大·蘇哈諾夫與葉卡捷琳娜·莫羅佐娃將專程飛抵北京參與首演,袁晨野、蔡楠、謝天、李爽等中國著名歌唱家也將獻上精彩詮釋。
在談到與中國演員的合作時,索佐諾夫顯得格外興奮。他表示,這次合作讓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國藝術家對藝術的熱愛與敬畏。他特別提到了與飾演奧涅金的中方演員袁晨野的合作。“在塔基亞娜給奧涅金寫信的場景中,我的設計是奧涅金也在臺上,我就要求袁老師站在舞臺上,沒有唱詞,只是靜靜地聆聽塔基亞娜的演唱,并作出反應。袁晨野老師不僅背熟了自己的臺詞,還深入理解了整部劇的內涵,以及塔基亞娜演唱時所表達的情感。他的每一次排練都讓我感動,讓我看到了中國演員對戲劇的深深熱愛。”
在袁晨野看來,“柴科夫斯基的音樂飽含深邃情感,完美傳遞出人物的內心悸動,而普希金的詩意敘事則為歌劇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底蘊。這兩者的結合使得《葉甫蓋尼·奧涅金》成為俄羅斯文化藝術史上的瑰寶。”作為演員,袁晨野能做的除了唱好,把語言掌握得更熟練之外,“還要拓寬眼界,深入研讀普希金的原著。這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內涵和背景,為我們的演繹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索佐諾夫表示,此次中俄兩國藝術家的合作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作為導演,我會提出框架方向,但具體情況要根據中國演員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總體調控。這種合作方式不僅讓我們能夠共同創造出一部優秀的作品,更讓我們在藝術上得到了相互學習和提升。”
攝影/張夢丹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劉忠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