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抗日烈士董秋農的烈士墓建成,當時有許多人參加了建成儀式,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董秋農過去戰友們的孩子們,唯獨一位八旬的老太,讓在場的人都感到陌生,而當他們知道這個八旬老太的名字的時候,有一些還在世的老革命們忽然驚訝說道:
“那是董秋農的戀人啊”。
后來,董秋農的家人們在報刊上得知了董秋農與夏春玲的愛情故事,他們隨后進行探訪,竟然發現一個震撼的事情:
夏春玲在董秋農犧牲之后,沒有跟任何人結婚,孤獨終老一生。
那么董秋農是一個怎么樣的革命烈士呢?
夏春玲又為什么終身不嫁呢?
董秋農的家鄉是大連金州二十里堡韓家村,1910年,他出生在一戶普通農家,土墻草屋承載了他的童年。
在他的記憶中,他童年的生活過得非常繁忙,每天都為了生活不斷奔波,比如他每天清晨挑水,木桶壓得肩頭生疼,他午后劈柴,汗水滴落泥地,他夜晚借油燈讀書,手指摩挲著粗糙書頁,因為沒有學過寫字,所以字跡歪斜,但?卻滿載希望。
衣服破了,母親縫補他的布衣,叮囑他勤學上進,父親教他耕田,言傳身教堅韌品格。
貧寒的日子磨礪了他的心性,讓他漸漸成長。
長大之后,他常隨母親走親訪友,因為家鄉有日本人的勢力介入,他每次路過日軍崗哨,都?目睹鄉親被呵斥低頭,看到這樣的場景,他攥緊拳頭,暗自發誓要出人頭地。
1928年,18歲的他考入旅順二中,背著粗布包走進校園,眼中閃爍著求知的渴望。他坐在課桌前,認真抄寫英文單詞,練習漢字書法,立志用知識改變命運。
但是,旅順二中的校園也?籠罩在日本殖民統治的陰影下。
每日清晨,日本校長召集學生列隊,要求面朝東方,向天皇磕頭致敬。董秋農站得筆直,目光如炬。他對身旁的同學低聲說道:“中國人跪天跪地跪父母,絕不向東洋天皇低頭。”
而?他的話語傳遍隊伍,同學或敬佩或擔憂。校長怒視著他,厲聲責問:
“你為何不從?”
董秋農昂首回答:“我是中國人,不做這等事。”
聽到他這種話,校長變本加厲刁難。他在課堂點名批評董秋農,責罵他作業潦草,他在操場罰站董秋農,
?在?烈日下站到汗濕衣背,但他?始終?咬緊牙關,默默忍受。同學私下勸他妥協,他搖頭說道:
“屈服一次,便無尊嚴。”
1929年,忍無可忍的他收拾書本,告別老師,獨自踏上北平的火車。到了北平之后,他考入弘達中學,租住狹小閣樓,每晚挑燈夜讀,內心埋下民族覺醒的微光。
1933年,董秋農中學畢業,憑借優異成績考入日本神戶商業大學經濟系。他踏上異國土地,寄宿在一間逼仄的公寓,墻角堆滿課本。
他白天聽課,記錄經濟學公式。他夜晚打工,洗盤子賺取學費。他擠出時間走進圖書館,翻閱馬克思主義書籍,閱讀《資本論》的日譯本,字里行間感受到剝削的真相。他參加留學生聚會,與同胞討論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的野心。帝國主義的面目在他心中清晰,他的手攥緊了筆桿。
課余,他漫步神戶街頭,見到日本民眾的日常,卻想起金州鄉親的屈辱。他寫信給大姐,傾訴內心的激蕩:
“姐,我不愿為日本人做事。”
1937年1月,他完成學業,因為董秋農?的成績非常優異,日本人想要把他?留在日本學校,董秋農?對此毫無質疑地?拒絕了,日本人退而求其次,為他開出前景:
那就是回大連,進入日資企業,享受高薪,畢竟有這么一些年?的師生情誼在,所以,董秋農?并沒有說很難聽的話,他只是謝絕校方安排,收拾行李,登上歸國輪船。
他對友人說道:
“寧可清貧,也不食敵粟。”
而?回到大連之后?,董秋農再次目睹日軍崗哨林立,鄉親低頭匆匆。此時,日軍已經全面占領的東三省,相比他小時候所看到的屈辱畫面,此刻國家被敵人占據的仇恨感情,充斥了他的心頭。
他走進家門后?,見到母親鬢角添白,父親背影佝僂,他先是?擁抱大姐,感謝她寄來的學費,而?他聽到妹妹與親戚贊嘆日本洋綢的柔滑、精粉饅頭的香甜,皺眉說道:
“國家將亡,怎可沉迷吃穿?”
于是?他細數日本掠奪中國原料的行徑:
“明治維新前,日本何來這些?他們竊取了我們的財富。”
聽到這些話,妹妹低頭了?,親戚沉默了?,他的話語喚醒了家人的覺悟。
閑暇下來之后,董秋農?的?大姐拉他到一旁,低聲問:
“你有何打算?”
他握住大姐的手,堅定說道:“我要去延安,找共產黨。”大姐點頭,眼中泛淚。她取下自己的棉襖,塞給他,說:
“路上冷,帶著。”
就這樣,董秋農背起行囊,瞞著年邁父母,踏上前往哈爾濱的火車。
董秋農在去哈爾濱之前,要先去見一個重要的人,這個人就是他在日本留學時的戀人,夏春玲。
因為夏春玲也是日本留學生,經房東介紹,課余時間她一直在董秋農?這里上英語輔導課,兩人是東北老鄉,在異國他鄉相遇,分外親近。放學后,他們經常一起到圖書館看書,很快建立了戀愛關系。
夏春玲也是一個愛國青年,兩人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畢業前,兩人相約回國后一起入關,參加革命,找打鬼子的隊伍,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
到了哈爾濱之后,夏春玲?早早地?就等候了董秋農?,夏春玲?帶著他到自己的家,董秋農?踏進夏家,映入眼簾的是裝修考究、典雅氣派的歐式風格大客廳。
顯然,夏家是個很有錢的從事買賣的家庭。
而?他?初次見到未來岳父岳母,就?很有禮貌地寒暄了幾句。
看到外表挺拔、長相俊朗、說話文雅的未來女婿,夏家父母打心眼兒里滿意。老兩口一邊叫下人張羅飯菜,一邊向董秋?農?問這問那,打聽他家里的情況和以后有什么打算。
而?董?秋?農?是個耿直的小伙子,但他沒有直接道出他倆想找打鬼子隊伍的想法,而是說他們想到關里找份工作,發揮自己的特長,夏父是個商人,十分關注國內外形勢。董秋?農?一提出想去關內,他心里就猜出了八九分。夏家就這么一個千金小姐,兩位老人說什么也不同意他們往關里跑。
于是?,夏父提出三個條件:
要么兩人再回日本找工作,在日本定居。
要么回大連發展。
也可以留在哈爾濱,馬上給你找份體面的工作。
夏?父?非常直接地?表示:
這三條任你選,否則絕不會把姑娘嫁給你!
面對這樣的情況,董?秋?農?百般請求,但?夏父始終不松口。這個情形急得夏春玲?哭紅了眼,也絲毫打動不了父親,而?母親更是心疼女兒,堅決不同意他們去關內,并威脅女兒,如果跟他去關內就斷絕母女關系,從此沒有這個媽!
董秋?農?和夏春玲本是一對情投意合的戀人。看到夏家父母決絕的態度,看到春玲痛苦的無奈,思索良久,他單獨和春玲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既然你父母不同意咱們一塊走,你也不要為難。我決心不變,先走了!”
夏春玲苦苦哀求他在哈爾濱再住幾天,董秋?農?只能狠心地?掙脫夏?春玲的手,毅然決然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夏家,離開了相識相戀了幾年的女友,含淚踏上了開往關內的火車。
自此,她與夏春玲再也沒有了音訊,對她的情況也沒有任何的了解,他也踏上了尋找共產黨的道路。
到了1937年,盧溝橋炮聲點燃抗戰,這一年,董秋農第三次來到八路軍太原辦事處,懇求加入,他站在南漢宸面前,誠懇說道:
“我懂日語,了解日本,愿為抗戰盡力。”
此前?南漢宸兩次婉拒,說他這樣的人才很難得,于是建議他另尋出路。董秋農急切說道:
“不讓我參軍,我便留下不走。”
就這樣,他的堅持傳到周總理的?耳中,剛好在那個時候周總理正在視察太原,于是決定見一見這個年輕人。
見面之后,周總理問他為什么這么急切要加入中國共產黨,面對周總理的提問,董秋農娓娓道來,述說童年時所看到的屈辱、還有他在日本留學時候的感悟,在周總理的面前,他用日語翻譯抗戰宣言,語調流暢,情感真摯。
周總理聽了之后微笑點頭,拍拍他的肩:
“抗戰需要你這樣的人。”
于是周總理親筆寫下介紹信,送董秋農前往延安。
就這樣,董秋農踏入革命圣地,激動得夜不能寐,他走進抗大教室,聆聽教員講解,筆記寫滿理想,他接受培訓,隨即分配至八路軍總部敵工部。
他不知道,他的到來,恰如春雨,滋潤了情報工作的荒地。
因為當時的八路軍總部急需翻譯日軍電文、報紙、布告,董秋農伏案工作,逐字破解日文密碼。他整理敵方番號、駐地、補給線,裝訂成冊,遞交首長。他翻閱日軍宣傳冊,分析士氣,發現軍國主義教育的裂痕。他常熬至深夜,油燈搖曳,筆記堆滿案頭。
他推開窗,凝視延安的星空,內心充滿使命感。
他的努力,獲得了總部首長稱贊:
“小董干得用心。”
對此,他靦腆一笑,然后繼續埋首。
漸漸地?他隨部隊深入前線,觀察日軍作戰,他發現,八路軍的喊話“繳槍不殺”雖然直白,卻難觸動受軍國主義洗腦的敵軍,于是?他向朱德總司令建議:
“可用日語喊話,曉以情感,動搖敵心。”
朱德頷首:
“好想法,試試看。”
于是?他批準董秋農組建喊話小組,由他全權負責。
董秋農挑選日語流利的戰士,親自教導。他傳授日本民歌,講解反戰詩,分析日軍士兵的鄉愁。他編寫喊話稿,融入團聚的呼喚,摒棄生硬說教。
除此之外,他還?設計“特別通行證”,漢日雙語印制,承諾持證者獲優待,就這樣?,他派人將證件撒向日軍營地、炮樓、行軍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些日軍的士兵撿到證件,于是開始私下傳閱,這就導致他們彼此猜忌,士氣漸弱。
喊話小組活躍在冀魯敵后,他們藏身青紗帳,潛伏炮樓外,用擴音筒對敵喊話。董秋農站在最前,聲音清亮:“日本士兵,想家了嗎?放下槍,見母親。”他唱起民歌,旋律飄進敵陣,士兵低頭沉默。
一次戰斗中,日軍中隊舉著通行證投降。戰士們振奮,笑稱:
“小董的嘴,比槍管用。”
1939年8月,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在羅榮桓政委帶領下,轉戰魯西南。董秋農任政治部敵工部部長,隨隊行動。部隊穿梭敵偽頑勢力之間,物資匱乏,戰斗頻仍。一日,政治部獲悉小股日軍逼近,部隊?首長決定設伏。而?董秋農隨隊埋伏高地,檢查擴音筒,整理喊話稿。他對戰士說道:
“今日要用心,爭取少流血。”
中午時分?,日軍四輛汽車駛入伏擊圈。戰士們擲手榴彈,炸毀前兩車,十幾個日本士兵斃命。后又有?兩車日軍跳車逃入樹林,依托山岡頑抗。雙方火力膠著,難分勝負。董秋農請示首長,主動出擊,他匍匐靠近敵陣,舉起擴音筒喊道:
“日本士兵,戰爭無意義,回家團聚。”
他繼續說道:“為軍閥賣命,不值得。我們優待俘虜。”
這些聲音傳出之后,敵人忽然沉默了?,似有動搖。
但?突然,一名日軍軍官舉槍射擊,子彈擊中董秋農胸口,中槍之后,董?秋?農?緩緩倒下,擴音筒滾落草叢。
董秋農就這樣犧牲在了前線。
董秋農的犧牲震動了部隊。
中央領導人們得知這個事情之后,一時之間悲傷地?沉默不已。
在1945年6月17日,延安楊家嶺禮堂莊嚴肅穆,毛主席和中央領導人?與中共“七大”代表齊聚,追悼董秋農等烈士。
在會議上,司儀宣讀他的名字,會場默哀,
而?他的事跡載入黨和軍隊名錄,成抗戰史的一頁。
這么多年時間過去了,董秋農家人們還是會想起他,而時隔70多年,董秋農的家人在翻閱《中國文聯》出版的《壯美人生》時,意外發現他曾與來自哈爾濱的姑娘夏春玲有過一段熱戀,而且,倆人感情深厚,甚至談到了結婚的事。
這個姑娘就是夏春玲。
他們后來發現,夏春玲當年告別了董秋農之后,一直都沒有結婚,她或許再用這樣的方式,一直等待著自己的愛人,她知道永遠等不來他了,所以她也沒有選擇走進新的生活,而是默默地消化著過去的美好記憶,以此來獲得兩個人愛的永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