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馬文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9.14萬億元,同比增長9.41%,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顯著增長不僅體現了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持續信任,也反映了我國金融市場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強勁活力。
截圖自《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2025年一季度)》
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共有215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4.06萬只,同比增長0.67%;存續規模為29.14萬億元,同比增加9.41%。其中,理財公司存續產品只數2.56萬只,存續規模為25.74萬億元,同比增加15.06%,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8.33%。
從產品類型結構來看,截至一季度末,銀行業市場理財產品仍以固定收益類等產品為主。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8.3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7.22%,較去年同期增加0.57個百分點。
截圖自《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2025年一季度)》
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銀行理財行業充分發揮資金優化配置功能作用,通過多種途徑實現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接。截至一季度末,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近20萬億元。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表示,銀行理財產品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健的投資回報,更通過資金的有效配置,助力企業擴大生產、創新技術、拓展市場,從而推動整個經濟體系良性循環。
“從更深層次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穩健發展是我國金融市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果。”袁帥認為,隨著監管政策不斷完善和市場環境持續優化,銀行理財產品將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和投資者保護,推動市場向更加成熟、理性的方向發展。同時,銀行理財產品也將繼續發揮其在財富管理、資產配置和實體經濟支持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2025年一季度)》,銀行理財行業不斷推出資金投向政策支持領域的主題類特色產品。一季度末,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專精特新、鄉村振興、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等主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為4000億元。
銀行理財投資者數量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截至一季度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26億個,同比增長6.73%。2025年一季度,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2060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20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1740億元。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表示,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和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和投資門檻也在不斷優化,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
“未來銀行理財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張玥表示,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和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將會不斷創新和升級,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產品。同時,銀行理財市場也需要加強監管和規范,確保市場的健康和穩定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