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欒海明
4月24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破產審判情況新聞通報會。會上,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洪偉通報濟南法院破產審判情況。
辦案質效創歷史新高
據了解,濟南破產法庭于2020年4月掛牌成立。
王洪偉介紹,五年來,濟南法院不斷加大破產案件審理力度,發揮“積極拯救”和“及時出清”功能。全市法院共審結破產案件699件、強制清算案件151件、公益清算案件1646件,辦案質效創歷史新高;化解不良債權136.27億元,盤活資產60.27億元,釋放土地資源5705.69畝,安置職工5701名,為市場主體注入新動能;創新“公益清算”“簡案快審”等工作機制,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大幅縮短。
在五年的實踐中,濟南法院審結省屬、市屬“僵尸企業”破產案件66件,助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破產重整保障“保交樓”任務,如歷城法院審理的某置業公司破產重整案,180天完成涉案項目近2000套房屋續建交付,保障2000余戶業主實現安居夢;在全市推廣“三無企業”公益清算,長清區法院率先試點創新“府院聯動+智能輔助”模式,使無效市場主體高效出清,釋放企業名稱及行政管理資源。
機制創新激發司法效能
自2020年以來,共審理執轉破案件26件。全省首推“公益清算”模式,制定下發《公益清算案件審理操作規程》,破解“三無企業”退出難題。出臺《關于破產案件預重整操作指引(試行)》,建立“預重整識別機制”。五年來,全市法院共受理破產重整、和解案件30件,審結25件,成功挽救濟南某控股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業。
實施“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簡易案件平均審理周期不斷壓縮,章丘區法院僅用33天即審結山東某棉制品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刷新全市法院審結破產案件的審理周期最短記錄;推廣“區塊鏈+破產審判”應用,實現債權申報、表決線上辦理,降低債權人參與成本30%以上。
府院聯動凝聚工作合力
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出臺政策文件、納入營商環境考評等方式,有力保障和促進了破產工作開展。市法院與市稅務局聯合印發《關于辦理企業破產涉稅問題的相關意見》,明確破產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納稅信用修復、稅務注銷等事項的辦理流程和標準;與市行政審批局攜手制定《關于企業注銷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為破產企業注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通道,完善企業簡易注銷機制,優化普通注銷程序;與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門共同制定《防范和打擊利用破產程序逃廢債行為專題會議紀要》,形成打擊合力,充分發揮破產審判的正向作用,營造風清氣正的司法環境。2024年,市行政審批局與市法院聯合推動的“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網絡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真正實現了破產管理人“進一張網,查所有事”,有力提升“在泉城·全辦成”工作水平。平陰法院審理的某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先后召開府院聯席會議20余次,不僅確保當地龍頭農業企業無動蕩重整成功,還保障了275名職工和被租賃土地2000余戶農民的合法權益。開展“法護企航”系列行動,為全市10余家企業制定“法律處方”,對全市 700 余名企業家進行集中授課,助力企業經營管理者提升法律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
2025年,破產審判工作將繼續完善“執破融合”機制。繼續探索整合執行與破產資源,繼續深化完善“執轉破”機制,找準阻礙程序銜接和轉換的堵點問題,充分運用重整、和解法律制度化解企業債務危機、挽救企業。努力實現市縣(區)兩級府院協同聯動機制實質化運作全覆蓋,切實解決各類破產“難點”“堵點”問題。對具有挽救價值的企業進行重整、和解挽救。內部挖潛繼續提升破產審判質效。進一步完善破產案件立案、審理、財產處置等操作規程,努力提升破產案件審判質效。實行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履職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