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24日電 (宋亞芬)中新經緯研究院與國家廣告研究院24日聯合發布《從中國IP到世界IP》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這是雙方推出的2025中國品牌出海系列報告第二期。
原創IP的突破之旅
IP本意是指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隨著數字消費時代的到來,IP概念被泛化使用,用來強調產品鮮明獨特的文化屬性。原創IP是指具有獨特文化價值和用戶影響力的作品或品牌。這些作品可以是文學、影視、動漫、游戲、音樂等各種形式,其核心在于擁有獨立的知識產權,能夠通過法律手段進行保護,防止他人未經授權的復制、改編和傳播。
《報告》指出,近30年來,中國原創IP的出海之路上留下了很多具有重要意義的印記。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海》以超過155億元的票房登頂全球動畫電影榜,并以非英語電影身份進入全球電影票房前五,打破了好萊塢壟斷局面,成為中國原創IP出海的里程碑。2024年,《黑神話:悟空》發售僅3天全平臺銷量就超過1000萬套,創造中國3A游戲歷史紀錄。
《報告》認為,這些現象級IP得以誕生,得益于三方面條件:
第一,經濟發展為產業發展和升級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持。《黑神話:悟空》耗時4年、開發成本超3億元,而《哪吒之魔童鬧海》五年磨一劍,投入超5億元。正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現象級的IP才得以誕生。
第二,技術創新是文娛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無論是早期的彩色電影、數字音樂,還是現代的5G、云渲染技術、AI,每一次技術突破都極大地提升了文娛產品的生產效率、質量和傳播能力。
第三,文娛消費需求旺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3189元,增長9.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3%。文娛消費需求旺盛,產業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魏鵬舉認為,中國原創IP及其市場效益的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本土巨大的文娛受眾規模以及基于文化自覺自信的大國潮經濟繁榮,當然也是中國文化經濟政策的成功。
在國家廣告研究院副院長王昕看來,《黑神話:悟空》《哪吒之魔童鬧海》等原創IP頻頻破圈,標志著以中國文化為主體,深度參與國際文化世界觀建構時代正在到來。但原創IP的跨越式發展,并非一蹴而就的突然爆發,其內在驅動力源于在深刻理解文化價值的基礎上,運營思維和傳播模式的重建和突破。
如何打造成功的IP生態?
《報告》顯示,在全球IP版圖中,美國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全球排名前20的IP中,有14個由美國打造,另有3個由美國分別與英國、日本、韓國合作打造。
從IP收入來看,每一個大IP都獲利豐厚。截至2025年4月12日,總收入最高的是日本精靈寶可夢公司打造的《精靈寶可夢》,達989億美元。其次是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打造的《米奇與朋友們》,達612億美元。不過,華特迪士尼公司并非只有這一個IP,在美國代表性IP排名中,其獨攬三大IP,三個IP總收入達1554億美元。
《報告》以迪士尼為例進一步指出,迪士尼六大經典系列IP自誕生以來,持續保持活躍,米老鼠等早期IP延續將近百年,這與其IP跨媒介、跨場景的系統性開發關聯緊密。迪士尼全產業鏈生態包含多輪收益鏈條。
《報告》還以泡泡瑪特、卡游為例,對原創IP走向世界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分析。《報告》指出,泡泡瑪特成功的核心在于,實現IP生態與全球文化共鳴。通過藝術家IP和授權IP構建產品矩陣,同時搭建全球藝術家生態,如簽約泰國CRYBABY、北美Peach Riot等本土藝術家,并推動IP本地化創新(如LABUBU泰服限定款)等。全球化運營模式創新和本地化策略與組織保障對其成功也至關重要。卡游的成功則在于,從文化載體、文化功能到文化價值的不斷創新。與國外很多卡牌廠家“重玩法體驗,輕產品工藝”不同,卡游以精湛的生產工藝和出色的內容設計角逐海外市場,并獨創出柔性開發體系(設計到量產最短20天),支撐起每年363個新系列的快速迭代,配合全球IP矩陣(70個授權+自有)持續賦能產品生命力。
王昕指出,世界知名IP通過多年的市場實踐和探索,已經建立了多元生動的表達方式和豐富多樣的產品體系。這些產品的全球化行銷和傳播,為消費者提供了立體化傳播和感知品牌文化的渠道和環境,進而顯著提升了IP的感知力和生動感,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不同的體驗接觸點和文化感知方式。
魏鵬舉則認為,IP經濟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受眾越多,業態越豐富,IP的經濟價值越顯著越有競爭優勢。
原創IP出海路徑:從“個案突圍”向“體系崛起”
《報告》指出,從《黑神話:悟空》《哪吒》系列電影及卡游等原創IP出海案例可以看出,原創IP出海正在從“產品輸出”向“內容傳播”、從“單向輸出”向“雙向共創”、從“規模復制”向“價值定制”的范式轉型。未來,實現以數字技術驅動的文化解碼與重構、全球化布局下的生態協同、國際化視野下的價值共創,將是構建基于“技術-產業-價值”、具有中國特色的IP出海新路徑。
在原創IP出海路徑的開拓上,《報告》認為應依托三大鏈條:
一是科技創新鏈:數字技術驅動的文化解碼與重構。一方面以數據資產化實現文化要素全球流通,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傳播突破文化折扣壁壘。
二是文化產業鏈:全球化布局下的生態協同。在IP開發與產業協同創新方面,構建“創意-生產-傳播”的全球化協作網絡,建立文化資源的模塊化開發體系。在數字渠道與在地化運營方面,依托5G網絡和云服務基礎設施,打造“中央廚房+區域分發”的全球傳播矩陣。在標準體系與規則對接方面,推動文化數據標識、數字版權認證等標準與國際接軌。
三是版權價值鏈:國際化視野下的價值共創。包括建立文化IP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實現版權價值的動態確權;突破傳統版權貿易的“一次性授權”模式,構建“IP+”生態體系。
對于未來如何進一步推進中國原創IP的全球化生態布局,王昕指出,除了需要進行中國原創文化IP的系統化設計之外,還需要在產品、感知方式和消費者心智三個維度進行針對性策略的實施。此外,還需要深入探索中國文化IP系統內部的協同發展路徑,在文化融合中逐漸實現從“中國IP”向“世界IP”的轉型和跨越。
魏鵬舉表示,面向全球合作開發中國原創IP的授權體系,可把零散的IP資源整合營銷,打通人文與經濟雙重價值的國際化任督二脈,打造中國自主IP矩陣的主題公園。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則認為,?原創IP通過內容創新與產業融合,可構建從網文到影視、游戲再到衍生品開發的完整產業鏈條。這種全產業鏈開發模式不僅可拓展IP的應用場景,還可打通從虛擬到現實的文化傳播鏈條,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和經濟收益?。
掃碼閱讀報告原文↓↓
(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袁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