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濰坊市博物館,有這樣一件鎮館之寶——紅褐陶鬶。
它出土于膠縣三里河(原屬昌濰地區),器身低矮,形似肥碩大鳥,伏于地上,仰望高空,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100~4600年)的代表性陶器,亦被看作是彼時人們對鳥圖騰崇拜的物化表達,與公輸班削竹以為鵲、墨子制木鳶等風箏起源的傳說一脈相承。
濰坊市博物館陳列的紅褐陶鬶
或許大汶口先民在制作紅褐陶鬶時,怎么也不會想到這種對天空的原始想象和探索,會在濰坊持續演繹數千年。而今,一到每年4月,千鳶競飛、云端共舞的盛景便會如約在這座“世界風箏都”上演。
一根風箏線讓濰坊走向了世界
1984年,首屆國際風箏會在濰坊啟幕,自此這根細細的風箏線成為了濰坊連接世界的紐帶,到今年已經是第42個年頭。
4月19日,2025“春游齊魯”服務消費季、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暨2025濰坊風箏嘉年華在世界風箏公園開幕。來自全球51個國家和地區的257支隊伍、1564名參賽者攜1971只風箏,于云端競技,再次在空中鋪開想象力的巨幅畫卷。
在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暨2025濰坊風箏嘉年華開幕式現場,各參賽隊伍上臺。
被放上天的“山東地圖”風箏、“齊魯天路”風箏,將齊魯大地上的標志性建筑、特色風光,用精湛的風箏技藝一一呈現,以此表達對五湖四海游客的歡迎;翼展20余米、身長15.6米的“和平精英”運輸機風箏,將老手藝與潮流游戲IP結合,由濰坊風箏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郭洪利團隊對“和平精英”游戲中的飛機進行了1:1還原;為慶祝中國、古巴建交65周年的龍頭蜈蚣風箏,則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紅衛創作而成,用65節腰片祝愿兩國友誼長長久久。就連在蛇年央視春晚舞臺上轉手絹的“宇樹機器人”,此次也沒有逃脫上天表演節目的命運。
來自國外的風箏參賽隊伍同樣不容小覷。德國風箏代表隊參賽者66歲的于爾根·施奈德長期致力于推廣風箏文化,曾在1995年獲得德國雙線特技風箏飛行冠軍,此次更帶來了包括幽靈風箏、折疊星風箏、護身符風箏等在內的多款別開生面的風箏作品;來自瑞士的參賽者奧利維爾·雷蒙德,今年已經是第四次參加濰坊國際風箏節,目前他的多款風箏作品陳列在濰坊風箏博物館。
此外,還有來自意大利的長達220米的“火龍風箏串”風箏,來自韓國的寓意友誼與和平的46面國旗風箏,以及來自俄羅斯的頗具特色的動物類型大型風箏……從渤海之濱到大洋彼岸,這根風箏線作為文明互鑒的介質,連古今、通四海,正在編織著全球文化交流的網絡,不僅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在濰坊共敘情誼,也讓濰坊之美、齊魯之韻通過“云端”走向世界。
從短期消費脈沖到長期消費提振
其實,這場以鳶為媒的年度節慶盛宴,早已超越簡單的文化交流活動范疇,成為了撬動濰坊城市經濟發展、提振文旅消費的有力杠桿。
濰坊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現場共吸引游客23.7萬人次。圍繞“風箏+消費”創新模式,4月上旬以來共開展商文旅體各領域消費活動51場,直接拉動消費約12.5億元,僅4月19日至20日兩天,各類促消費活動拉動消費達到2.1億元。
在世界風箏公園的風箏放飛場,形態各異的風箏吸引了眾多游客圍觀。
今年,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則有望在撬動“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消費層面,再上新臺階。為了更好地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風箏愛好者和游客,世界風箏公園對原有場地進行擴容升級,在本屆活動開幕前完成了520畝的場地擴建,并在園區內部新修主干道路2840米,園區內外停車位總數達到31000個。
而被稱作“顯眼包”的各品牌們除了在濰坊的上空扎堆發“瘋”,在地上也沒閑著。其中,滴滴出行攜手“春游齊魯”發放了1800萬元優惠券;美團發放“美團神券”,為市民、游客“吃喝玩樂住”帶來多重優惠;中國銀聯山東分公司聯合3000余家商戶及金融機構發放了2000萬元文旅體育消費券……一系列真金白銀的讓利措施,為提振消費提供了強勁支撐。
此外,同期舉辦的風箏賽事、文旅宣推、體育運動、經貿合作等系列活動更是多達60項,以“風箏+N”模式帶來消費新場景的持續裂變。比如,用“風箏+露營”“風箏+演唱會”的方式圈粉Z世代,“五一”風箏露營節、2025濰坊風箏嘉年華“箏箏日上 青春飛揚”群星演唱會等為人們五一小長假出行帶來更多新選擇。
再比如,用“風箏+文旅/產業”帶動全域旅游,將濰坊國際風箏會與青州古城、楊家埠木版年畫、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等非遺資源、產業資源聯動,推出聯游路線,為走進濰坊的游客帶來沉浸式深度游體驗。
其實,早在1987年第4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上,濰坊便開辟了一條以市區為軸心,途經下轄7個區縣,24個景點、3個民俗旅游村莊、4個博物館的千里民俗旅游路線。如今,這條路線因產、文、旅的有機融合,正煥發出新活力。
位于濰坊市臨朐縣的沂山風景區景色秀麗。
毫無疑問,在文旅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節慶經濟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如何讓短期消費脈沖變長期消費提振,將流量變留量,還需要構建文旅消費的長效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以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啟“春游齊魯”篇章為始,后續還將有夏品美食、秋享康養、冬玩冰雪等季節性主題,貫穿全年的“齊魯服務消費季”活動。這也意味著,濰坊國際風箏會或將從春日盛會變成永不落幕的消費嘉年華,持續釋放文化賦能與產業聯動的疊加效應。濰坊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4月15日,于本屆風箏會開幕前夕舉行的濰坊市名優特色產品采購對接會,已促成46家企業與各大采購商達成合作意向,年采購額達3.7億元。
從“風箏之都”到活力之城
近年來,濰坊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也如同風箏般越飛越高。2024年,濰坊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203.2億元,居山東省第四;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31.6億元,同比增長6.7%,居山東省第四。強勁的經濟韌性和消費活力,讓濰坊被看作是山東省內下一個GDP破萬億的“頭號種子選手”。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了政府工作任務的首位。42年來,濰坊一直致力于將濰坊國際風箏會打造成為文化交流、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共贏的新范式,并用一年又一年持續擴大的活動影響力驗證了“風箏牽線、文體搭臺、經貿唱戲”這一路徑的可行性,為提振消費、“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提供綜合性高能級平臺。
作為濰坊極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制造產業,濰坊風箏及相關產業目前總產值已突破20億元,風箏年產量超過1.2億支,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帶動就業超10萬人。
位于渤海灣南海岸的濰坊港。
以風箏牽線,濰坊的優勢產業集群也在持續引入源頭活水。目前,濰坊擁有動力裝備、高端化工、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其中動力裝備集群年產值超過3000億元、約占全國的1/3。根據“濰坊國際風箏會”官方微信發布數據顯示,僅2024年第4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舉辦期間,便促成了高端裝備、新能源、高端化工等8個重點項目簽約,涉及總投資達95億元。
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倪樂思在出席今年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時,亦提到了風箏會對經貿合作的帶動作用。他對此前舉行的“魯英產業對話——農業科技專場合作交流會”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該行程讓他有幸結識了70余家當地企業與機構,并期待在同期開幕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一睹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所取得的成就。
倪樂思說,“展望未來,我期待加強英國與濰坊之間的人文貿易交流,深化雙方在農業、教育、貿易與投資等領域的合作,推動英國與濰坊的經濟發展,共促繁榮。”
從春秋時期的木鳶傳說到城市品牌IP,濰坊通過國際風箏會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風箏給濰坊帶來的不僅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是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產業升級,以及激發消費活力的層層拉動。
正如濰坊市博物館陳列的那件紅褐陶鬶,數千年前它便以昂首向上的姿勢仰望天空。未來,濰坊這座城市也將如它放飛的風箏一般,在時間的長風里,飛得更高、更遠。
作者:劉蕾
編輯:馬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