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這幾年真是讓人捏把汗。從貿易戰打得熱火朝天,到南海、臺灣問題上針鋒相對,兩國之間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2023年6月,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扔下一顆重磅炸彈,說中美兩國正站在懸崖邊上,軍事沖突的風險越來越大。這話一出,全世界都炸開了鍋,大家都在琢磨:要是中美真打起來,美國會不會直接全面轟炸中國?
中美關系:從蜜月期到“冷戰”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冷戰背景下,美國和中國都想聯手對付蘇聯,中國也剛好開啟改革開放,美國企業看中了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雙方你來我往,合作得挺愉快。后來,中國經濟一路起飛,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也賺得盆滿缽滿。但好景不長,隨著中國國力越來越強,美國開始有點坐不住了,覺得中國要挑戰它老大的地位。
2018年,特朗普政府點燃了貿易戰的導火索,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中國也不甘示弱,針鋒相對地還擊。從那以后,中美關系就像坐過山車,忽上忽下,但總體是往下走。貿易戰只是表面,背后更深的問題是地緣政治和戰略競爭。
比如南海,美國老往中國家門口湊熱鬧,派軍艦搞什么“自由航行”,還拉著菲律賓、越南這些國家跟中國對著干。中國則直接在南海建島礁,部署武器,擺明了要捍衛主權。
臺灣是中美關系里最敏感的神經。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把局勢推到了風口浪尖。中國立刻在臺海周邊搞大規模軍演,警告意味濃得化不開。2023年,美國繼續通過對臺軍售法案,賣給臺灣一大堆武器,中國這邊自然不干,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警告美國別玩火。加上技術領域的較量,美國限制華為、打壓中國科技公司,中國則加速自主創新,雙方在5G、人工智能上的競爭也越來越白熱化。
2023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想緩和一下氣氛,但效果有限。美國國內反華情緒高漲,國會通過的法案一個比一個強硬。基辛格說中美站在懸崖邊上,真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實打實的現狀寫照。
導火索在哪兒?
如果中美真要打起來,最可能點火的地方是哪兒?答案很明顯:臺灣和南海。
臺灣問題是中國絕對的紅線。中國一直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行為都碰不得。但美國偏偏在這上面做文章。從賣武器到派高官訪臺,美國的動作一次比一次大膽。2023年,美國批準了價值10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包括導彈和雷達系統,直接刺激了中國的神經。
要是哪天臺灣當局鋌而走險宣布“獨立”,或者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踩過中國的底線,比如派軍隊駐扎臺灣,中美之間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會直線上升。中國有解放軍東部戰區盯著臺海,美國有第七艦隊在西太平洋游弋,雙方軍力早就擺好了架勢。一旦開打,臺海很可能成為主戰場。
南海是另一個熱點。中國聲稱對南海大部分海域擁有主權,還在島礁上建了軍事設施。但美國不認賬,隔三差五派軍艦和戰機過來,名義上是“維護航行自由”,實際上就是挑釁。
2023年,美國“羅斯福”號航母多次在南海晃悠,中國則出動殲-16戰機和055型驅逐艦回應,雙方艦艇最近的時候也就幾百米,氣氛緊張得像拉滿的弓弦。
如果美國繼續在南海搞動作,或者和中國艦艇發生意外碰撞,局部沖突很可能一觸即發。別忘了,南海還有菲律賓、越南這些國家摻和進來,局勢復雜得很。
技術戰升級:從經濟到軍事
除了地緣沖突,技術競爭也可能把中美推向軍事對抗。美國擔心中國在5G、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這些領域超過自己,下了狠手限制中國企業。
2020年,美國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2023年又收緊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政策,想掐斷中國的人才供應鏈。中國這邊不甘示弱,投入巨資搞自主研發,2023年10月成功試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直接讓美國軍方傻眼。
技術戰要是失控,比如美國對中國實施全面技術封鎖,中國可能被迫用軍事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到那時候,沖突就不只是經濟層面的了。
美軍全面轟炸中國?沒那么簡單
假設中美真打起來,美國會不會直接全面轟炸中國,得從軍事能力和戰略后果兩方面來看。
美國軍隊是全球最強的,這沒什么爭議。2023年,美國軍費高達850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的40%。它有11艘核動力航母,B-2隱形轟炸機、F-35戰機這些頂尖裝備,還有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
歷史上,美國不乏轟炸對手的先例,二戰時把日本炸得滿目瘡痍,越戰時對越南扔了700多萬噸炸彈,連老撾、柬埔寨都沒放過。
如果對上中國,美國肯定會動用空中優勢,比如派B-52、B-2轟炸機,或者從航母上起飛F-18戰機,試圖摧毀中國的軍事設施、經濟命脈。但問題是,中國不是日本也不是越南。
中國是核大國,2023年國防白皮書顯示,中國有300多枚核彈頭,實際數字可能更多。東風-41洲際導彈射程超過1.2萬公里,能直接打到美國本土;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速度快得離譜,美國現有的反導系統攔不住。2023年10月,中國試射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繞地球一圈,精準命中目標,美國五角大樓直接承認,這東西讓他們“措手不及”。
中國的防空系統也不含糊。引進的俄羅斯S-400導彈能打400公里外的目標,國產紅旗-9B更不遜色,加上殲-20隱形戰機和激光武器,美國轟炸機想飛到中國上空沒那么容易。別忘了,中國還有北斗導航系統和反衛星武器,能打瞎美國的偵察衛星,讓美軍的精準打擊變瞎打。
如果美國敢全面轟炸中國,中國肯定會反擊。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圣迭戈這些地方, 關島的軍事基地,甚至夏威夷,都可能成為中國的目標。到時候,美軍不光要考慮進攻,還得防著自己的后院起火。
中美開戰,最大的問題不是誰打贏,而是誰都輸不起。中美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2022年雙邊貿易額超過690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制造業的供應鏈核心,美國是中國的出口大戶。全面開戰,全球供應鏈直接崩盤,油價飆升,股市暴跌,世界經濟可能倒退十年。
所以,美軍全面轟炸中國的可能性很低。更可能的情況是,中美在臺海或南海爆發局部沖突,打幾場海空戰,互相試探一下底線,然后在聯合國、東盟這些平臺的斡旋下停火。畢竟,誰也不想把仗打到自己家門口。
未來展望:打不起來是最好
中美關系走到今天這步,雙方都有責任。美國老想著保住霸權地位,對中國崛起各種不爽;中國呢,國力上來了,自然不想再受氣。未來幾年,中美可能還會在貿易、技術、地緣上斗來斗去,但全面開戰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雙方都有核武器,真打起來誰都討不了好。其次,經濟綁得太緊,開戰等于自殺。最后,國際社會也不想看到中美打起來,歐洲、日本、俄羅斯這些國家都會勸架。
當然,要避免沖突,雙方得下點功夫。美國得放下架子,接受多極世界的現實;中國得繼續堅持和平發展,不主動挑事,但也不怕事。2023年,中美高層已經開始恢復對話,比如布林肯訪華,中方也派人去美國談氣候合作。這些小動作說明,兩國都不想真撕破臉。
基辛格說得好,地球夠大,能容下中美兩個大國。只要雙方多溝通、多理解,管好分歧,就能避免滑向懸崖。
中美關系是21世紀最重要的大國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基辛格的警告提醒我們,戰爭沒贏家,和平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