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有網友說,他那里市中心的肯德基也開始沒啥人了,以前都是人滿為患,尤其是飯點兒,哪怕是不吃東西,也有很多人坐在里面,現在真就沒人了。
我家這邊附近原來有兩個肯德基,2018年搬過來之后,因為這倆肯德基里有小孩玩的滑梯啥的,所以我們遛娃的時候常去。
一個開了至少二十年了,2005年剛來上海的時候就常去,2019年房租到期之后沒有繼續(xù)開了,先是空了大半年,后來變成了一個包子鋪,倒是一直維持到了現在。
另一個以前人也很多,但現在也不大行了,沒多少人在里面。去年干脆把一半的門面退租了,變成了理發(fā)店。
這種情況其實還挺普遍的,不光是肯德基,附近的必勝客也一樣,也退掉了一半,也是去年,現在只剩下一半的門面。
附近有個小超市,因為我經常買煙啥的,和老板偶爾聊天。
他說,2022年以前每天流水四五千,那年的六月之后下降了一半,老板最后也只能把三分之一的門面隔開,轉租給了一個彩票站。
以前還賣酒,現在把酒全部撤了,不賣了,改成放了兩個罐子,賣生啤,十五塊一大瓶的那種。去年夏天我也買過不少。
前兩天去買東西,老板把柜臺都砍掉了一半,說騰出來的地方準備用來放冰柜,夏天到了,可以賣點冷飲啥的。
還有個飯店,是上海本幫菜,以前我們看著人也不是很多,但一直都還在,常看見有本地的老人在里面吃個面什么的,最近也關掉了,分成了三個,一個云南米線還在裝修,一個牛肉自助火鍋開了快一個月了,還有一部分在裝修,不知道是要搞什么。
不過附近倒是開了不少生鮮店,主要就是賣菜,水果,肉,還有牛奶店啥的,看著至少人還挺多的。
更多的店周轉率非常高,很多店只開了一段時間就沒了。
有個店2020年開的日料店,我們去吃過幾次,后來關門了,又有個貴州的老板租下來,搞了貴州酸菜火鍋,我還帶朋友去吃過幾次,今年春節(jié)前到期后沒有續(xù)租,也關了。
還有兩個85℃面包房,最近的一個前年關掉了,開了一個快餐店,也沒開多久就關門了,后面變成一個羊肉館,也很快關門了,現在變成了一個藥店。稍遠一些的一個,最近也關門了。
還有個前幾年特別火的蛋糕店,讀酥世家,最近也把一半門店退掉了,改成了另一個店,店面縮小了一半。
附近有兩個老牌的商場,都是在2020年之后逐步垮掉了。一個先是掙扎,中間還搞過教培、兒童娛樂之類的,但2022年之后也徹底完了。
最后撤離的是華聯超市,去年關門之后,四層樓的商場,現在只剩下一樓還有一些半死不活的店開著,其中一個兩年前開的飯店,也已經人去樓空了。
前段時間和朋友閑聊,說我們以前見到的商場都是一樓珠寶,二樓化妝品,三樓女裝,四樓內衣和童裝,男裝一般在五樓六樓。現在都不是了,新開的商場,一樓更多的是電子產品、新能源車之類的,以前那種化妝品和珠寶店現在也很少了。
還有些原本沿街的商鋪,2018年整頓穿墻打洞的時候,都一起滅了,剩下的為數不多,有些還改造升級了,但生意大不如前。所以我以前說過很多次,以前從地鐵上下來回到家,路上有很多各種店鋪,現在光禿禿的啥也沒有,想買瓶水都沒地方買。
有市井煙火氣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亂糟糟的,看上去不整齊。現在整齊干凈了,但就沒那么多以前那種市井煙火氣了。
這當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電商的持續(xù)打壓,讓這些實體商業(yè)的利潤已經很薄很薄,難以為繼,所以很多店鋪就被打垮了。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經濟形勢穩(wěn)中向好,消費降級了。肯德基這種以前大家都覺得不算貴的,現在很多人可能就覺得有點貴了,尤其是和各種外賣比起來,就顯得沒有性價比了。
畢竟,誰也不知道冬天有多長,只能先把自己的錢袋子捂緊。
這種情況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更加明顯,因為開放程度更高,與外界聯系更多,更容易受到沖擊。
所以,在過去兩三年里,失業(yè)率增加,消費明顯下降,上海也失去了持續(xù)多年的全國城市社會零售總額第一的名頭,讓給了人口更多的重慶。
與之相應的是,上海的社會零售總額從去年9月以來,一直在下降,北京今年一季度也下降了。就像香港被稱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一樣,曾經引領國內時尚的上海淮海路現在也已經成了商業(yè)中心遺址。
當然,好消息是,全國的社會零售總額還在增加,但能維持多久,現在也不好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