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攻擊求職者,顯然是一種“病”!
“你幾斤幾兩,有工作都不錯了,還要求雙休?”“你沒資格”“下等人”……你能想象這些話出自負責招聘的公司品牌總監之口嗎?
近日,一張“求職者咨詢公司單雙休后被辱罵‘下等人’沒資格雙休”的聊天截圖在網上流傳,引發熱議。
據悉,涉事公司為佛山市一家商貿有限公司,涉事招聘人員已道歉,公司的招聘信息也已從相關平臺撤除。
4月22日晚11點,王某明本人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則道歉信,其稱對自己在情緒失控下說出的“下等人”等侮辱性言辭深感羞愧,向所有因他的不當言論受到傷害的人鄭重道歉。
他提到,自己本應冷靜處理分析,但當對方以“沒錢學什么開公司,丟人現眼”“滾出去”等極具貶低性的語言攻擊自己和公司時,他的情緒被瞬間點燃并選擇了最錯誤的回應方式。
從對話截圖看,即使求職者表示了不滿意,也不構成招聘人員辱罵攻擊求職者的理由。
求職者咨詢單雙休,過分嗎?不過是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罷了。有人愿意放棄雙休謀職,也有人不愿意而轉身,雙向選擇,好聚好散,再正常不過的事。
首先,我們要認清一個基礎事實:雙休是國家標準,不是施舍。
根據《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4小時”是底線,而現行《勞動法》明確規定,標準工時為“五天工作制、每日8小時”!
也就是說——雙休本就是應得的,連商量的余地都不應該有。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到了今天,一個普通求職者問一句“有雙休嗎”,反倒像是在觸碰某種禁忌?
這不是個案,這是某種職場“默契”的集體潰爛。
在太多小微企業、民營公司甚至所謂“創業型企業”里,雙休已成為“奢侈品”,要求雙休成了“不識抬舉”。
甚至很多時候某些公司還會高喊一句:“996是福報!”“我們是奮斗文化,狼性管理。”
這位王總監的言論最刺耳的地方,其實不是拒絕雙休,而是那句“你幾斤幾兩”,以及“你沒資格”這種明顯帶有等級歧視的表達。
他不是在就事論事,而是在劃分人群等級:有資格和沒資格,“可以享受雙休”的人和“只能干活不準有要求”的人。
這才是最要命的。好像在他眼里,招人是施恩,給你工作是賞賜,而不是市場的平等交換。
事后,王某明發道歉信,說自己“正在經歷被網暴”。
網絡放大了你平時說話的惡意,但沒歪曲它。
問題的實質從來不是“網暴”二字,而是先有侮辱再有反抗,先有職場鄙視鏈才有公共輿論的反噬。
尊重別人,不會讓你掉價;但侮辱別人,遲早會反噬你自己。
截至發稿,該公司發布在boss直聘、58同城等平臺上的招聘信息均已撤除。這封發布在社交平臺的道歉信也已經撤除。
23日,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求職者與公司暫未簽訂勞動合同,不存在正式勞動關系,上述問題屬于民事糾紛問題,雙方需私下協商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