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季后賽激戰正酣,另一邊卻有四支球隊在 “擺爛圈” 瘋狂內卷。
近日,播客節目《Gils Arena Show》制作人 Josiah Johnson 突發奇想,提議聯盟增設 “NBA 寄后賽”(NBA Wayoffs),讓戰績最差的四支球隊,通過單場淘汰賽爭奪狀元簽。
這波操作直接讓球迷炸鍋:“擺爛都能擺出新花樣?”“這是讓最菜的四隊打‘反向季后賽’啊!”
而本賽季全聯盟倒數前四分別是鵜鶘(21 勝 61 負)、黃蜂(19 勝 63 負)、奇才(18 勝 64 負)和爵士(17 勝 65 負)。
照約翰遜的設想,“寄后賽”將與現有附加賽同期舉行,由聯盟倒數四名進行單場淘汰賽,冠軍獲得狀元簽,其余球隊按戰績倒序分配榜眼至第四順位。
這一機制試圖用“贏球才能擺爛”的反向邏輯,逼迫魚腩球隊在賽季末段保持競爭力,而非“躺平”輸球。聯盟近年已通過附加賽刺激中游球隊(第7-10名)的競
爭,但擺爛問題仍未根治。2025年,爵士、奇才等隊早早鎖定聯盟墊底,奇才甚至創下單季18勝的隊史最差戰績。
約翰遜直言:“當球隊在3月就放棄比賽時,球迷流失和收視率暴跌是必然結局。”
支持者認為,“寄后賽”能帶來三重利好:
- 提升觀賞性:倒數球隊的生死戰可能誕生“下克上”奇跡,如同2025年活塞從28連敗到沖擊季后賽的逆襲故事;
- 遏制擺爛:球隊需為狀元簽“真刀真槍”拼殺,類似附加賽刺激中游球隊的邏輯。
反對者則提出尖銳批評:
- 競技公平受損:戰績最差隊(如17勝爵士)可能因單場爆冷失去狀元簽,違背“弱者優先”的選秀初衷;
- 傷病風險激增:擺爛隊多為年輕核心+老將底薪陣容,高強度淘汰賽易導致傷病。
盡管“寄后賽”仍處構想階段,但其折射出聯盟對“比賽質量至上”的追求。隨著活塞、馬刺等傳統爛隊靠選秀翻身(如文班亞馬率馬刺崛起),聯盟需要更精細的機制平衡強弱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