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金華雙龍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3-2035年)(草案)公告發布。
主 要 內 容
一、規劃范圍與期限
雙龍風景名勝區規劃范圍包括雙龍洞景區、黃大仙景區、尖峰景區、赤松景區、大盤天景區、家園里景區6個景區,總面積為79.3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區面積為28.86平方千米,占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36.37%。
本規劃期限為2023—2035年,近期至2027年,遠期至2035年。
二、風景名勝區性質與目標定位
風景名勝區性質:雙龍風景名勝區是以優美的山水風光和溶洞奇觀為特色,與源遠流長的山水文化、儒釋道文化以及紅色文化、八婺文化相融合,具有觀光游覽、文化體驗、科普研學、康體運動、休閑養生等功能的國家級山岳型風景名勝區。主要功能包括(1)游覽休閑(2)生態保育(3)文化體驗(4)科普研學(5)康體運動(6)休閑養生。
雙龍風景名勝區的發展目標定位是:中華文化名山,國際性休閑旅游目的地,功能定位為:黃大仙文化體驗地、國家級溶洞研學地、長三角康養避暑地。
三、游人容量
雙龍風景名勝區日游客容量4.97萬人,日極限游人容量為12.41萬人,年游人容量為1042.7萬人。
四、保護規劃
雙龍風景名勝區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區,分級實施保護控制。將風景區范圍內風景資源價值最高和生態價值最高、生態環境最敏感的區域劃為一級保護區,面積28.86平方千米,占景區面積的36.37%。將風景區范圍內一級保護區以外,生態價值較高、景觀價值一般、風景資源較為集中的區域劃為二級保護區,面積35.01平方千米,占景區面積的44.12%。將風景區范圍內風景資源較少、景觀價值一般、自然生態價值一般的區域劃為三級保護區,主要包含鄉村建設集中分布區、服務設施集中地區、城鎮開發邊界和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分布區等,面積15.48平方千米,占景區面積的19.51%。
五、游賞規劃
規劃構建“212個景源—78個景點—17個景群—6個景區”的風景游賞體系。規劃212處景源,經評估整合后形成78個景點,其中自然景點54處,人文景點24處;現狀保留景點31處,新增景點47處;一級景點6個,二級景點17個,三級景點53個,四級景點2個。規劃構建17個景群,在基礎上劃分形成雙龍洞景區、黃大仙景區、尖峰景區、赤松景區、大盤天景區、家園里景區六個景區。
規劃形成“一主三副,兩軸六區”的風景游賞結構。“一主”指景區主入口旅游服務中心為景區旅游服務核心;“三副”指在鹿田、洞殿下、景區東入口設置的三處景區旅游服務副中心;“兩軸”指一條由金九線、羅電線、東線索道串聯形成的高山生態體驗軸和一條由羅電線、新朝線、赤黃公路串聯形成的仙佛文化游覽軸;“六區”為雙龍洞景區、黃大仙景區、尖峰景區、赤松景區、大盤天景區、家園里景區等六個景區。
六、設施規劃
游人規模預測:近期至2027年,雙龍風景名勝區游人規模將達到845萬人/年;遠期至2035年,雙龍風景名勝區游人規模將達到1005萬人/年。
住宿服務設施規模:景區近、遠期床位數分別為4225張、16750張,基于風景區保護與景城融合,風景區的住宿設施通過山上山下協同解決。其中,近期床位全部由山上提供,為4225張;遠期山上、山下分別提供床位6460張、10290張。
游覽設施規劃:風景區范圍內規劃1個一級旅游服務中心(景區旅游集散中心),6個二級旅游服務點(景區東入口、洞殿下、盤前、雙龍洞、鹿女湖、家園里)、13個三級旅游服務點(武平殿、盤前村、灶頭、雙龍洞洞口、小冰島、邵村、雙龍電站舊址、二仙洞洞口、桃源洞洞口、朝真洞洞口、仙瀑洞洞口、赤松、白露下)和若干個便民服務站,同時為了達到山上山下一體化配置,山下長嶺水庫周邊引入旅游綜合體,設置一個旅游服務基地。
七、道路交通規劃
景區內部交通總體形成“三橫五縱一環”通道結構。“三橫”包括:羅電線(新朝線-武平殿)、新朝線-赤黃公路、南線綠道;“五縱”包括:金九線、羅電線(花果路-新朝線)、新朝線南段、赤松鄉道-規劃索道、大源鄉道;“一環”為精品索道環線,由東西段索道、南線綠道圍合而成。
八、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
規劃將居民點劃分為發展型、控制型、疏解型三種類型,其中發展型居民點5個、控制型居民點35個、疏解型居民點3個。加強對居民點管控,控制型、發展型居民點內新建村民住宅的申請流程、規劃選址、占地規模、建筑風貌等應依據宅基地管理和建房管理規定執行。
九、土地利用協調規劃
立足風景區資源稟賦、景群景點分布以及未來風景區保護和發展方向,推動小冰島、財富文化園、赤松澗等景點建設以及雙龍洞、赤松宮等景點提升改造,完善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合理安排風景游賞、旅游配套服務設施、交通與工程等各類用地。
十、分期規劃實施
規劃近期完成大盤天單元、九龍單元、智者寺單元、雙龍洞單元、黃大仙單元、赤松澗單元詳細規劃編制。整治提升溶洞等現狀景點,適當恢復湮滅的人文景點,修復古道,新增特色景點,拓展游覽內容和空間,提高景區吸引力。推進索道纜車、觀光電梯、慢行步道等旅游交通設施建設,以及與越龍山、大佛寺聯系公路等重要工程建設。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存量資產整治提升,改善游覽條件,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加強居民點風貌建設和自然景觀恢復,美化村莊環境。加強風景區森林植被撫育工程,加快礦山、山火損毀區等的生態修復,按照植物景觀規劃進行林相改造優化。
來源:金華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