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個國家集體破防,沒想到第一個獲特朗普降稅待遇的,竟然是中國
卸嶺力史
特朗普4月初剛剛推行“對等關稅”,遭到中國迅速且有力的反制后,馬上對75個國家執行關稅暫緩,目的明顯就是孤立中國,一些國家沒能凈收入誘惑,咬下了美國畫的這張“大餅”。
然而短短10天后美國就扛不住了,所謂的145%關稅終究變成了可以隨意變動的數字游戲,特朗普在白宮發聲要對中國降稅,直接將當時對75國的承諾狠狠按在地上摩擦。
為何特朗普要在這個關鍵節點對中國“網開一面”?遭受背刺的75國又會做出何種表態?
美國的戰略失算與被迫調整
美國看待中國的快速發展,心態很復雜,一方面需要和中國合作,一方面又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特朗普開啟2.0時代后,這種競爭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貿易行動。
為了保住美國在經濟上的優勢地位,堅持“美國優先”的策略,特朗普政府向中國發起了大規模的貿易戰,希望用增加關稅的方法,迫使中國在貿易談判中妥協讓步。
2025年4月,美國接連數次提高了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幅度巨大,達到145%,同時,美國給予其他75個國家三個月的關稅豁免待遇。
這種做法顯示出美國試圖通過經濟手段孤立中國的意圖,希望通過差別對待,促使其他國家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而削弱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最初,美國態度強硬,覺得自己經濟實力雄厚,而且認為中國離不開美國市場,他們相信,只要提高關稅,就能讓中國企業讓步,借此改變中美貿易的格局。
但事情的發展卻不如預期,貿易戰反而給美國經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特朗普原本期待可能出現的經濟優勢并沒有轉化為實際的談判籌碼。
貿易戰爆發后,美國股市、債市和匯市都受到嚴重打擊,物價上漲,人們開始大量囤積商品,消費市場出現緊張氣氛,街頭全是游行的民眾。
美國各主要政黨紛紛批評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強烈要求停止貿易戰,否則就應下臺承擔責任,這時候的特朗普,重返白宮還不到100天。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更是私下表示,特朗普政府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很可能很快就會降溫,言語間暗示貿易戰或將結束,說不定這就是特朗普的意思。
因為他們都清楚,如果中美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關系能夠改善,那么全球的經濟形勢和各個國家的處境都會變得輕松許多。
面對國內經濟的壓力和政治上的不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對中國的貿易策略,開始表現出想要緩和緊張關系的意思。
特朗普說,他計劃大幅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雖然關稅不會完全取消,但他認為降幅足夠大,“中國會非常滿意”,這一舉動意味著美國在貿易政策上可能采取更加緩和的態度。
既然選擇主動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積極的關系,那就證明美國想要孤立中國的計劃并沒有成功,既然如此,當初對75個國家的關稅暫緩,已然成了“背刺”。
甚至連美國的傳統盟友,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因為美國的關稅政策遭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只是面對美國的強大,他們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咽。
歐盟則明確指出,他們與美國之間的關稅談判,不會影響中歐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歐盟不會改變對中國的政策,更不會和中國斷絕聯系。
亞洲地區,除了印度之外的其他國家,比如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并沒有跟隨美國孤立中國的行動,而是繼續深化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合作。
從這就能看出,一開始沒有多少國家認為中國能和美國硬剛,結果中國卻用事實證明,中國的堅持只有一個,那就是像偉人說的: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中國的戰略定力與實力突圍
中國之所以在貿易戰中和美國事發突然的反應不同,是因為在貿易戰開打前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就是防止美國不按常理出牌,不聲不響就射來一發冷箭。
正是因為提前考慮到可能會出現中美貿易摩擦,因此才會提前部署了一系列措施,目的是為了增強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
最重要的措施是,中國努力開拓新的貿易伙伴,希望以此減少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這樣即使與美國的貿易受阻,中國經濟也能保持穩定發展。
舉個例子,在農產品領域,中國調整了進口策略,轉而增加從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國家采購農產品,用以替代原本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和玉米。
貿易戰剛開始時,中國就迅速與巴西達成協議,進口了高達240萬噸的大豆,這筆大單相當于中國一個月大豆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一,顯示出中國積極尋求替代來源以應對貿易挑戰。
另外,中國從法律和政策層面也做足了準備,積極應對美國可能的貿易限制,中國升級了“不可靠實體清單”,這意味著部分美國企業被列入“黑名單”,在中國做生意會受到限制。
《出口管制法》的實施增強了中國對稀土、鎢等關鍵資源的控制力,有了更強的反制手段,這一下就相當于掐住了美國軍工和科技產業的咽喉,怎能不讓他們心火升溫。
因此可以說美國發起的關稅戰效果并不理想,但卻意外地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改變,歐洲、東南亞、日韓等地區為了減少貿易上的不確定性,更加積極地與中國進行貿易合作,結果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反而提高了。
與此同時,中國利用自身的優勢推動產業升級,憑借龐大的國內市場、強大的投資能力和出口能力,中國正從過去的“世界工廠”轉變為全球供應鏈的整合者,影響力日益增強。
這場貿易戰讓其他國家也開始重新思考全球貿易的走向,探索互助互利的合作模式,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在全球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單方面行動和保護自己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只有大家一起合作,互相幫助,共同獲益,才能推動世界經濟更好地發展,創造更加繁榮的未來,各國開始積極尋找新的合作機會,避免類似貿易戰的沖突再次發生。
結語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坦言,持續的關稅戰頂不住了,暗示要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系,這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到國內外的壓力,不僅如此,特朗普還表示希望盡早和中國達成協議,看來通過這次中國的反制,已經讓他的頭腦清醒了不少。
這場貿易戰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和承受壓力的能力,中國能夠勝利的的關鍵,在于制造業在世界產業鏈中有著特殊的、難以取代的地位,所以,中國會在未來全球新經濟秩序的建設中能夠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信息來源:
新浪財經2025-04-11《75個國家暫停關稅90天,特朗普屈服了?這才是他的終極目的》
新浪財經2025-04-24《突傳消息!特朗普:對中國關稅145%太高,會“大幅下降”!中方最新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