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省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24年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并發布2024年江蘇法院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十件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省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湯茂仁、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呂娜出席發布會,新聞辦公室主任孫爍犇主持發布會。
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2024年江蘇法院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
2024年,江蘇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激勵創新的審判職能,持續深化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科技強國、知識產權強國,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保障。
2024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7445件,同比減少3.98%,其中民事案件36416件,刑事案件982件,行政案件47件;審結32097件,同比減少5.19%,其中民事案件31251件,刑事案件817件,行政案件29件。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2302件,同比減少6.38%,其中民事案件31418件,刑事案件851件,行政案件33件。新收一審案件29989件,其中民事案件29299件,刑事案件666件,行政案件24件。新收二審案件1971件,申請再審案件168件,再審案件23件。
一、堅持服務大局,
以更高站位助推高質量發展
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司法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找準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結合點。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省法院出臺服務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12條司法措施,無錫、鹽城、鎮江、泰州等地法院先后發布相關意見及行動方案,為護航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依法嚴懲侵權行為。實施“嚴保護”,針對創新程度高的發明創造、知名程度高的商業標識、獨創程度高的作品,依法給予較強的保護力度、較寬的保護范圍、較高的賠償數額。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全省法院在83件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或考慮懲罰性因素確定賠償數額,最高判賠金額達1.2億元,有效遏制嚴重侵權行為。審結涉唯一國產甘精胰島素注射液“長秀霖”馳名商標被侵權及包裝裝潢不正當競爭案,對故意仿冒、情節嚴重的侵權者適用懲罰性賠償,判決其賠償權利人損失6000萬元,有力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助力我國醫藥產業振興。強化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嚴厲打擊鏈條式、產業化以及涉民生知識產權犯罪,新收一審知識產權刑事案件666件。推動“快保護”,依法積極適用證據保全、行為保全,防止權利人受到難以彌補損失或重要證據滅失。在一起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中,蘇州中院收到申請后48小時內即作出訴前停止侵害技術秘密的行為保全裁定,有效保護權利人核心技術秘密不被泄露和違法使用。無錫中院基于被訴侵權產品即將流入市場的緊急情況,及時作出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立即停止制造、銷售相關侵權產品的行為保全裁定。南京中院出臺《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保全工作指引》,為實施證據保全提供可操作性細則,給予權利人高效的司法救濟。
二是加強重點領域科技成果保護。加強對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高新技術和原始創新成果的保護,確保保護力度和創新程度成正比,全年新收一審技術類糾紛3555件,其中專利權屬及侵權糾紛1786件。常熟法院審結全省首例、全國第二例“AI文生圖”案,判決受到廣泛關注。蘇州中院審結涉影像傳輸信號處理方法及裝置發明專利侵權案,以“信號類型占比法”確定專利對實現產品利潤的技術貢獻率,判決侵權人賠償600余萬元,助力我國影像顯示信號檢測技術行業快速發展。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在一起涉標準必要專利糾紛中,南京中院促成原被告雙方就包括涉案專利在內的170件半導體存儲專利達成一攬子實施許可方案,該案入選長三角地區人民法院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典型案例及江蘇法院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三是助推數字經濟發展。全省法院新收一審涉互聯網平臺知識產權糾紛8941件,該類糾紛涉及音視頻、直播、電商、社交、游戲等不同類型互聯網平臺,涉及游戲代練、競價排名、數據搬家、網絡測評“有踩有捧”等多種新型侵權行為的認定。與省知識產權局聯合出臺《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規范我省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與產權歸屬行為,推動數據流轉、使用與產業化。與省檢察院、南京理工大學共建“數智化知識產權創新實驗室”,共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前沿技術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應用。揚州中院出臺保障數字經濟發展十條措施,與行政機關簽署備忘錄,推動數據產權界定及資源利用。推進數據資源專門審判組織建設,分別在南京、蘇州、無錫地區設立數據資源法庭。審結“數據搬家”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依法認定被告利用技術手段非法爬取淘寶、天貓平臺1.6億余條商品數據并復制至其他電商平臺經營牟利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責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賠償500萬元,并支持行政機關對其行政處罰,強有力保護電商平臺基礎數據資源權益和產業健康發展。
四是促進文化繁榮和創新發展。全省法院新收一審著作權糾紛16321件,占新收一審民事案件55.7%。加大對獨創性程度高的作品的保護力度,促進優秀文藝作品傳播、文化繁榮與產業創新發展。加強規則引領,審結多起涉影視平臺與熱門影視作品的著作權侵權糾紛,判決侵權短視頻平臺承擔高額賠償,推動影視平臺等經營者尊重版權、公平競爭、誠信經營。嚴厲打擊侵犯著作權犯罪行為。無錫市新吳區法院審結國內涉案金額最大的“盜鏈”刑事案件,涉及8萬余部影視作品、非法所得近4億,判決主犯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萬元,以最嚴法治保護版權,護航產業發展。探索確立裁判規則,推動新型文化業態發展。南京市秦淮區法院審結涉某新版游戲商業秘密糾紛案,認定擅自劇透未公開的新版游戲測試內容侵害企業經營秘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產權保護,審結涉宋錦、梳篦、漢服、蘇繡、紫砂壺、大運河船舶模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案件,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傳統中醫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開展專題調研,出臺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十五條司法措施。南京法院和市中醫院聯合設立“中醫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基地”,持續為中醫藥保護和產業發展提供精準服務與指導。
五是服務鄉村振興。加強對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以及涉生產資料知識產權的保護,嚴厲打擊涉農侵權行為。南京中院在“澳甜糯75”玉米植物新品種侵權案中,認定不能如實證明種子來源的行為人構成侵權,對于打擊非法分裝、掩飾侵權的行為具有指導意義,該案入選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第四批典型案例。睢寧法院在一起涉農藥制假、銷假刑事案件中,對偽造仿冒農藥商標標識的制造者、銷售者判處實刑、科以高額罰金,并適用從業禁止令,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與農業生產有序開展。射陽法院在審理涉“射陽大米”商標案中,加大對源頭侵權的打擊,適用懲罰性賠償嚴厲打擊故意、重復侵權的生產者,對雖無合法來源但過錯不大的銷售者,探索讓其進購或代銷正牌商品方式代替經濟賠償,實現懲教結合,創造性地促進了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二、優化營商環境,
以更高標準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
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知識產權和科技創新者合法權益,全力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和良好創新生態提供服務保障。
一是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嚴厲打擊仿冒商業標識類“傍名牌”“搭便車”行為,新收商標權糾紛8444件,壟斷及不正當競爭糾紛746件。審結涉“施耐德”商標被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依法認定被告與案外人簽訂協議,獲取授權使用與涉案馳名商標近似標識的行為攀附了涉案商標的商譽,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變更字號、賠償損失、消除影響,該案入選最高法院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依法規制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蘇州中院審結涉網絡測評“有踩有捧”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判決認定借助測評方對互聯網經營的某類商品、店鋪或者服務給出虛假評價和建議,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為網絡測評行為定規則、劃邊界,獲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及《人民法院報》專題報道。泰州中院審結涉“小愛同學”語音指令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判決在商品上使用與他人知名智能語音喚醒詞近似的詞語構成侵權,維護了人工智能產品在革新發展與產業化過程中的公平競爭秩序。嚴厲打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行為。南京中院審結全國首例反壟斷公益訴訟案,促成雙方達成和解,依法制止瓶裝液化氣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
二是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知識產權。準確適用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國內立法,確保中外當事人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平等、法律適用和法律責任平等。審結涉“BURBERRY”商標被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針對被告境外注冊空殼公司、境內搶注并使用侵權商標、全方位大規模摹仿國際知名品牌的行為,判決被告賠償原告損失600萬元。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致函省外事辦,盛贊江蘇法院知識產權保護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和力度。揚州中院一攬子實質性化解涉“費列羅”商標被侵權案,權利人致感謝信,表示該案處理結果讓其“對中國市場更有信心”。
三是保障創新人員合法權益。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通過裁判依法確認發明人在科技成果中的創造性貢獻,妥當處理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與員工跳槽之間的關系,保障創新人員依法獲得知識產權、報酬、獎勵、擇業等權利,實現對發明人和企業創新的雙向激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創新環境,推動創新鏈人才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蘇州中院在涉重癥醫學領域科技成果發明人署名權糾紛案中,依法確認對發明創造作出實質性貢獻的兩位研發人員發明人身份,有效維護研發人員合法權益、激發其創新熱情,被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官微刊載。
四是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對不誠信訴訟行為的甄別和規制。南京市玄武區法院在兩起著作權糾紛中,對冒用他人攝影作品進行著作權登記并以此提起訴訟的行為處以10萬元罰款,有力懲治了假借維權之名牟利的不法“維權者”。南通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法院、宿遷市宿城區法院先后將在知識產權案件審理中發現的涉嫌詐騙、虛假訴訟等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探索建立聯合懲戒機制。鹽城中院向市場監管部門發送司法建議書,推動對嚴重侵權行為進行失信懲戒。省法院發布江蘇法院第二批推進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建設典型案例,有力引導權利人依法誠信訴訟、理性維權,營造誠實守信、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三、助推社會治理,
以更實舉措推動矛盾源頭化解
做實“抓前端、治未病”,結合審判職能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推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一是廣泛開展走訪調研。省法院召開科創企業座談會,在全省法院開展“百企行”活動,走訪200余家“小巨人”“瞪羚”“專精特新”企業,就企業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等開展深度交流,認真傾聽企業需求和建議,幫助指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提升知識產權戰略布局與保護能力。南通中院專題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業法律風險防范指引》,為直播營銷平臺、運營者、營銷人員及相關服務機構等提供風險防范指引。淮安中院、泰州中院、宿遷中院開展專項行動,印發指導意見或制發指引手冊,為企業提供系統全面、精準深入司法服務保障。
二是積極發送司法建議。建立司法建議“風險預警、跟蹤反饋、行業治理”閉環機制,推動裁判向源頭治理延伸。全省法院發送涉知識產權司法建議36個,同比增長44%。省法院在一起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審結后,就涉案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惡意搶注、囤積注冊商標的行為向省知識產權局發送司法建議,懲治違法代理行為,規范代理機構經營。泰州中院在審理涉樓盤名稱系列案件過程中,挖掘房地產企業“傍名牌”“仿洋名”背后的癥結,及時建議加強對樓盤名稱命名、更名規范管理,市住建局高度重視并回函,將進一步健全住宅與樓盤命名、更名流程,加強名稱合法性審查。宿遷中院向洋河酒廠建議加強對白酒包材管理、堵塞漏洞,并持續跟蹤回訪,確保建議落地落實。
三是有效推動糾紛多元化解。蘇州中院“蘇知最和合”知識產權多元解紛工作經驗入選第三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持續推進行政調解司法確認工作,全省共司法確認92件行政調解協議,同比增長46.03%。昆山法院與市監局聯合印發工作細則,啟動國家級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試點,推動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機制落地見效。聯合省委宣傳部深化版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工作,確定19個調解組織、81個調解員并組織在線培訓,合力化解版權糾紛。強化人民調解。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與市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委員會構建訴調對接“三互三同”工作法,獲評國家知識產權辦公室、最高法院辦公廳聯合評選的2023年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典型經驗做法。加強特色產業糾紛多元化解。宿遷中院加強與酒業協會溝通,指導其開展酒類商標預審工作,及時評估經營者擬使用的標識是否存在侵權風險,有效化解潛在的酒類商標糾紛。
四是大力營造知識產權保護氛圍。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宣傳周期間,省法院連續二十年發布《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江蘇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及十大典型案例,連續六年同步發布中英文版;組織典型案件公開開庭,省級機關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代表近70人參加新聞發布、觀摩庭審;最高法院官微通過視頻集中宣傳展示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知識產權保護近五年取得的突出成績;《人民法院報》《江蘇法治報》頭版頭條專題報道江蘇法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工作舉措。揚州中院、宿遷中院等走進校園開展普法宣講與公開庭審,引導學生樹立尊重創新創造、尊重知識產權的理念。
四、健全體制機制,
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創新
健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機制,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和保護能力現代化。
一是健全完善對下監督指導機制。開展專項調研,推動知識產權案件集中管轄、專業化建設、“三合一”審判工作等進一步深化推進。加強批量維權案件的統籌管理以及非正常維權行為的綜合治理,推動權利人依法理性維權,規制濫用權利、惡意訴訟、虛假訴訟等不誠信訴訟行為。加強業務指導。有效發揮“法答網”“人民法院案例庫”作用,各級法院共提出問題857個,作出答復835條,撰寫并向人民法院案例庫報送67件案例,有效提升指導的及時性和針對性,明確和統一類案裁判理念、思路和標準。開展發改案件評查和審判運行態勢分析,下發評查報告和分析報告。開展條線培訓,全省知識產權審判條線法官、法官助理200余人參訓,以專家授課、專題研討等方式提升審判能力。
二是探索適用符合知識產權特點和規律的審理機制。健全完善提級管轄機制,對疑難復雜案件、新類型案件、重大社會影響案件、具有法律適用指導意義案件等210件案件提級審理,充分發揮上級法院裁判示范指導作用。持續推進案件繁簡分流。積極回應權利人及時救濟訴求,進一步推動在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知識產權案件中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全省法院適用小額訴訟機制審理知識產權案件6543件,同比增長126.95%。開展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深化推進的專題調研,相關成果發表在《人民司法》期刊。探索開展知識產權公益訴訟,鎮江中院與市檢察院聯合出臺意見,探索以公益訴訟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老字號的嚴格保護與傳承發展。
三是健全完善技術調查官工作機制。探索構建技術調查官“專業適配+全域調度”運行模式,著力解決技術事實查明堵點,全省法院技術調查官參與審理案件1299件,同比增長87.99%。南京中院持續完善聘用制專職技術調查官制度,完善管理考核工作意見及工作手冊,進一步規范技術調查操作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淮安中院依托南京都市圈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盟,探索跨域使用南京中院技術調查官協助審理涉醫藥計算機軟件開發合同糾紛,為技術調查官跨域調派、共享人才資源積累經驗。蘇州中院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審協江蘇中心匯編出版《技術調查官助力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蘇州路徑》一書,總結提煉技術調查官成功經驗,持續擴大技術事實查明“蘇州模式”影響力。無錫中院、徐州中院啟動實施兼職技術調查官模式,四家知識產權法庭技術調查官制度實施全覆蓋。
四是強化實施協同保護機制。深化長三角區域司法協作。常態化開展長三角區域司法保護工作與業務交流活動,努力推動區域裁判思路和執法標準的統一。南通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法院與奉賢法院、亳州中院、柯橋法院簽署長三角集群產業協同保護協議,進一步建立健全跨域立案、多元解紛、數字協作等工作機制。南京都市圈、淮海經濟區知識產權協作保護聯盟充分發揮作用,召開會議研究完善協作機制,發布典型案例,資源優勢互補,積極提升區域司法保護效能。加強執法司法協同。省法院舉辦公檢法機關商業秘密刑事案件辦理工作座談會,無錫中院與市監局簽訂商業秘密保護協作聯動備忘錄,共同提升商業秘密執法司法保護水平。泰州中院與市委網信辦、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簽訂《“e劍護企”知識產權保護共建協議》,建立及時高效的涉企互聯網知識產權有害信息和侵權行為聯動處理工作機制,提升互聯網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凈化網絡空間。連云港法院與市知識產權局、司法局等單位共同建立物流企業數據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積極探索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路徑與工作舉措。
五、提升司法能力,
以更強擔當打造高素質審判隊伍
一體融合推進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顧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術,并具有國際視野的知識產權法官隊伍”。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鎮江中院民三庭等2個集體被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評選為“全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成績突出集體”,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連續五年被國家版權局評為打擊侵權盜版有功單位。
一是始終堅持政治引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為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及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提供堅強法治保障。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將紀律教育與作風建設、業務建設一體推進,強化廉潔司法意識與職業道德操守,筑牢“思想防線”,守好“紀律紅線”。
二是持續錘煉專業能力。強化精品意識,審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典型案例。11件案例入選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等全國性典型案例。1篇裁判文書、1場庭審獲評全國“百優文書”“百優庭審”。開展專題研討調研。與省人大法工委、省司法廳等共同完成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法治保障研究課題;圍繞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主題舉辦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年會,組織知識產權立法、執法、司法部門以及高校、律師代表深入研討、建言獻策;以“涉開源軟件知識產權問題”為主題召開專題研討會,進一步厘清涉開源軟件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思路,推動軟件產業健康發展。
三是積極參加國際交流。省法院資深法官湯茂仁赴美參加國際商標協會年會,圍繞中國知識產權侵權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發表主題演講并回答中外代表提問,產生廣泛國際影響。國際商標協會來信稱,“彰顯了中國法官專業、經驗、自信,積極的司法保護大國形象,以及中國致力于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執法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堅定決心。”史蕾法官應邀參加第四屆中國-新加坡大講壇,積極介紹了新時代中國法院特別是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的創新實踐。
來源:江蘇高院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