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徐悲鴻在香港時,遇到一個德國人公開叫賣四箱古畫,當(dāng)徐悲鴻看到第三箱時,突然大喊一聲:“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這一件!”
能讓大畫家徐悲鴻喜歡的古畫一定非同凡響,這幅畫的價格自然也不會太低。
能在市場上賣東西的都是聰明人,不管他們賣的東西值不值那個價格,只要客人喜歡他們就會狂漲價。
德國商人看到徐悲鴻竟然對一幅畫表現(xiàn)出這么大的興趣,他當(dāng)即露出不舍的表情說道:“既然你誠心想買,那我就收你一萬元吧。”
商人臉上的表情刻畫的很好,既沒有表現(xiàn)出見錢眼開無意間還提高了這幅畫的原有價格,徐悲鴻不管他心中的那些小九九,一萬塊錢對他而言不算多,況且這幅畫的價值也遠不止于此。
徐悲鴻利索的拿出錢抱著那張看起來很簡單的古畫離開了,這場交易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都覺得自己賺到了。
這幅讓徐悲鴻喜歡的古畫是一幅沒有上色的素描,畫面上只有流暢的線條沒有任何鮮艷的色彩,但光是這些簡單的線條就能把畫中的場景描述的很逼真。
畫中是形態(tài)各異的神仙準(zhǔn)備參加宴會的場景,他們身上的服裝和發(fā)飾都不一樣,連表情和神態(tài)都各有各的特點。
除了畫紙原有的暖黃色調(diào)之外只剩下黑色的線條,但這種簡約的風(fēng)格依舊能讓人感受到聚會上熱鬧的場景,仿佛還能聽到他們之間說話交流的聲音。
徐悲鴻認(rèn)為這幅畫出自唐代畫家吳道子之手,但畫上并沒有人物的姓名落款,他只是覺得畫的風(fēng)格很像吳道子。
吳道子是唐代著名的畫家,他也是中國唯一的畫圣,他年少時原本是跟著書法大家學(xué)習(xí)書法的,后來他在練習(xí)書法的時候驚奇的發(fā)現(xiàn)在即好像對繪畫更感興趣,于是特別他便開始研究繪畫之道。
吳道子上進還肯吃苦,他還沒到二十歲的時候手中的筆就已經(jīng)能發(fā)揮出大作用了,他也摸到了畫畫的門路。
吳道子憑著畫畫和寫作的本領(lǐng)在一個侍郎手下負責(zé)筆墨工作,但他此人極其好酒,每次見到酒水的時候必要喝的酩酊大醉,他實在是改不掉自己的愛好,于是他便決定不再做官,浪跡天涯也是好的。
吳道子的畫作很快就在民間出了名,唐朝本就人才輩出,能在畫壇中占據(jù)一席之地的肯定不是一般人,于是唐玄宗就把他召到了宮中。
吳道子順從唐玄宗的心意畫了一幅畫,這幅畫也徹底征服了皇帝,于是他就留在宮中為皇帝所用,同時唐玄宗還下令“非有詔不得畫”。
因為這層身份的緣故,吳道子的畫作更是成了千金難求的物件,他的很多畫都被收藏在宮中,民間散落的很少。
那副《八十七神仙卷》更是一幅珍品,上面沒有填充任何顏色就能把神仙的形態(tài)描繪的栩栩如生,畫圣的名號吳道子絕對擔(dān)得起。
徐悲鴻買到《八十七神仙卷》后邀請了很多好友前來觀賞,其中張大千也來親自看過這幅畫,不過張大千覺得這幅畫不像是吳道子畫的,因為上面沒有落款。
但即便不知道真正的畫者是誰,每個人對這幅畫的評價都很高,徐悲鴻也因此對這幅畫更加珍惜,不管他去往什么地方這幅畫一定會伴在他身側(cè)。
但就在打仗年間,徐悲鴻忙著為部隊籌集經(jīng)費,他對這幅畫的看管也放松了一些,誰知道竟然會有人趁著這個機會把他最愛的畫偷走了,那種世間少有的東西竟然被人偷了。
徐悲鴻花費了很大精力去尋找畫的下落,最終他找到了那個偷東西的人,但那個人絲毫沒有半點心虛,他直接獅子大開口,讓徐悲鴻拿20萬銀元和四十幅畫來換。
徐悲鴻忍痛答應(yīng)了這個請求,他不確定這幅畫是不是吳道子的真跡,但他對畫的喜愛卻沒有減少半分,所以他也愿意做這個冤大頭。
信息來源:郁火星,《八十七神仙圖卷》與《朝元仙仗圖》圖像分析研究[J]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