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車展,全球汽車產業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國市場。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汽車產業正在轉向‘智能化的下半場’,決定企業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的關鍵因素——智能化、全球化、能源多元化,正是長安汽車的三大優勢”的定調中,長安汽車圍繞“香格里拉”“北斗天樞”“海納百川”三大核心戰略,高調釋放轉型成果。
從新能源技術的創變,到智能化藍圖的擘畫,再到全球化之路的越走越寬——在競爭加劇的產業大背景下,長安汽車的轉型路徑不僅折射出中國車企的集體突圍邏輯,更引發了對行業未來格局的深度思考。
新能源:技術競速下的多線突圍
全球碳中和目標驅動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車企競爭的主戰場。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突破25%,中國以60%的市場份額繼續領跑。長安汽車的“香格里拉”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從單一電動化向多動力路線擴展的戰略選擇。此次車展,“香格里拉”計劃迎來了2.0階段的重要進展。
車展上,啟源Q07、深藍S09、阿維塔06等3款重磅新車亮相,其中,長安啟源Q07配備智慧新藍鯨3.0插混和金鐘罩2.0電池,實現同級領先綜合續航1400km,成為同級唯一純電續航超過 200km的插混車型。
此外,長安金鐘罩全固態電池也首次亮相。金鐘罩全固態電池技術在能量密度、續航和安全性等多個關鍵維度均實現了革命性的突破,能量比達到400Wh/kg,續航超1500公里,安全性提升70%,計劃2026年完成裝車驗證,2027年實現量產。值得注意的是,若2027年如期量產,長安或將成為繼豐田、寧德時代之后,全球第3家實現全固態電池商業化的企業。
在持續升溫的新能源戰略指引下,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長安汽車新能源銷量達到73.5萬輛,實現52.8%的同比增長;深藍S07、阿維塔07成為細分市場爆款車型;阿維塔單車均價達到35萬元,90%用戶為“90后”,展現出結構性的升級。2025 年第一季度,長安汽車新能源銷量繼續保持強勁勢頭,達到 19.42 萬輛,同比增長 36%,在車市整體銷量波動的背景下,長安汽車展現出了深耕新能源領域的強大韌性和深厚實力。
根據上海車展公布的最新計劃,未來5年,長安汽車將堅持BEV、REEV、PHEV、HEV、ICE多動力路線不動搖,面向全球推出45款全新產品,其中新能源車型達到37款,占比超八成。可以預見,強勢技術賦能與豐富的車型陣容加持下,長安新能源銷量還將繼續“狂飆”。
智能化:生態博弈中的技術卡位
當智能駕駛進入城市NOA(領航輔助駕駛)普及階段,車企的競爭維度已從硬件堆砌轉向生態構建。長安汽車“北斗天樞”戰略通過“自研+合作”雙軌并行,試圖在智能化領域建立技術護城河。
本次車展,長安汽車在長安啟源E07上首次實車展示“天衡底盤”系統,為現場觀眾表演了一鍵跳舞、手車共舞的“科技魔術”。其線控轉向與底盤域控技術可實現車輛姿態的精準控制,與比亞迪云輦、吉利CMA架構形成直接競爭。與華為深度綁定的深藍S09和阿維塔06,則憑借華為“乾崑智能”、鴻蒙座艙等華為全棧智能解決方案,凸顯出長安汽車在智駕解決方案上的開放策略。這種既自研核心模塊又聯合頭部供應商的模式,為中國車企應對特斯拉FSD本土化挑戰打造了新范例。
目前,長安汽車已經制定了清晰的智能駕駛技術路線圖,從具體的產品矩陣規劃來看,未來3年內,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涵蓋多個細分市場。其中,長安啟源Q07將搭載先進的AIEV端到端交互系統,實現人車的深度智能交互;阿維塔06則專注于全方位打造超豪華科技體驗。為追求極致駕駛體驗的用戶帶來新選擇。
更具前瞻性的是,長安汽車還將技術布局延伸至低空經濟與機器人領域,其中飛行汽車將在2025年底完成首次試飛,人形機器人計劃在2028年下線。飛行汽車試飛計劃與人形機器人研發項目雖短期內難以貢獻營收,但卻能進一步拓展長安汽車的業務邊界,使其在立體出行生態中占據先機。
全球化:從產能輸出到體系出海
有心人可能會發現,長安汽車的展臺還隱藏著很多亮點,其中之一就是,熙熙攘攘的觀眾中,外國面孔幾乎占到了一半以上,其中不僅有長安汽車全球600多家合作伙伴,還有慕名而來的近50家海外媒體。這樣的觀眾結構其實也從側面證實了長安汽車全球化戰略的階段性成功:其品牌影響力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而是已經走上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全球化是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雖然2024年來中國連續2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但“大而不強”的痛點依然存在。長安汽車“海納百川”計劃,正試圖通過“本土化融合”破解這一困局。
秉承“無海外、不長安”“無基地、不長安”的戰略思路,長安汽車在全球布局了5大區域市場,建成9個生產基地,總產能26萬輛,覆蓋77國市場。歐洲戰略尤為激進:慕尼黑發布會一次性推出3大品牌、9款車型,計劃建設1000家網點,承諾本地化率超60%。若其年產能20萬輛的泰國工廠能夠成功在月底投產,并成功輻射東盟市場,或可復制上汽名爵在東南亞的本地化經驗,為歐洲攻堅提供緩沖。這種高舉高打的海外“拓荒”策略,與比亞迪、奇瑞等車企的漸進式擴張形成對比。
銷量數據顯示,2024年,長安汽車海外市場銷量達到30萬輛,同比增長40%,在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地區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放眼未來,長安汽車還將進一步把5大海外區域市場提升到中國市場同等戰略高度,實現2025年海外銷量100萬輛、2030年劍指150萬輛的階段性目標,推動中國車企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體系出海”躍遷。
大格局投入,打造轉型深水區的中國樣本
長安汽車“三箭齊發”,看似“既要又要”,卻并非“空中樓閣”,這一點從近日發布的財報中可見端倪。
財報顯示,2024年長安汽車全年營收增長 5.58%至 1597.3億元,總銷量達到268.4萬輛,創近7年來新高,其中新能源板塊貢獻73.5萬輛,同比增長 52.8%,海外銷量 53.6 萬輛,占比增長到 20.0%。這組數據表明,長安汽車整體業務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海外市場兩大熱門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突破。
或許有人會質疑:2024年長安汽車凈利潤為何會同比下滑35.37%?實際上,曲線的背后是巨額的研發投入:2024年,長安汽車研發投入151.58億元,保持10%以上增速;過去10年,長安汽車圍繞新能源、智能化、前瞻技術領域累計投入超1100億元,位居行業前列。這種 “增收不增利” 的現象恰恰反映了長期主義者在戰略轉型期的典型特征——智電賽道需要持續輸血,長安汽車選擇在戰略轉型期為未來技術儲備和產品升級“下血本”“以短期利潤換長期未來”。
戰略定力下,朱華榮董事長將2024年定義為“投入期”,預判長安汽車即將迎來“秋收時刻”——隨著新能源車型密集上市、海外基地產能釋放、固態電池等核心技術逐步落地,到2030年,長安汽車總銷量將突破500萬輛大關,其中長安系品牌銷量4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300萬輛,海外銷量120萬輛,成為世界一流汽車品牌。
正如波士頓咨詢報告所指出的:“未來5年,全球汽車品牌將經歷殘酷洗牌,僅有具備全棧技術能力與全球化運營體系的企業能夠存活。”在新能源賽道,多技術路線并行可降低政策與技術突變風險;在智能化領域,生態合作比封閉自研更具效率;在全球化進程中,本土化融合比單純出口更具可持續性——長安汽車的轉型之路,既是中國汽車工業升級的試金石,也為全球產業變革提供了寶貴的觀察窗口,打造了獨特的“中國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