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廣寶 通訊員 高雁鴻/文圖
學法以明道,守法以立身。為了增強在校大學生法治意識,充分發揮以案釋法、以案示警成效,4月23日上午,南陽市宛城區人民法院將法庭“搬”到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巡回審判的方式,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尋釁滋事罪的案件,230余名師生現場旁聽庭審。
一場“零距離”的庭審現場
“現在開庭!”隨著法槌敲響,案件正式開庭審理。法庭針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進行了法庭調查,組織控辯雙方進行舉證、質證,充分聽取了控辯雙方的意見。庭審現場莊重嚴肅,秩序井然。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罪名均無異議,自愿認罪認罰。合議庭合議后,進行當庭宣判。
旁聽的同學們全神貫注,緊跟法官庭審思路,邊記錄邊思考,全面了解庭審流程、控辯要點等內容。面對年齡跟自己相仿、境遇卻截然不同的被告人,參與旁聽的學生頗為觸動。
一場審判職能延伸的普法課堂
“同學們,今天之所以選取這起案件進行巡回審判,是因為被告人在犯罪時剛滿十九歲,年紀與你們相仿,想通過這個案件的現場庭審,對大家普普法、提提醒、敲警鐘。”
庭審結束后,宛城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李桂芳結合本次巡回審判的案件,就尋釁滋事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定義、犯罪構成、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據等進行講解,并以學生們感興趣的熱門影視作品為切入點,告誡學生要保護好個人信息,切勿貪圖小便宜,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銀行卡、電話卡及網絡賬戶。同時,李桂芳提醒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時要冷靜理性地解決問題,不可逞一時之氣,做讓自己追悔莫及的事,莫讓沖動與貪婪吞噬青春。
閉門“說教”,不如以案“說法”。通過將巡回審判與法治宣講相結合,以鮮活的案例、生動的形式把更直觀、更深入人心的普法宣傳送到學生身邊,讓法官判案“看得見”“聽得懂”,讓學生們“沉浸式”體驗庭審、“零距離”感受法律威嚴,牢固樹立守法意識。
下一步,宛城區法院將繼續把審判實踐與法治宣傳緊密融合,深化與高校之間的合作聯動,推動司法實踐與法治教育相契合,引導高校大學生切實增強法律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以司法之力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編審:趙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