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廣寶 通訊員 劉柯君/文圖
2025年初春的一個清晨,新野縣某中學校園里傳來瑯瑯讀書聲。高二的小西(化名)在晨光中專注地做著習題,他翻開的課本里夾著一張特殊的通知書——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這是新野縣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團隊趙欽法官為他送來的“重生鑰匙”。
一場爭執后的救贖之路
半年前,小西因網絡爭執與同城網友發生肢體沖突,雙方多人持械斗毆的場面讓這個少年的人生軌跡驟然偏離。審理期間,承辦法官趙欽在提審室看到了低頭抽泣的小西:“當時他校服袖子被淚水浸濕,手指把悔過書攥得發皺。”
案發后,小西的監護人第一時間向受害人致歉,將家中積蓄悉數用于賠償,最終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觸犯法律就要承擔后果,小西也受到了相應的法律懲罰。小西在庭審中起身鞠躬的場景,讓趙欽看到了這個少年真誠的悔意,案件審理結束后,她一直放心不下小西。考慮到小西認罪態度誠懇,內心深處渴望重返校園、繼續學業,趙欽決定伸出援手,拉這個失足少年一把。
“封存過去不是縱容,是給成長一個機會”
“我們封存的是記錄,開啟的是未來。”趙欽將蓋著法院紅印的通知書鄭重交到小西手中,耐心地向他解釋相關法律政策,讓他明白自己的過去雖已犯錯,但未來仍有希望。
為了讓小西順利重返校園,趙欽四處奔走,積極與學校溝通協調。學校方面起初有所顧慮,擔心小西的事情會對校園秩序和其他學生產生不良影響。趙欽一次次前往學校,詳細介紹小西的情況,強調他的悔意和改過自新的決心,同時承諾法院會持續關注、共同幫扶。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學校終于被這份堅持和愛心打動,同意接納小西。
“我這次犯的錯我會一直銘記于心,在我以后走的每一步路上,我都會時時刻刻提醒我自己!您相信我,我定將不會辜負您對我的期望!”小西在給趙欽的短信中這樣寫道。重返校園后的小西仿佛變了個人,認真學習,積極勞動,很快融入了新的班集體。他說:“曾經我弄丟了校徽,是法官阿姨幫我別回了胸前。”曾經迷茫沖動的少年,如今已深刻認識到錯誤,立志用知識改變命運,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少年的你 我們共同守護
窗外的梧桐樹上,嫩綠的新芽正奮力向上生長。趙欽翻看著少年工整的錯題本,在幫扶日志上寫下:“司法的溫度不在于免除責罰,而在于讓受挫的秧苗重新挺直腰桿。”
“對于未成年就偏離航道的孩子,我們的付出真的有意義嗎?”趙欽的回答是:“有!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敲響法槌,更要成為托舉朝陽的那雙手。”新野縣法院少年審判團隊在嚴格依法辦案的同時,始終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積極延伸審判職能,為失足少年重返校園、回歸社會架起一座希望之橋。
下一步,新野縣法院少年審判團隊將繼續深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領域,用司法溫情守護祖國的花朵,讓中國少年司法的光芒更加熠熠生輝。
【編審:趙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