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能不能講好品牌故事,關鍵在人也在“守”
4月28日,格力電器正式宣布:董明珠成功連任董事長,開啟她在這家企業的第五個任期。
很多人說她“霸氣堅韌”“一意孤行”,但作為一個做豆制品的人,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種堅持:在一個傳統行業里,持續推動品牌價值、講清企業故事的那種勁。
我是盧大發,廣東和平縣人,也是在一家豆制品廠做出品協同的客家人。
今天想借董明珠這個新聞,說說我們自己——在豆腐皮、腐竹、豆腐干這些看似“講不了品牌”的傳統品類里,我們如何理解品牌、做品牌、守品牌。
? 一、品牌不是標志,而是你“講清楚你是誰”的能力
在消費品行業,格力是個極少數能把“空調”這種功能型產品做出品牌感的企業。
那豆制品呢?是不是越樸素越不需要品牌?
很多人誤解了。
實際上,越是傳統、低毛利、非強需求的產品,越需要品牌“托底”
- 腐竹不是技術壁壘,而是信任壁壘;
- 豆腐干不是風味突圍,而是熟人關系;
- 豆腐皮不是包裝花哨,而是產地、工藝、標準的綜合認知。
我們廠接觸的很多客戶,不怕價格貴一毛,怕的是買不到“穩定、干凈、講得清楚”的產品
? 二、我們廠在“品牌建設”上的三點真實經驗
? 1. 名字可以小,底子一定要硬
我們用了“鮮臨門”這個名字,沒說非要叫“中國腐竹第一品牌”。
但我們所有包裝、標簽、文件,全部配備三件事:
- 工藝說明:曬干 or 熱風?厚 or 薄?有沒有磷酸鹽?
- 溯源批次:豆子來自哪?產地在哪?發貨日期清楚嗎?
- 食用建議:是炒、煮、涼拌、煲湯?適合哪些餐飲渠道?
這些小動作,是品牌信任的“日積月累”。
? 2. 一句講得出的“品牌話術”,比廣告更值錢
有一次我們給客戶寄樣,客戶問:“你們和別人家有啥不一樣?”
我沒講價格,也沒講“我們良心做豆腐”這種大話,而是說:
- “我們主做曬干腐竹,不靠油炸上色,也不打香精,想做的是‘你愿意煮給家人吃’的那種產品。”
客戶說:“你這一句話,讓我愿意推薦你。”
這句話,后來被我們寫進了每一份渠道資料里,也成了我們短視頻拍攝的第一句口播。
有句家鄉話說得很實在:“貨好唔夠,口要講得出?!?br/>(東西好還不夠,你還要講得出來。)
? 3. 用真實客戶去“沉淀口碑”,而不是靠刷單
我們廠現在不投廣告,也不搞“全平臺直播”,但我們做了一件事:和每一個愿意復購的客戶對話,記錄他們的使用反饋,再把真實故事慢慢講出去。
- 餐飲老板說我們腐竹泡得慢、炒得挺韌——我們改工藝配比;
- 一位素食館阿姨說曬干款比熱風的更好燉湯——我們專門推出小包裝燉品款;
- 有客戶說標簽文字不夠清晰——我們調整字體并加二維碼防偽。
品牌是別人說你好,不是你自己說自己好。
? 三、品牌這件事,是“慢”出來的
董明珠干了十幾年,一直圍繞“品質”“口碑”“服務”“制造”四個詞反復講,終于把格力從代工廠做成了強勢品牌。
那我們做豆制品的呢?
不是不能做品牌,是很多廠把品牌當成了Logo,而不是“每個動作都在傳遞我是誰”的綜合表達。
- 品牌不是加快速度的捷徑,而是你在不確定中保持一致的一種篤定。
做食品的人都知道:炒菜火候急不得,豆制品講品牌,也急不得。
我是盧大發,在廣東和平縣做腐竹出品。我們廠不大,但我們愿意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時間,把一個“講得清楚、信得過、能留下來的品牌”慢慢打出來。
董明珠做了五任董事長,我們做一鍋豆,也想做得像樣、做得不丟人。
- “偉大的事情,往往不是靠靈感,而是靠堅持?!薄嗬じL?/li>
#董明珠連任 #豆制品品牌建設 #鮮臨門腐竹 #廣東客家人#實業觀察 #傳統食品品牌化 #盧大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