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崇江?
編輯 | 劉士武
引言
在十九世紀的詩劇《浮士德》中,描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上帝與魔鬼打賭,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終將找到正途。于是,魔鬼找到了浮士德,并與浮士德立簽下了一份協議:只要魔鬼能讓浮士德沉溺于享樂,在某一瞬間說出“你真美啊,請停一停!”——那么,魔鬼就可以收走浮士德的靈魂。
在這場與魔鬼的游戲中,浮士德的愿望一一得到實現:先是為了追求愛情,變成了年輕的小伙子,又幫國王還清了債務,還在戰爭中與海倫相戀,最后,他甚至想要征服大海——故事的結尾,雙目失明的浮士德終于說出了那句“你真美啊,請停一停!”
凡是玩過《蘇丹的游戲》的讀者,或許并不難理解筆者在這里引用《浮士德》的用意:這兩個故事實在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在《蘇丹的游戲》中,故事是這樣發生的:
異國女術士給國王蘇丹提供了一款游戲:根據奢靡、縱欲、殺戮、征服四種卡牌的指示,去迫害他人。蘇丹很快就愛上了這款游戲,王國也因此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中。而你,作為一名正直的臣子,終于決定冒死勸諫蘇丹!卻沒想到,蘇丹直接把這副牌扔到了你的手里——你從此不必再服從于王國的法律,但必須每七天折斷一張卡牌,否則就會被蘇丹殺掉……你是選擇和這個游戲一同陷入瘋狂,還是尋找那縹緲的希望?
2025年3月31日,《蘇丹的游戲》正式上線Steam
奢靡、縱欲、殺戮、征服,僅僅是讀到這些卡牌的名字,大概就不難理解這款游戲的基調。
確實,《蘇丹的游戲》早在2024年底的DEMO階段,就憑借“大尺度”的噱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有超過10萬玩家將游戲放入了愿望單。
2025年3月30日,當《蘇丹的游戲》正式上線Steam,首周銷量就超過了25萬份。據VG Insights預估,截至目前,這款游戲收入達67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899萬元)。此外,《蘇丹的游戲》的好評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
《蘇丹的游戲》銷量突破十萬份
大熱之下,回到游戲本身,圍繞劇情所產生的爭議則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前文提到,該游戲曾憑借“大尺度”頗為出圈,而這把雙刃劍自然在最后也會落回到創作者頭上。在本就對兩性問題敏感的當下,“男同性戀劇情跳臉”這項指責,無疑將《蘇丹的游戲》推向風口浪尖。
不過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或許要我們走進游戲才能知道。
背德感引發的高潮和反諷帶來精神獎勵
細講玩法之前,我們先聊聊關于《蘇丹的游戲》內核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會受到道德的限制。且不說努力工作、成家立業這些美好追求,至少法律還是深深地烙在每個人心中的。但是,誰的生活中不會有那么一點……異樣的沖動呢?這種現世生活難以解決欲望,往往就會成為一部分人對文娛產品的期待。
或許可以更大膽的斷言:在體驗文娛產品時,我們期待的一定是一個“不道德的”世界。
《蘇丹的游戲》的主角
就像是近年來熱度很高的短劇,其實就是對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欲望的無限放大。在現實中受人欺負?好,那短劇就告訴你:其實你是X市龍王!在現實中被渣男欺騙感情?沒關系的,在短劇里你就可以變成復仇女王!
《蘇丹的游戲》創作邏輯其實也是類似:將“奢靡、縱欲、殺戮、征服”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被允許、可望不可即的行為寫進規則——歡迎來到蘇丹的世界!在這里盡情的去放縱自己吧!
在游戲中,玩家不僅可以對「一切」使用“縱欲卡”,從妻子、到男仆,再到路過貓或白犀牛,甚至運營得當的話,還能……撅了蘇丹!而面對不喜歡的NPC,玩家也不必再忍受臥薪嘗膽的痛苦,因為——直接殺掉好了!“這是一張殺戮卡……畢竟性與愛是聯系在一起的!”當殺掉試圖勾引你的NPC時,你如是說道。
然而,美好總是短暫的,就像刷完短劇以后,時過半夜,你看著黑暗的出租屋,一想到明天還要上班……生活好像變得更難了。
簡單的刺激最終只會讓我們走向空虛,因為故事的核心絕非情緒,而是:反諷。
在《蘇丹的游戲》中,當你折斷越來越多的卡片,殺掉更多的人,參與更多的禁忌活動,甚至跟女術士說出“我想要更瘋狂!多給我兩張”時,你會不會想起在游戲的開始,你并不是殘暴的蘇丹,而是那個直言勸諫的善良臣子——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看著你。
在游戲中,你可以對“一切”使用縱欲卡
質疑蘇丹、理解蘇丹、成為蘇丹……盡管網友將《蘇丹的游戲》戲稱為「人性模擬器」,但它實際上是通過縱欲,完成了一次對欲望的反諷:在現實生活中,權利又何嘗不是如此腐蝕來人性?——總而言之,本能欲望的消遣不過是游戲的噱頭,能引起如此的大反響,還是因為它與現實存在著的千絲萬縷的勾連。
游戲機制有創新,但細節處理仍欠火候
古銅色皮膚的人物、異域風情的音樂——尤其是一聽到“蘇丹”這個名字,大家腦海中下意識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大概都是一個遠在沙漠中的阿拉伯世界。而一說起阿拉伯,又怎么能繞的過去那本耳熟能詳的故事呢:
古代阿拉伯地區有一位國王,生性殘暴嫉妒,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殺掉。宮相的女兒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愿嫁給國王。她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天剛好亮了,使國王因愛聽故事而不忍殺她,允許她下一夜繼續講……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于被感動,與她白首偕老。
《蘇丹的游戲》中的神秘女術士
《蘇丹的游戲》無論是劇情還是玩法機制,無疑都從《一千零一夜》中汲取了足夠的養分。
首先,游戲的核心玩法是玩家向神秘女術士抽取卡牌,每張卡牌抽出后,必須要在七天內折斷(完成任務)。其次,如前文所述,游戲一共有“奢靡、縱欲、殺戮、征服”四種卡牌,每種卡牌又分為:巖石、青銅、白銀、黃金四種等級,除黃金卡只有一張外,其它等級都各有兩張。因此牌庫總量為二十八張。此外,被折斷的卡不會重復出現,但卡牌出現的順序是完全隨機的。
《蘇丹的游戲》共有28張牌
簡單的機制為玩家提供了明確的劇情主線。玩家在進入游戲之后,以七天為單位,需要完成“折斷蘇丹卡”的大任務;每一天是一個小回合,玩家除了完成掙錢、上學等日常任務之外,還要應對各種隨機的突發事件,并從中尋找折斷蘇丹卡的機會。
同樣是每天一回合,《蘇丹的游戲》的節奏感,就比同為卡牌策略類游戲的《這就是警察》更好。
在《這就是警察》中,玩家將扮演一名要在180天后退休的警察局長,在處理日常案件之外,需要通過勾結黑幫、公款私用等方式,為自己攢夠五十萬元退休金。但是,180天的倒計時過于遙遠,日復一日的上班生活也變得枯燥乏味,即便有著像電影一樣的過場劇情,但只要稍微擱置一段時間,都會讓玩家產生“現在是在干啥”的疑惑。
《這就是警察》游戲畫面
而反觀《蘇丹的游戲》,每七天一循環的抽卡機制,以及隨時可以查看的剩余卡池,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可預期感”。無論是上班摸魚還是周末娛樂,隨時隨地都能來玩上一會。可以說,這種可控的感受,為快節奏生活的玩家提供了一種安全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畢竟,這可是一個人人都在追求穩定的時代。
但是,相比于強悍的劇情和新穎的機制,《蘇丹的游戲》在細節方面的處理就頗有些讓人頭疼。
首當其沖的就是游戲卡牌設計。在日常事件中,玩家會不斷獲得各種事件卡、道具卡、人物卡。為了符合游戲整體的強調,這些卡牌大多都有一個拗口且意義不明的名字。在不看卡牌說明的情況下,完全理解不了卡牌的意思;更雪上加霜的是,游戲里有著海量的卡牌,而且很少重復。
這也就導致了玩家在游戲初期,被迫要去閱讀海量的文字,但玩家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要讀這些來做什么——或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蘇丹的游戲》其實是一款「考研模擬器」:管它理不理解!先背過再說!
而由此也導致了一連串的問題。例如,因為卡牌數量過多,游戲的卡牌界面堆疊現象十分嚴重。堆積如山的卡牌層層疊疊,盡管局內提供了卡牌整理功能,但相比于體系的缺陷,這點對細節的縫縫補補,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蘇丹的游戲》游戲畫面
在這個方面,《這就是警察》的表現就出色很多。游戲巧妙地將代表警員的卡牌與劇情聯系在一起,從根本上控制了玩家手牌的數量;也沒有各種花里胡哨的道具卡,將具體事件的玩法做到極簡,僅僅依靠玩家的臺詞選項和卡牌本身的屬性來判定行動的結果。
《這就是警察》游戲畫面
其次,《蘇丹的游戲》還增加了一個名為“俺尋思”的功能。這項功能的用出就是當你不知道該如何折斷蘇丹卡時,只要將卡牌放入其中,“俺尋思”就會給你產生各種新的事件。
這項功能其實有“畫蛇添足”的嫌疑,他的底層邏輯是為了彌補游戲局內細致引導的缺失所帶來的混亂。但是,這項功能不僅與游戲劇情的聯系十分牽強(只能用「俺尋思」來強行解釋),而且玩家對其效果也是無法預測的。當玩家碰上自己不了解的卡牌,有些放進去能生成事件,但有的就只能生成一兩句可有可無的介紹。
《蘇丹的游戲》中的「俺尋思」功能
再次,游戲對于“隨機性”的控制也并未達到很好的一個平衡。雖然隨機抽卡大大豐富了游戲的局內變量,能給玩家提供更多的游戲體驗。但是,“隨機性”所帶來的后果卻并不總是能盡人意。例如,如果你在游戲開局抽到了一張黃金品質的征服卡,那除了重抽,其實以外別無選擇;而且能折斷黃金卡的游戲事件其實非常有限,一旦錯過,游戲也只能重開。
不過,在經過一番游玩之后,《蘇丹的游戲》的綜合體驗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屬于是2025年“值得一玩”的作品。至少,從僅僅依靠二十八卡牌,就能編出這么多古怪離奇、不乏重口味的故事,最后還能塞進一個比較合理的游戲機制里來說,對創作者只剩下大寫的敬佩。
結語
《浮士德》出版于19世紀初的德國,彼時的歐洲,正值社會經歷深刻變革的時期。啟蒙運動之后,狂飆突進運動興起。那也是一個重視現世生活、追求享樂的時代。在此背景之下,歌德用了六十多年,寫出了《浮士德》。
故事的最后,浮士德在悲傷之下雙目失明,此時的浮士德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魔鬼也開始為他建造墳墓。浮士德聽到鏟子挖土的聲音,誤以為是人們自發的填海造陸,終于感慨了,說出了那句話:“自己滿足了”。就當魔鬼要拿走他的靈魂時,天使出現了。天使把浮士德的靈魂帶到了天堂,上帝的理由是:“誰若是永遠奮發向上,天使都能夠給他救助”。
畫作《浮士德之夢》
歸根結底,文娛產品其實都是時代情緒的反映,《蘇丹的游戲》的成功,正是由于它暗合了社會的潮流:瘋狂的、解構的、毀滅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抱著成為極惡之人的心態來玩游戲,可能會失望的發現,在游戲的各個支線選項里,向善的收益遠遠會大于向惡——即便這個世界已經如此瘋狂了,但我們只要還保留著哪怕是微茫的善意,都會讓它變得更好一點。
浮士德證明了人類可能會一時屈服于欲望,可人類終究會追求理性與美德。書里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善良的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 ????????????
本文首發自“36氪游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