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對夫妻結婚時,都是想白頭到老的,沒有哪對男女是奔著離婚去的。如果知道要離婚的話,那就不會結婚了,除非有特殊情況。
可現實是,有些夫妻走著走著,就往離婚的方向走去了。曾經的柔情蜜意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怨恨和不滿,最后只能以離婚收場了。
有些人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明明自己是想要白頭到老的,自己也是這么努力的,可怎么就事與愿違了呢?
其實,有些婚姻是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結局的,只是你沒有注意到罷了。
下面這4個方面有問題的男女,大多結婚后會以離婚收場的,所以要盡可能避免??!
1、雙方家庭背景懸殊
古人在找對象時,特別強調門當戶對。有一個時期,我們把這種擇偶觀,看成是封建思想。其實不然,門當戶對是古人在找對象問題上得出的經驗,是非常有道理的。
兩家門當戶對,意味著這對年輕人是在相似的環境中成長大的,那他們就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為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那結婚后就不容易產生分歧,會更加合拍。
而那些雙方家庭背景懸殊的男女,因為從小成長環境不同,想法和做法就會不同。結婚后,因為想法和做法不同,他們就特別容易產生矛盾。
當夫妻矛盾無法調和時,婚姻就出問題了,那最終只能以離婚收場了。
2、三觀不一致
所謂的“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個人的三觀,是由很多因素導致的,比如從小生長的環境、受的教育、結交的朋友等等。
剛談戀愛時,因為愛情像迷霧一樣,蒙住了雙方的眼睛,雙方就看不清對方的三觀。在荷爾蒙的作用下,他們結合在一起,這完全是肉體上的結合。
等到結婚后,相處得時間久了,就暴露各自的三觀了。三觀一致的夫妻,做事合拍,會琴瑟和鳴;而三觀不一致的夫妻,就會出現“雞對鴨講”的狀況了。
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控制的,夫妻倆思想不同,行為自然不同。行為不同,就會產生各種矛盾和沖突,夫妻就沒法共同生活,那最終只能走向離婚了。
所以夫妻必須要三觀一致,要同心同德,才能擰成一股繩,才能力往一處使,然后共同建設這個小家庭,才會收獲幸福。
3、彼此不相愛
婚姻不光要講條件,還要講感情的,所以有人說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
一對男女,如果僅僅是門當戶對,條件合適,但沒有愛情,那他們結合在一起,依然是無法白頭到老的。因為沒有愛情的婚姻,那是墳墓,會讓人無比痛苦的。
愛情就像是一種潤滑劑,不斷潤滑著夫妻關系。正因為有愛情,才會有包容,有體諒和愛護等,彼此才會覺得婚姻的美好和幸福。
一對夫妻,彼此都不愛對方,其實是沒有結婚的必要的。人一定要跟自己喜歡的、自己愛的人在一起,才會感到幸福;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那是一種折磨。
所以看一對夫妻能否白頭到老,先看看他們是否相愛。如果一開始,彼此就不是很愛對方,或者壓根兒就不愛對方,那他們就是結婚了,也遲早會離婚的,這是必然的。
4、彼此發展方向不同
現代社會,女性一般也要工作的,她們也有自己的事業,不再像舊社會那樣依附著男人生活。舊社會時,女人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丈夫捆綁在一起。
現在男女都有自己的事業,夫妻就像一組平行線。如果這種狀態一直保持著平衡,那夫妻關系不容易會被打破;但如果發生了變化,夫妻關系不再平衡了,那婚姻也就出現變故了。
比如:男人的事業越來越成功,女人卻還在原地踏步,夫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成兩個世界的人了,最終就徹底分開了。
再比如:男人在北京發展,女人在上海發展,誰也不愿意為了對方而放棄自己的事業,去跟對方生活在一起。那長期兩地分居,夫妻感情就越來越淡,最終只能離婚了。
所以,夫妻倆的發展方向不同,也會導致他們無法白頭到老的。
總結:
在結婚時,有些會導致以后離婚的因素,其實已經埋下了。這就像種子一樣,只不過當時還沒成長起來,夫妻雙方沒意識到。結婚后,這種子逐漸成長起來,最后就瓦解了婚姻。
所以想要婚姻幸福,在找對象時就要格外注意,要避免上面談到的那4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