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和加拿大這對昔日的親密盟友,關系便急轉直下。特朗普先是宣布對進口鋼鋁和汽車加征25%關稅,讓加拿大成為主要受害方之一,后來更是口出狂言,多次宣稱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面對美方這般步步緊逼的威脅,加拿大自然沒有選擇逆來順受。加拿大總理卡尼不止一次強硬表態,要反制美國的不合理關稅,甚至直言美國已不再可靠,加美關系密切的時代已然終結。4月8日,加拿大毅然宣布,對美國汽車對等征收25%關稅的措施于美國東部時間9日零時1分生效。
加拿大總理卡尼(資料圖)
在加拿大聯邦大選前的一場辯論中,總理卡尼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宣稱中國是對加拿大而言,可能帶來外部干涉的“最大威脅”,還妄言中國在北極地區也是一個“新興的威脅”。次日,卡尼在新聞發布會上又老調重彈,堅稱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國是“最大威脅”,并無端指責中方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惡意聲稱中國大陸可能對中國臺灣地區造成威脅。可就在卡尼這番言論之前,加拿大剛在石油貿易方面,從中國市場收獲頗豐,這背后的種種糾葛,著實值得玩味。
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的關稅戰博弈也在不斷加劇。在此情形下,中國為降低對美國能源的依賴,大幅調整了石油進口策略。中國煉油企業對美國石油的采購量銳減了約90%,天然氣進口也停止超過60天。作為美國主要的石油天然氣供應國,加拿大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商機,順勢加大了對中國的石油出口。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拿大在收獲中國市場帶來的經濟利益后,卻在政治層面上對中國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卡尼在競選活動中,多次拋出“中國威脅論”,其目的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從加拿大國內政治格局來看,4月28日即將舉行的聯邦大選,讓卡尼所在的自由黨面臨著巨大的競選壓力。為了在選舉中脫穎而出,獲取更多選民的支持,卡尼試圖通過渲染外部威脅,塑造自己強硬領導人的形象,進而轉移民眾對國內諸多棘手問題的注意力。
加拿大總理卡尼(資料圖)
加拿大當下正面臨著住房危機、通貨膨脹、醫療系統壓力等一系列難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民眾的生活,也對執政黨的支持率造成了沖擊。在這種背景下,卡尼選擇將中國作為“假想敵”,企圖以這種方式凝聚選民的支持,為自由黨在大選中贏得優勢。
從國際關系角度分析,加拿大在外交上面臨著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使得加拿大經濟遭受重創。卡尼炒作“中國威脅論”,一方面或許是想轉移美國政府的視線,讓美國將注意力從加拿大身上移開,減輕美國對加拿大在貿易、政治等方面的打壓;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他試圖通過此舉向美國示好,表明加拿大在所謂“對抗中國威脅”上與美國立場一致,從而期望在與美國的談判中,爭取到更有利的條件,緩解美國關稅政策對加拿大經濟的沖擊。
但卡尼的這些言論,完全是毫無根據的無端指責,是對中國的惡意抹黑。中國一直堅定奉行和平發展道路,秉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在國際事務中始終扮演著建設性的角色。在俄烏沖突中,中國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推動和平解決沖突,而非如卡尼所污蔑的那樣“與俄羅斯結盟”。至于臺灣問題,這純屬中國內政,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加拿大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理應尊重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不是跟隨某些西方國家,在涉華問題上指手畫腳,干涉中國內政。
加拿大總理卡尼(資料圖)
針對加拿大政壇頻繁炒作“中國威脅論”的錯誤行徑,中國外交部早已多次嚴正駁斥。中方明確指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干涉內政是國與國交往的黃金法則,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干涉中國內政。同時,中方也敦促加方,若真如之前所言重視對華關系,就應言行一致,拿出誠意和善意,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加關系重回正軌,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