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如同一盤暗藏殺機的棋局,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當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重拳落下,看似精準的打擊,卻意外“誤傷”了印度,煉油廠停工、能源成本飆升、供應鏈幾近崩潰,莫迪政府成了最慘“冤大頭”。
那么這場制裁的余波究竟如何攪動全球能源市場?
莫迪
制裁“回旋鏢”
自2022年俄烏沖突以來,印度憑借低價俄羅斯原油迅速成為全球第三大俄油進口國,2024年,印度40%的原油進口來自俄羅斯。
日均進口量達170萬桶,價格比國際油價低20%以上,每年節省成本超百億美元,然而,這種“撿漏”策略暗藏風險。
圖源網絡
2025年初,美國聯合歐盟對俄羅斯原油實施“極限制裁”,矛頭直指運輸環節,包括183艘“影子油輪”和多家能源企業,直接切斷了印度的俄油供應。
圖源網絡
印度塔塔集團與俄羅斯簽訂的130億美元原油大單,因“合規油輪”稀缺而陷入僵局,俄方無法按時交付,印度煉廠被迫停工待料。
塔塔集團
孟買加油站排起長隊,司機抱怨“油價漲得比工資快”,莫迪政府緊急轉向中東、非洲“求油”,卻遭遇新一輪價格暴擊。
加油站
沙特對印原油現貨價每桶暴漲4美元,巴西至印度的運費飆升到每桶5美元,成本壓力下,印度煉廠利潤被擠壓到了冰點,多家企業瀕臨虧損。
游輪
煉廠“斷炊”
印度煉廠對俄羅斯原油的依賴,不僅是數量問題,更是技術適配問題,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含硫量僅為1.2%,加工成本低、成品油品質高,完美匹配印度煉廠設備。
俄羅斯石油管道
而中東重質油含硫量普遍超過1.4%,部分高達2.8%,加工需額外脫硫設備,成本激增30%以上。
圖源網絡
印度石油公司高管坦言:“改用中東原油如同讓跑車燒柴油,不僅效率打折,還得花錢改造引擎。”
圖源網絡
更尷尬的是,印度近年為迎合俄油特性,大量投資建設適配低硫油的煉化設施,如今這些設備因“油不對板”幾近閑置。
圖源網絡
反觀中國,憑借俄羅斯、中東、非洲份額均衡的多元化進口策略和彈性煉化技術,在俄油斷供時迅速調整供應鏈,將沖擊降到最低。
圖源網絡
美國“一石三鳥”與印度的代價
美國制裁俄羅斯的深層邏輯,遠非表面“道義牌”那么簡單,通過掐斷俄油出口,美國成功將印度逼入“高價購油”的困境,間接為頁巖油巨頭開拓市場。
圖源網絡
2023年一季度,美國對印原油出口量同比激增200%,同時,美國拉攏巴西、安哥拉等產油國調整貿易流向,鞏固自身能源話語權。
圖源網絡
這場博弈中,印度淪為“夾心層”:既無法承受徹底倒向西方而得罪俄羅斯,又難逃被美國能源資本收割的命運。
圖源網絡
更諷刺的是,印度曾試圖通過盧比—盧布結算機制規避制裁,卻因俄羅斯更想要人民幣或黃金而告吹。
圖源網絡
結語
印度的能源困局,本質上是戰略短視的苦果,將國家能源安全寄托于地緣政治投機,最終在美俄角力中淪為犧牲品。
莫迪
相比之下,中國“廣積糧、深挖洞”的能源多元化策略,以及全產業鏈技術儲備,才是抵御風險的王道。
圖源網絡
莫迪政府若不能痛定思痛,加速能源結構改革、建立戰略儲備、拓展替代供應,未來恐怕連“慘叫”的資格都將會失去,畢竟,國際政治的棋盤上,沒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