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女孩子,上高三,學習成績非常好,全年級排在前50名,按照這樣的學習成績,她考重點大學應該沒有問題。
但是,人生充滿著各種意外。在一次重要的考試前,她由于學習壓力大,晚上失眠,導致考試失利,從前50名掉到100名以后,成績掉下去后,她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她不能接受自己,就開始抑郁。
她抑郁以后,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和以前判若兩人。她變得暴躁,情緒極其不穩定,由自信滿滿到全盤自我否定,由學習非常主動、非常刻苦,到不愿意學習,天天在家里睡懶覺、玩小視頻。
高三呀!這是多么關鍵的學習時期,但是她對自己沒信心了,她想死。一次一次地給父母說,她要自殺,讓父母做好思想準備,把父母嚇個半死。
父母就帶她去接受咨詢,接受治療,心理醫生診斷她是重型抑郁癥。
欲念
由一個非常優秀的、樂觀的、開朗的、積極向上的孩子,兩三個月就變成了重型抑郁癥,只能休學在家里治療。實際上不是在治療,而是在折騰,還在家里對父母發脾氣、砸東西、要死要活,整個人完全改變了。
她其實是精神損害了,她已經沒有一個完整的精神世界了,精神世界已經支離破碎了。這是什么原因?是因為有一個東西把她害了,什么東西?是“我要前50名,我不要前100名,50名是我,30名是我,100名不是我,101名的更不是我”,就是這一個東西把她害了。
她有一個欲念,她有一個愿望,欲念也好、愿望也好,都是主觀的這個東西——志。
無獨有偶,有一個個不高、頭發不多的老人,在20多年前,他才40來歲不到50歲,他競選俄羅斯總統,向全體選民承諾,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人民把信任給了他,20多年過去了,他還在總統的寶座上。但是,俄羅斯沒有成為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反而在他的領導下實施了一次最為成功的“軍事自殺”。
這是西方軍事學家對現在俄羅斯的非常經典描述,就是俄羅斯通過俄烏戰爭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軍事自殺。在俄烏戰爭中,俄羅斯已經耗盡了70%的戰爭資源,國民經濟一塌糊涂,國民精神狀態迷茫絕望,國家處在分裂的邊沿。
現在的俄羅斯是最危機最痛苦的一個歷史時期,接下來可能還會更糟。那么,為什么俄羅斯能走到今天?
這個個不高、頭發不多的老人曾經被看成是世界上頭號政治強人,現在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地堡老人”,整天躲在地堡里。
騎在熊背上開著戰斗機那種雄姿英發的情景不在了,鉆到地堡里防止暗殺、防止被別人干掉,他現在每天都非常恐懼和痛苦。
那么,為什么會有今天呢?他上任以后要把俄羅斯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他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國家建成強大的國家。其實很簡單,就是治理國家要有非常合理的制度,這個合理的制度有兩個標志:
第一、權力的合理分配和財富的合理分配。一個制度很糟糕,就是權力分配有問題,財富分配有問題。
第二、制度設計要有利于激發人民的創造性,而不是剝奪人民的自由,壓抑人民的創造性。
就這么兩個標準,任何國家違背了這兩個標準都會走向衰落。
普京上來以后,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強化自己的權力和搞個人崇拜。他身邊有一個壞蛋叫杜金,不斷給他灌輸一種民族主義思想和大斯拉夫主義,說我們要建立像彼得一世統治時期的沙皇的那種輝煌,我們要創造這樣的輝煌。創造這樣的輝煌就是要強化民族意識,就是要向說斯拉夫語的國家推行“大斯拉夫主義”。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把白俄和烏克蘭并入到俄羅斯聯邦的版圖里,這是實現大斯拉夫主義的第一步,普京被這種主義所迷住了,悍然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
他做夢都沒想到烏克蘭人這么能打,烏克蘭人在戰爭的初期太弱太弱了,可以說在戰爭的初期,烏克蘭無論是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科技上都是弱得不能再弱。
但是,三年的戰爭把烏克蘭打強大了,至少在軍事上打強大了,普京連烏東地區的四個自治州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拿下來,一個小小的紅軍村打了這么久了都拿不下來,一個村他拿不下來,一個鎮打了一兩年拿不下來,死了幾萬人拿不下來一個鎮,這就是強大的俄羅斯嗎?
不僅沒有把烏克蘭一口吃掉,反而讓烏克蘭把它的一個州給占領了,至少是部分占領了。普京當時非常生氣,說在2024年10月1號前一定要把庫爾斯克自治州拿下來,把烏軍趕出去,結果到現在也沒把人家趕出去,人家可能永久性地占領這個自治州了。
西方國家高度團結一致支持烏克蘭,并且承諾一定要打敗俄羅斯,俄羅斯死傷超過了80萬,烏克蘭幾百萬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也有幾十萬人死傷,無數家庭的悲劇因為這場戰爭而發生了。
這些都是什么原因?就是杜金和這個個不高、頭發不多的老人產生了一種念頭,產生了一種意愿,這都是這個志所造成的惡果,就是要建立大斯拉夫主義,就是要恢復沙俄的輝煌。
順道而行
想到前面這個孩子的處境,再想到現在俄羅斯的處境和這位個不高、頭發不多的老人的處境,我不得不佩服老子的偉大。老子太偉大了,孔子在老子面前實在太小兒科了,孔子研究的都是非常膚淺的東西,他看得不深也看得不遠,老子早就發現人的這個志是個壞東西。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里說“弱其志,強其骨,虛其心,實其腹。”老子為什么要強調弱其志呢?這個“志”就是我們的意愿,我們的想法,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夢想,實際上它的根源就是欲念。
我們所看到的很多所謂的成就,其實都是志的結果,但是我們看不到這個志給人類帶來的壞處和災難,我們欣賞的是志。一個人有宏大的志向,我們覺得這個人就了不起,實際上這個志的背后都是無窮無盡的災難,無窮無盡的禍患。
因為老子發現,當這個志強到一定的程度,志就會駕馭你的精神,你就會用這個志去駕馭別人的生命,把你的志變成某個主義或者某種理論去強加于人,這是很可怕的。
另外,當你的志強到一定程度,這個志就一定會離開道。道是無聲無息的,道遵循的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原則,而志卻是轟轟烈烈的,是宏大的、表現型的。
我們欣賞一個宏偉的建筑,一個宏偉的計劃,這些其實都是志的作為,老子發現這個志是闖禍的,這個志會破壞道,道是自然而然的做,不強加,不強行地改變。
你想推廣大斯拉夫主義,但是烏克蘭整個社會卻興起了脫離斯拉夫主義的一種思潮和趨勢。烏克蘭人不想往東倒,想往西倒,想擁抱歐洲,那么你用你的志去改變烏克蘭的志,這樣就發生了沖突。
所以,我們每個人的痛苦都是這個志所造成的。這個志就是欲念,這個欲念會幻化成遠大志向,美好的夢想。
如果我們把這個志弱到不能再弱的程度,那么我們就自然而然地順道而行,我們就會遵從道的作為,而不是遵從意的作為。
意和道永遠都是沖突的,因為在道里是沒有意。道就是道,意就是意,主觀的意是個體的,道是客觀的,道是普遍性的。
如果一個人了解這一點,他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很小,他制造災難、制造苦難、制造精神疾病的這種可能性也會很小很小。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圖書獎。
喜歡本文請點贊分享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