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以社區“三個服務”清單體系建設為抓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行“社區集市”“場地資源換服務”“公益+低償”治理模式,撬動社會組織、新業態群體、愛心商家、社區能人等多元力量積極參與社區共治,目前已提供社區食堂、青年夜校、家政、衣物縫補、理發等12項服務,依托“社區鄰居節”“鄰里集市”活動,同步搭建起“以舊換新”服務通道、“村社共富直通車”農特產品展銷平臺,實現了資源互通、服務提升、協同發展的共贏格局。
老人在家食堂就能送餐上門,下樓就有健康理療室,小區內就有理發店,家門口就有學堂……隨著“社區合作共建”模式的推進,社區服務供給日益豐富,居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2月份以來,寧夏利通區開元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統攬作用,優化陣地功能設置,精準對接居民需求,鏈接多方資源供給,在社區成功開辦了合唱、舞蹈、手工、編織、書法、瑜伽等全齡段課程,真正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
寧夏利通區以“您好鄰居·共赴美好時光”等主題集市為契機,搭建“社區議事角”“八寶議事亭”等平臺,引導居民圍繞優化物業服務、提升公共設施等建言獻策,同步設置了“微心愿墻”“你呼我應意見簿”,通過“居民點單-社區派單-資源接單-群眾評單”的閉環機制,實現民生訴求響應率達98%,真正踐行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治理理念。“小區啥時候能統一安裝電動車充電樁?”“老年飯桌人越來越多了,該擴一擴規模了!”居民一邊喝著集市上的八寶茶,一邊暢談社區治理的“金點子”。
寧夏利通區社區合作共建鏈接了群眾的“所需”與社區的“所能”,“微服務”點亮小幸福,“大家庭”凝聚鄰里情 ,有效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度和居民滿意度的“雙提升”。
來源:利通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