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大地,天全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山水相依,鐘靈毓秀。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上,四川省天全中學就像一座教育的豐碑,傲然屹立,閃耀著智慧之光,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學子,是當之無愧的“家門口好學校”。
一、書香學府,育英之地
四川省天全中學創辦于1943年,歷經八十余載的風雨洗禮,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教育印記。學校占地158畝,規模宏大,環境優美,宛如一座寧靜的學術殿堂。2020年,學校成功創建為四川省二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重點中學)。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學校深深扎根于天全這片文化土壤,傳承天全“善、雅”教育思想,并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至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不僅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師生的心中,成為學校發展的靈魂。在“至善”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凝練出大度、大雅、大成的學校精神,激勵著全體師生追求卓越,為學校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至善課程,賦能成長
為全面培養學生“厚德、博學、體健、尚美、創新”的核心素養,天全中學精心打造“至善教育”課程體系。以“強基、賦能、雅興、遠志”為課程建設理念,學校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目前已擁有《經典詠流芳》《我們的中醫藥》《生命之光》《單色筑夢》《天風全韻》《墨韻天中》等34門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這些課程涵蓋了人文、科學、藝術、體育等多個領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選擇。同時,學校將這些校本課程進一步整合,建設了“厚德潤心、善知啟智、善體健身、善美陶情、善行實踐、善群合作、善節文化、善愛家園”等九大課程。通過融合與優化,形成了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綜合實踐拓展課程等課程群。
在基礎課程中,教師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確保學生在各學科領域都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拓展課程則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例如,在《經典詠流芳》課程中,學生們通過誦讀經典詩詞,深入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在《我們的中醫藥》課程里,學生們了解中醫藥的悠久歷史和神奇功效,激發對傳統醫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綜合實踐拓展課程更是將課堂延伸到校園之外,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能力、增長見識。比如組織學生參觀中醫藥博物館、參與文化古跡保護實踐等活動,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五育融合,全面發展
天全中學始終遵循教育規律,堅持五育并舉,以培養“心善、行善、才善、至善”的時代新人為育人目標,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德育為先,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學校通過開展多樣化的主題班會、道德講堂等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例如,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深入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開展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
智育為重,提升學生知識水平。課堂是智育的主陣地,學校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學校組織各類學科競賽、知識講座等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例如,數學學科組織數學建模比賽,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語文組舉辦詩詞創作講座,提高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
體育為基,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學校擁有完善的體育設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條件。除了常規的體育課,還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如每年的冬季運動會、足球班級聯賽、籃球班級聯賽、韻律操比賽、手語操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例如,在足球班級聯賽中,同學們為了班級榮譽,積極訓練、奮勇拼搏,在賽場上展現出頑強的斗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美育為要,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開設了眾多藝術社團,如漢服文化社、國畫社、“留白”攝影社等。這些社團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藝術才華的平臺,讓他們在藝術的海洋中感受美、創造美。學校還定期舉辦藝術節,包括歌唱比賽、舞蹈表演、書畫展覽等活動,讓整個校園充滿藝術氣息。例如,在藝術節的書畫展覽中,學生們的作品風格各異、精彩紛呈,展現了他們獨特的審美視角和藝術創造力。
勞育為本,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學校重視勞動教育,設置了專門的勞動課程,安排學生參與校園衛生打掃、校園綠化維護等勞動實踐。同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服務、研學旅行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例如,在研學旅行中,學生們參與農業生產勞動,了解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過程,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與收獲的喜悅。
四、至善師道,護航前行
天全中學深知教師是教育事業的核心力量,因此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堅持“厚德、精業、樂教、善為”的教師隊伍建設理念,以“善德、善教、善導、善研”為標準,全力培養“德行高、專業精、善作為”的教師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216名教職工中,正高級、高級教師達71人。在這些優秀教師中,獲省級以上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等榮譽的有19人次,市級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等榮譽的有62人次,省市縣名師工作室成員達71人。近三年來,全校教師積極參與縣級以上的各類教育教學活動,總人次高達932次,其中國家級37人次,省級212人次,市級249人次。這些活動包括課堂競賽、論文評比、教學設計、課件評比、競賽指導、課題研究、交流發言等,充分展示了教師們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
學校涌現出了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優秀教師典型。
席懋昭老師,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受黨中央委派護送陳云同志安全出川。在天全中學工作期間,他生活儉樸、工作勤奮,積極團結進步師生,宣傳革命思想。1949年不幸被捕,被秘密押送重慶中美合作所,最終英勇就義。他的事跡成為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每一位師生傳承紅色基因,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而奮斗。
王惠瓊老師,對人熱情,顧全大局,團結同事,雖已過退休年齡,但八十高齡仍堅守在英語教學課堂,深受師生尊敬和愛戴,被親切地尊稱為“王婆婆”。
呂莎莎老師,她是人民網《盤點:那些最牛班主任》的主人翁之一,她的事跡被眾多媒體廣泛報道。“4·20”蘆山7.0級強烈地震后,身懷六甲的她仍堅持隨學生到成都師范學院異地復課,與學生同吃同住,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莎姐”,展現出了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
楊健康老師,嚴謹治學、潛心教研、心系學生、幫困助難、敬業奉獻。即便身患“不明肌肉萎縮”疾病,行動不便,卻每天最早到校,只因對學生放心不下。他秉持“再給阿幺(學生)一次機會”的育人準則,被師生們親切地稱為“健康伯”,是全體教師學習的楷模。
五、至善花開,碩果累累
在“至善教育”理念的滋養下,天全中學的學生在各個領域展現出卓越的風采。校園里,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同學們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團活動,在田徑場上,他們龍騰虎躍、激情飛揚,展現出良好的身體素質;在靜心亭里,他們指點江山、暢談理想,展現出深邃的思想和遠大的抱負;在致遠廊上,他們互幫互學、笑聲朗朗,體現出團結友愛的品質;在演藝廳里,弦歌盈耳、雅韻悠揚,展示出高雅的藝術修養。
眾多畢業生在離開校園后,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天全中學的“至善”教育理念和大度、大雅、大成的學校精神。
陳懷炯,每天凌晨五點半開始坐診,65年掛號不超1元錢,他懸壺濟世、為民造福,譽滿西川,是醫界楷模,被譽為“大先生”、蒼生大醫,獲得全國最美中醫等榮譽,他用一生踐行著“大醫精誠、大公無私、大愛無疆、大道致遠”的精神,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榜樣。
王澤民,作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元老級人物,曾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副主任,63790部隊原副司令員,少將軍銜,是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在國家航空事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兩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五項,展現出天全中學學子在科技領域的卓越成就。
馮德倫,是“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被譽為守護萬家燈火的“點燈人、光明使者”。他在工作中堅守“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誓言,帶領工作室榮獲省部級管理創新獎、成果獎等14項、省部級及以上職工技術成果獎115項,獲國家專利授權98項,彰顯了天全中學學子在工作中的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劉延天,作為北京大學四川校友會公益社社長、中國名校蓉漂志愿者服務隊隊長,擔任成都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長期從事社會公益活動,通過一對一結對實現精準助學,幫助眾多學子改變命運、走進大學,傳遞愛和希望,體現了天全中學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心。
李海兵,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擔任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項目副總指揮,“一人,一車,15小時,1300公里”,他逆行而上,從雅安驅車趕到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僅用9天時間就完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兩所醫院的建設,創造了奇跡,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專版介紹,展現出天全中學學子在國家重大事件面前的擔當和奉獻精神。
易剛,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當時正在讀高一的他毅然獨自奔赴成都參加抗震救災志愿行動,在成都、青川縣等地裝卸救災物資長達22天,回校后,他將大愛的志愿服務精神傳遞給師生,展現出天全中學學子的勇敢和善良。
劉宏宇,制作并演唱宣傳家鄉的原創音樂《雅安》,用說唱的方式傳達雅安的浪漫與美好,獲得了光明日報、中網日報網、中國青年報點贊,展現出天全中學學子對家鄉的熱愛和獨特的藝術才華。
近年來,盡管受到地域、招生政策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天全中學高一新生錄取分數線在雅安市公辦學校中排名居中,但學校憑借出色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令人矚目的逆襲。三年后,高考本科上線人數能穩定在全市前三名,本科上線人數穩定在600人左右,并培養出雅安市高考文理科第一名7人、第二名8人。自辦學以來,眾多學子被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錄取。
以2024屆學生為例,在2021年入學時,全市前500名人數僅為11人,全市前2000名人數僅為131人。然而,經過三年的努力,在2024年高考中,這屆學生取得了一本上線89人、二本上線688人、本科上線率突破70%的輝煌成績,實現了低進優出、中進高出的教育奇跡,充分證明了學校教育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六、至善風范,遠韻悠長
在教育改革發展的征程中,四川省天全中學以其獨特的“至善教育”模式,成為了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學校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學校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也為雅安教育事業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未來的發展中,天全中學將繼續秉承“至善”教育辦學理念,不斷探索創新,向著更高的教育目標邁進,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建設川西教育中心而不懈努力。(供稿/圖:天全中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