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當時的董事長鈴木修放話:“我就是死,也不會向中國市場低頭!”隨后他以一塊錢的價格將手中50%的股份甩賣給長安,那股硬氣勁兒讓人佩服!轉眼多年過去,如今鈴木修后悔了嗎?
當初,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實則是迫于“形勢”,國內市場小汽車遍地開花,鈴木還是那“老三樣”,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1984年,鈴木將發展目光放在了中國,當時的中國雖然在科技、經濟發展領域稍顯落后,但卻擁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鈴木選擇彼時入駐中國,并不是腦子一熱。
那一年,鈴木將技術提供給中國市場,成為了進入中國市場最早的日本汽車公司之一。
對于中國而言,能夠獲得先進的汽車研發技術固然可喜可賀,因此對于鈴木的到來,中國給予熱烈歡迎。
鈴木此舉也算是互惠互利,與中國而言,將帶動中國汽車領域的發展,于鈴木公司而言,則獲得一個巨大的市場,讓鈴木公司能夠大張旗鼓、大干一番,說不定就能憑借該機會碾壓一眾“對手”。
剛入駐中國那會兒,國內市場的汽車種類并不算多,鈴木算是占據了“先機”,受到中國群眾的大肆追捧。
1993年,鈴木和長安“合作”一同合資成立了長安鈴木、奧拓、雨燕這些經典車型,價格合適、性價比高,在中國汽車市場遙遙領先,為鈴木創造了很高的收入。
這讓鈴木董事長不止一次感慨自己當初“入駐”中國的行為無比正確,也因此變得驕傲自滿,然而,時代是發展的,如果眼光一直停滯不前,就如同在落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鈴木雖然性價比高,可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下,它的款式顯得過于老套,人們的眼光一直在提升,有了更好的選擇,誰還會一直選擇“老爺車”呢?
鈴木因為“固步自封”在中國的銷量連年下滑,生產的汽車也被一些外觀酷炫、性價比高的小汽車替代,雖不至于在中國市場無人問津,可經歷過輝煌的鈴木也無法直視突如其來的慘淡。
尤其是一些汽車頻頻進入大眾視線,中國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像奔馳、奧迪、豐田、大眾……這些汽車為眾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鈴木銷量遭遇斷崖式下跌,一度進入低谷期,然而,鈴木董事長鈴木修對于這樣的變化,卻有著自己的看法。
“他們根本不懂鈴木車的優勢,只在意酷炫的外觀,他們不明白,性價比高才是真正的王炸,時間會證明一切,鈴木生產的小車才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顯然,鈴木董事長鈴木修“自大”慣了,不認為是自己公司生產車輛的款式過于“老套”,也不愿承認一些汽車公司是后起之秀、后來者居上。
鈴木修沒有意識到中國市場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沒有意識到彼時的中國早已經不是30年前的中國,群眾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譬如物質生活富足的人,將不會再滿足物質帶來的快樂,而是會轉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渴望精神得到真正的富足。
相較于鈴木,當初與之合作的長安便認識到了這種變化,也曾向鈴木董事長提出建議,希望其將汽車的發展目光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這樣或許還能趕上一波“潮流”。
但沒有意識到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鈴木修直接拒絕了長安的建議,并表示在中國進行新能源汽車投資風險太高、太大,一旦失敗,根本承擔不起這么大的損失。
中國民間有句俗話:良言難勸該死的鬼!長安提出的建議被拒絕之后,轉身離開,至于鈴木在中國市場未來的走向、發展趨勢如何,都與長安無關。
2018年,鈴木董事長鈴木修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宣布鈴木正式退出中國市場,更是放話,即便是死,也不會向中國市場低頭,而后以1塊錢的價格將手中50%的股份甩賣給了長安。
鈴木修的舉動對于長安而言無疑是意外之喜,既得了中國巨大的市場、又得了鈴木的股份,長安發展趨勢銳不可當,如今幾年過去,長安賺的盤滿缽滿,而鈴木卻無人問津。
鈴木修對于當初的舉動感到后不后悔,不得而知,但可以確認一點:中國市場一定不可忽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