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2年4月24日
羅文干宴請英使,商談滬事。
西安、漢南、渭北各地學生組織、抗日團體,游行示威。
美飛行員肖特安葬虹橋機場,備極哀榮。
國聯調查團詢問本莊繁“九·一八”事變經過。
1933年4月24日
何應欽電令32軍商震部由灤河地區向平谷、三河、通州一帶退卻,以防日軍南援。
何柱國收復石門,前鋒已達安山。
方振武部抗日救國軍2萬余人開抵定縣,方振武說該軍費用全由本人家產撥充。何應欽派高參涂思宗攜文件往見方,以軍長收買方,并稱:“抗日之事中央自有計劃,不可操之過急。”方當面拒絕。
1934年4月24日
日內閣決定堅持《天羽聲明》,堅持廣田外相1月23日在議會演說所聲明的政策。
須磨謁汪精衛,解釋《天羽聲明》,稱:一、日本無阻止中國獨立及利益意;二、希望中國實行機會均等、門戶開放主義;三、外國如以共同之力臨諸東亞,日本惟有極端反對。蔣作賓訪日廣田外相談《天羽聲明》。
西南政委會討論日本在臺召開華南領事會議。
外交部連日收到駐外國使節報告,列國對日態度一致憤慨,均表示應堅持《九國公約》及國聯決議。
1935年4月24日
有吉明再晤廣田外相、商議“中日提攜”之具體案,認為不僅限于經濟,應推及文化與政治。
旅日被逐僑胞第49批回到上海。
行政院討論民國二十四年度國家總預算案,因財政困難,決定比照上年度預算核減1/10,由各部會核減重編。
美國遠東經濟考察團到南京,分謁實業、交通、外交、財政等部。
1936年4月24日
日、偽滿簽訂放棄治外法權條約。
天津學生停課示威,并發表宣言反對冀察當局與關東軍簽訂《防共協定》。
1937年4月24日
魏宗瀚就任冀察外交委員會主席職。
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解放》周刊在延安創刊。
上海市民會電請取消食鹽加稅。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吳義成部250名,在安圖金廠附近與偽治安隊激戰,打死偽軍連長以下19名。
1938年4月24日
長沙市開始疏散難民。
日軍坂本支隊犯連防山。我軍孫連仲部高團奮勇抵抗,團長高鵬和營長婁漢卿、曹雪劍、姜玉振以下官兵全部殉國。到5月14日,坂本支隊與孫連仲部仍在該地區混戰,雙方傷亡慘重。
日軍坂井支隊渡長江侵占安徽和縣。
日軍國崎支隊陷冀南馬頭鎮。
日軍瀨谷支隊自魯南蘭陵鎮南犯臺兒莊東肖汪、后堡地區,我軍盧漢部第60軍與之激戰,183師542旅旅長陳鐘書在刑家樓殉職。日軍續進入胡山、禹王山地區,與盧部膠著混戰至26日,日軍傷亡1500余人。到5月12日雙方仍在該地區激戰。
陳鐘書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口述遺囑,由參謀宋永慶記錄
日軍第101師團佐藤支隊自蘇北東臺北犯。
四川70余民眾代表到重慶向行政院呼吁請廢除苛捐雜稅。
1939年4月24日
日軍增援反攻,再陷江西高安。
第1集團軍184師、新10師攻占江西奉新西南及以南的鳳凰山、鴉鳩嶺、桃仙嶺一帶高地,—部在奉新以西,以北與敵激戰,形成三面包圍奉新態勢。
中共中央決定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決定成立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
1940年4月24日
豫東我軍攻入河南開封。
1941年4月24日
上海孤軍“八百壯士”團長謝晉元被日本收買的“孤軍營”內部叛徒郝鼎誠等4人殺害于公共租界膠州公園附近營地,時年37歲。
蔣介石向各地軍政長官發出通告分析《日蘇中立條約》的利害得失,要旨:此約之訂立,其主動全在蘇聯,亦可謂為蘇聯對日計劃之成功;其于敵寇,實有害無利,且適足以增加其失敗之因素……日本已不復能得德國之信任……至就敵國在此約中實質上所得之利益言之,至多為其駐屯我東北陸軍之一部分,自此可有抽調之自由……此六個師團,用于中國之戰場,當然不能解決中國之戰事。若以之用于南進亦無濟于事……訂立已使英美對日備戰益亟,敵視益深……是敵國為換取其六個師團抽調之自由,而不惜在太平洋上造成最強大之敵勢……其最遺憾者,當然為蘇聯與我敵國承認所謂“外蒙共和國”與“滿洲國”領土完整、不侵犯性之共同聲明,此乃我國所料不及,但此事純為實際問題,只要我獨立自強,戰勝暴敵,則收回失土、恢復主權,勢所必至,理所當然……是以蘇日條約,就整個局勢而論,對于我國抗戰,與其謂有害,無寧謂其有益矣……
1942年4月24日
偽滿公布《電影審查規則》。
滿鐵再次轉向多角化經營(即多種經營)。
蔣介石接受英王頒發的“至尊巴斯勛章”的最高級“爵級大十字勛章”(GCB)。這是英國頒給軍人的最高榮譽之一,二戰中后期,朱可夫、艾森豪威爾、尼米茲等人都獲頒GCB,但美蘇元首并未獲頒。
中共中央發出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職工運動指示,指出:關于農村勞資關系問題,我們必須從勞資雙方均能獲益為原則,去適當改善工人生活,從照顧各階層利益的觀點出發,堅決克服狹隘的行會利益的思想。
1943年4月24日
龐炳勛部新編第5軍軍長孫殿英在河南臨淇地區被俘后,與部下一起向日軍投降。
蘇北游擊縱隊第2支隊司令張良才率部投敵。
1944年4月24日
日政府為戰爭需要,又指定425家公司為軍需企業。
中國軍隊在豫東克復太康縣城。
1945年4月24日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報告分五個部分:(一)中國人民的基本要求;(二)國際形勢與國內形勢;(三)抗日戰爭中的兩條路線;(四)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五)全黨團結起來,為實現黨的任務而斗爭。
新四軍第3師集中第8旅全部、第10旅主力和師特務團及5個縣獨立團共11個團的兵力,于午夜發起蘇北阜寧戰役。戰至26日上午,除少數敵人南逃鹽城外,均為我殲滅或投降。隨后,新四軍又乘勝收復鹽阜公路上的大施莊、草堰口等據點。阜寧戰役斃傷偽軍孫良誠部339人,俘偽師長以下2070人,攻克阜寧縣城和周圍據點22處,切斷了贛榆公路,擴大了蘇北解放區。
冀魯豫軍區第3、7、8、9分區部隊發起豫北南樂戰役,歷時4天,攻克南樂縣城及據點、碉堡33處。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