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日前,在濰坊昌邑市下營鎮會議室,一場別開生面的涉企行政執法監督座談會召開,這場座談會的參加單位由原來司法局、行政執法部門和企業“三方會談”,升格為市紀委監委、市政協、市工商聯、司法局、行政執法部門“六方磋商”,這樣的升格,也實現了涉企行政執法監督從原來的司法行政部門一家監督轉變為行政、紀檢、社會、行業“四位一體”多元監督模式,形成了監督合力,以監督促規范,推動了涉企“陽光執法”,有利于營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
“我很榮幸擔任昌邑市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并且我還是一名鄉鎮黨政干部,還是市政協委員,這多重身份的疊加,能夠讓我更充分地發揮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責優勢,在鄉鎮第一線,為企業謀福利,為經濟發展添動力。”接過昌邑市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聘書后,市政協委員、下營鎮黨委副書記徐菁感嘆地說道。徐菁是昌邑市政協推薦的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去年以來,昌邑市政協與昌邑市司法局深度協作,圍繞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造了“‘協’法惠企”工作品牌,在該市各鎮街區搭建了“協”法惠企聯絡站,作為政協涉企社情民意收集的重要端口,并且普法宣傳、公證、人民調解等法治職能入駐,“家門口”為企業解難題。本次聘請昌邑市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昌邑市政協廣泛發動,該市每個鎮街區都推薦了1-2名政協委員擔任監督員,有力增強了行政執法社會監督的覆蓋面,“‘協’法惠企”工作品牌也形成“一站一員N項服務”的工作格局。據了解,昌邑市新一批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聘請20人,人員范圍涵蓋了“兩代表一委員”、新聞媒體人員、法律服務工作者、行業代表、群眾代表等多個社會階層,真正實現了“開門監督”。
“涉企檢查備案系統應用以來,昌邑38個執法主體報備涉企檢查事項259件,做到應備盡備,實現了涉企‘非侵擾式’執法。”昌邑市司法局行政執法監督科科長劉玉文在座談會上通報了涉企檢查備案系統應用以來的工作情況。工作中,昌邑市確立了“非必要不擾企”原則,減少非必要檢查頻次,推廣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手段。推動印發《涉企行政檢查報備和評價管理辦法》,指導行政執法部門編制年度檢查計劃,明確檢查要素,對涉企行政檢查行為實行全過程記錄、監督,確保檢查行為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同時,昌邑市推動建立了行政執法監督與紀檢監察貫通協作機制,通過信息共享、會商研判、線索移交、成果運用等形式,加強監督結果運用,強化責任追究,從制度機制層面增強了行政執法監督的剛性、力度和深度,為涉企行政執法加上了“緊箍咒”,也提升了企業經營者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信心。
法治化營商環境是系統工程,不僅要規范行政執法,還要建立科學的法治化的行業管理體系,形成內外雙向奔赴的良好效果。本次座談會,昌邑市工商聯參加,與應急、環保等行政執法部門進行深入交流,執法標準與行業標準有效碰撞,既有利于涉企行政執法的規范化,又有利于行業依法治理體系建設。工作中,昌邑市充分發揮工商聯統籌協調作用,激發行業依法治理內生動力,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精神成為工商行業的鮮明底色。不僅僅是在涉企行政執法監督方面,昌邑市還著眼行業糾紛化解,推動行業化專業化調解組織建設,在各行業協會、聯合會、合作社設立調解室,行業專家、經濟界別政協委員、律師擔任特邀調解員,自治與法治有效融合,引導行業糾紛妥善化解,助力打造和諧穩定的企業發展環境。目前,昌邑市已經建立11家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每年調解行業矛盾糾紛30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到98%以上。
“這次座談會讓我們企業心里暖暖的,像是一家人關起門來拉家常,應急、環保等部門從執法角度幫助我們完善企業日常管理短板,紀檢、政協、工商聯和司法局就像是我們‘娘家人’,企業遇到問題訴求有門、解決有路,給我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這么好的發展環境,我們企業就擼起袖子加油干就好了!”座談會結束后,山東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安環部經理張正強點贊說道。這次座談會也標志著昌邑市紀檢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和行業監督“四位一體”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初步建立,在下步工作中,昌邑市將進一步完善此項機制,通過組織開展行政執法現場觀摩、監督檢查、案卷評查、規范性文件制定論證等活動,讓多方力量全面參與行政執法監督之中,讓法治陽光給企業送去更多溫暖。
閃電新聞記者 王亮家 劉九省 濰坊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