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希望在2025年的每一天,你們都能笑容滿面,好運連連!
最近在某乎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歷代全面戰爭中的軍隊外觀是否過于美化了他們的真實樣貌?
網友評論區炸鍋了
畢竟龍蝦甲已經成了對于羅馬軍團的普遍刻板印象,大多數觀眾既不懂也不關心史實,看不到龍蝦甲只會讓觀眾困惑。確實,實際打仗的時候會繳獲對方盔甲,能修的交給隨軍鐵匠花錢修修就是自己的了,所以前線戰士穿的五花八門才更符合實際情況。
反常識,但鄭軍又不止這一種,傳教士也記載了鄭軍有覆蓋全身的鐵甲,畫像顯示的就是大鐵葉札甲,上下活動性很強,但還是很落伍[捂臉]不過那時甲胄已經快退出主流了。另外少量應該有裝備板胸。后期爛透了的衛所兵真拉出去打仗應該和西歐糞叉老農 東歐武裝農奴 北非柏柏爾流賊 草原游牧土匪沒什么區別。
日本本土馬種肩高在100-135cm之間,其中比較大的木曾馬肩高約125-135,其實還行了,跟蒙古馬差不多(這就是傳入日本本土化的蒙古馬種)而歐洲通過育種改良的方式戰馬肩高可達150-160,自然瞧不上日本馬了。晚期羅馬史料里有記載匈人和哥特人軍隊里有很多參與作戰的女性。那個年代部落軍隊的組織能力有限,再加上天災人禍之類的原因迫使女性充當戰斗力還是挺正常的。
全戰其實根本就理解不了斜擊,因為指揮太靈活了,最多是勾引一下,讓對方盾牌的那一面接敵,沒有盾牌的那一面,被我們的標槍兵弓箭手射箭之類的。騎砍的跟我來,沖鋒,這個命令倒是,模擬那種指揮方式,但作戰的時候打的太快了,人數也比較少。開將領視野不就是騎砍嘛 那有什么 根本不影響 而且誰說古代將領不能看全局沒有全戰視角,古代有觀將臺,尤其是像軍師參謀那種經常喜歡躲在后面山坡上或者坐在觀將車里看戲 王者天下就有提現。
大家對此怎么看呢?
歡迎留言討論。
感謝一路有你們的閱讀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