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6月,朝鮮鐵原上,僅存的志愿軍戰士正趴在被炸成蜂窩的掩體里躲避炮彈。子彈早打光了,手榴彈也只剩最后幾顆。軍長傅崇碧拎著機槍沖到戰壕口,眼看全軍覆沒。
突然,戰士帶來了一個消息,楊得志司令帶500人支援來了。
傅崇碧看到是楊得志親自帶著士兵前來,當場發火:誰讓你過來的?瘋啦。
前線都快崩了,援兵來了不該放鞭炮慶祝嗎?傅崇碧怎么還急眼了?這次戰役之險峻,源于美軍總司令李奇微的一條“毒計”。
李奇微的“鈍刀子割肉”戰術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打到一半,美軍司令李奇微突然變招。此時由于戰線拉的太長,接連拿下清平川大橋和漢城,志愿者戰士們早已精疲力盡,剩余的糧草彈藥撐不過七天。
于是,李奇微趁著我方疲怠之際,他命令聯合國軍邊打邊撤,退35英里后架起坦克大炮消耗,只為要在志愿軍追得洶涌之時反咬一口。
由于大家沖勁太猛沒有意識到這是圈套,好在彭老總一眼識破,眼看前線部隊沖得太猛,,他當機立斷,立即撤回三八線以內。
可李奇微哪肯罷休,眼看自己戰術將成不肯放棄,為了能咬下志愿軍一塊肉,他轉頭盯上了鐵原,這地方當時是志愿軍的后勤輸送咽喉,一旦被掐斷,幾十萬大軍要么被包餃子,要么活活餓死在三八線。
此時我軍唯一能調動的63軍剛從前線撤下來。軍長傅崇碧看著花名冊直皺眉,原本2.4萬人的部隊,現在能站著的不到1萬8,重機槍只剩17挺,炮彈平均每門炮分不到5發。慘的是,戰士們已經一個月沒吃過熱飯,不少人走著路都能睡著。
可對面的美軍目前糧草充沛,5萬精銳,300多輛坦克,炮彈管夠。
傅崇碧把三個師長叫到跟前,指著地圖上三道防線,堅守住鐵原,否則將前功盡棄。
守鐵原的任務,砸到了63軍頭上。傅崇碧連夜擺出“倒品字”陣型,右翼187師守漣川公路,左翼189師卡住鐵原山地,188師當預備隊。
他賭美軍會主攻地勢平坦的右翼,把家底火炮全押了上去。
誰知美軍不按套路出牌,5月23日,美軍突然調轉槍口,沖著左翼189師的丘陵地帶猛轟。此時,左翼的189師師長蔡長元干了個大事,他把全師拆成200多個小隊,讓小隊分散在20公里山地。美軍坦克剛碾過第一道山梁,就發現每個土包后面都有人開槍,每片樹林里都有冷槍手。
美軍上校得知志愿軍的戰術后十分生氣,因為這樣的布局大大阻礙了美軍的前進速度,每到一個山丘陣地就要打上好一會,直到推平才能繼續前進。
但他們不知道,每個“釘子陣地”只有五六個人,打完子彈就拼刺刀,最后活下來的戰士會引爆炸藥和敵人同歸于盡。有個排長帶著3個兵守了8小時,等援軍趕到時,陣地上只剩他抱著半截身子。
這樣慘烈的阻擋方式導致我方損失慘重,即便如此也沒有阻擋住美軍繼續攻打鐵原的攻勢。歷時數天后,在鐵原僵持了這么久,美軍仍然毫無撤回的意思,大有一網打盡的猛勁。
五百人支援,罕見發火
打到第10天的時候,63軍的電報員已經不需要密碼本,因為所有部隊番號都打殘了,直接報人名就行。
鐵原戰場已成人間煉獄,傅崇碧的指揮部被炸塌三次,參謀死的死、傷的傷。傅崇碧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就算只剩下一個人也要打,他拎著機槍要親自上陣時,突然一個消息傳來,首長楊得志帶著500人趕到了前線。
看到是老首長親自帶兵來到前線,傅崇碧急得拍桌子,連上下級的禮儀都顧不上了,對著楊得志罕見發火怒斥,誰讓你過來的,瘋啦。
500人若救不了鐵原,司令官死了整個指揮系統可能崩潰。傅崇碧的暴怒藏著殘酷的理性,若真的全部犧牲,那損失只會擴大。
他心里清楚,此時各處兵力匱乏,這500人聚齊已是不易,不過另一邊楊得志被罵了心里卻并不生氣,他很清楚鐵原守不住,那么志愿軍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鐵原不能丟,哪怕是從自己身邊拿走一部分人支援,也總比眼睜睜看著傅崇碧全軍覆沒強。
原來這500人,是楊得志把警衛員、文書、炊事員全湊出來的。五百人不是什么大數目,但卻讓大家看到了首長的必勝決心。
為了讓美軍相信志愿軍仍有支援,187師師長徐信突然出奇招,當天深夜,他把全軍最后30門火炮集中,這些炮是拆了汽車輪子用人拖上山的,每門炮只有3發炮彈。已經是最后的火力了,但要打出千軍萬馬的架勢,只能傾盡全力偽裝。
凌晨三點,所有火炮突然齊射,美軍油庫、彈藥庫接連爆炸,損失慘重。
對線的李奇微果然被唬住了,當真以為主力仍有保留,于是在這次爆炸后,美軍迅速調整了戰略,向后撤了20公里。
其實這時候63軍已經山窮水盡,再打下去炊事班都準備好了拎著菜刀上。讓人淚目的是,有個小戰士被炸斷腿,硬是爬了200多米把兩顆手榴彈塞進美軍坦克履帶。
6月11日天亮時,鐵原還在志愿軍手里。2萬將士用血肉之軀扛了13天,硬是給大部隊掙出了撤退時間。傅崇碧被抬下戰場時,渾身裹著血布還在喊:“我要兵!”
后來統計,這場阻擊戰63軍傷亡1.5萬人,189師活下來的不到400,有個連隊守到只剩3個人,還在交通壕里來回跑動堅持著。
李奇微到底輸在哪?美軍至今想不通:裝備代差大到離譜,為什么就是啃不下鐵原?
其實答案很清楚,這場仗沒有奇跡,只有志愿軍不服輸、不甘心的死磕。
比起國家存亡,個人安危也可以置之度外,因為有些仗,不得不打,而且必須要打贏。
參考資料:
鐵原阻擊戰:臨危受命 力挽狂瀾.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引用日期2024-12-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