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深藍財經
撰文 | 王鑫
2022年4月21日,鄭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來了兩位特殊的 “訪客”。
一位受害者自稱被金融詐騙200萬,但有意思的是,旁邊跟著的中年女人席薇,不僅主動自首,還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誰能想到,在接下來的查證中,這個看起來老老實實的銀行客戶經理,竟在13年間騙了31位客戶近1.6億元,其中6100萬被她拿去打賞了主播,簡直 “壕無人性”。
席薇是怎么做到的呢?
1
故事得從2009年說起。
那時的席薇,已經在光大銀行鄭州緯二路支行干了5年客戶經理,每天看著經手的錢流來流去,心里的邪念就冒出來了。
“為了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她琢磨出個驚天騙局。
同年6月,席薇開始用微信、電話聯系客戶,說自己手頭有保本保息、收益超高還特別安全穩定的 “內部” 理財產品。
那些客戶,好多都是老年人,一聽 “銀行內部”“保本保息”,立馬信了,就這么被她騙到銀行辦公區域,簽了偽造的理財產品協議書。
為了不穿幫,她還在協議書上蓋了私刻的銀行業務專用章。
到轉賬的時候,由于老人們對電子產品和復雜的轉賬流程不懂,席薇的招可多了。
她誘騙客戶通過大額取現再轉存、電腦直接劃轉、現金、POS機等方式,就在銀行辦公區域,把錢轉到她控制的賬戶里。
接著,她玩起了 “龐氏騙局”,用新客戶的錢給老客戶付利息,自己把本金揣進兜里,簡直比銀行行長還有錢,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
就這么著,從2009年6月到2022年6月,整整13年,打著銀行的旗號,用“蘿卜章”,把 31名客戶騙得團團轉,涉案金額足足有1.6個億。
要說光大銀行的內部管理,看著真跟草臺班子似的,要不是有人發現不對勁,還不知道得有多少老人把養老錢搭進去。
這么多錢,最后都去了哪?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一公布,大家都驚掉了下巴。
席薇拿騙來的錢買車買房的不多,就兩輛奔馳車、一套洛陽房產,加起來也就100萬左右。
可足足6100多萬,全被她砸進了直播間,光是在映客就充了5951萬多,抖音也充了約170萬元。
白天她是對客戶客客氣氣的銀行小職員,夜晚就變身直播間里揮金如土的“榜一大姐”,這雙面人生,比電視劇還離譜。
在這場瘋狂打賞的戲碼里,港交所 “娛樂直播第一股” 映客可沒少賺。
2
可那些被騙的客戶呢?不少老人把養老錢都搭進去了,這打擊多大啊。
到案發的時候,席薇只歸還了被害人本金6031萬元、利息767萬元,還有9448萬元得想辦法追回來。
法院判決下來,席薇犯詐騙罪,處以無期徒刑,所有財產沒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接下來就是把她名下的財產賣掉,按比例還給受害者。
但追贓這事,成了爭論焦點。
法院盯著映客、抖音及其主播,讓他們退錢,理由是席薇充值的6100多萬打賞金額巨大,不屬于合理消費,平臺應該能看出這是異常交易,得把錢退回來。
因為這事,映客的賬戶被凍結了約2000萬元。
在案證據顯示,在映客平臺,席薇名下的多個賬號頻繁充值打賞。
自2016年9月至2022年9月,其中三個賬號累計充值4091次,充值金額5901萬余元,打賞25.366萬次,共計給2565名主播送禮,但主要集中在16名主播。
另有兩個賬號充值49萬余元,打賞了232名主播,大部分流向了其中的7名主播。
但映客委屈啊,向法院申訴,試圖解凍資金。
映客表示,雖然打賞資金來源于詐騙贓款,但平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得打賞分成,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
啥是 “善意取得” 呢?對主播來說,除非用戶在打賞時或打賞前后明示或暗示打賞資金來自違法犯罪所得,否則就可以認定為善意。
有律師說,要是映客能證明自己盡到了合理注意義務,而且打賞行為符合市場慣例,那就可能不用退錢。
律師還提到,席薇在光大銀行辦公區騙了13年,可見銀行監管漏洞太大,可能都違規了。要是直播平臺不用退錢,那剩下的錢就該光大銀行賠。
所以,這案子最后到底咋判,還得等法院的最終結果。
3
這個案子,最讓人后怕的是,席薇從頭到尾都在銀行眼皮子底下行騙,光大銀行難道沒有責任嗎?
其實,席薇這事兒只是光大銀行一堆問題里的一個例子。
這家曾經的股份行標桿,近年腐敗丑聞不斷,高層人事巨震,5年里換了五任行長。
隨著光大銀行和光大集團好多高管接連出事,各種亂象都冒出來了。
比如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任人唯親,把兒子、女婿、弟弟等幾十人都塞進了光大系統。
2023年到2024年,兩任光大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和唐雙寧也都落馬了,他倆都利用職權給親屬或他人謀利,搞“靠金融吃金融”那一套。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3年間,光大系落馬的14名高管中有7名籍貫為河南,不知是巧合還是背后形成了一個“河南幫”權力網絡。
這些亂象,無疑是把世界500強央企當成了“家族私企”,還大搞“拉幫結派”,嚴重破壞了銀行的正常人事制度和公平競爭環境,使得內部管理混亂,為各種違規違法行為埋下了隱患。
從處罰情況也能看出來,光大銀行內部管理和合規問題一直很嚴重。就說2025年開年至今,就因為各種問題被罰款超2400萬元,這不僅是錢的事兒,銀行的名聲也跟著受損。
光大銀行業績更是一路下滑。營收連續三年減少,零售業務利潤在2024年暴跌超90%,重組貸款激增兩倍多。
席薇的案子,就像一面鏡子,把光大銀行內部的問題照得明明白白,也給整個金融行業提了個醒:
如果內部的蛀蟲不除,監管的漏洞不補,下一個“席薇”,可能就在某個角落,繼續編織著更大的騙局。
參考資料:
1.《1.6億金融詐騙:平臺背鍋、銀行隱身,追責不能成“糊涂賬”》,顯微故事
2.《荒唐!光大銀行客戶經理13年騙客戶近億 超六成打賞主播》,科技金融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