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位求職者只是在詢問待遇,不滿意公司的單休制度,就遭受到招聘人員用“下等人”等侮辱性詞匯攻擊。
這種蔑視求職者的行為直接觸動了公眾的敏感神經,這家公司不僅遭受到了網友的抨擊,甚至公司信息也遭到了曝光。
那事情的經過究竟是怎么的呢?最后的結果如何?
找工作被侮辱
俗話說“貨比三家”,找工作自然也是如此,畢竟一旦找好,很可能后半輩子都在這里上班了,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十分謹慎。
然而,一個求職卻因為謹慎,被侮辱,他因為想找一個雙休的工作,所以在看到合適的工作時,就會提前詢問,合適就往下談,不合適那就不浪費雙方的和時間。
可就在他詢問佛山的一個公司時,得知對方是單休,所以明確的表示自己不考慮這份工作,讓他沒想到,這幾句簡單的交流竟然引爆了矛盾。
公司負責招聘的品牌總監王某明,馬上用“你有多大能耐,能有工作就該偷笑了”之類的話語反駁。
男子見狀也是直接反駁,雙休是國家規定,如果不想遵守可以退出,別開公司了,這幾句話也是讓王某明震怒,言辭也變得更加惡劣,直言“雙休不是你能享受的,你不配,是下等人”等等帶有侮辱性的攻擊。
這些話語不僅傷害了應聘者,也嚴重損害了公司的形象,這樣的招聘過程令人難以置信,王某明的行為明顯缺乏職業素養和對求職者的尊重。
當事件被傳到網絡上時,也是引得一眾網友氣憤,紛紛找到這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詢問,就是這家公司的招聘人也沒有悔改,張嘴就是侮辱。
不過,當事件熱度越來越大后,涉事招聘人員王某明于4月22日晚在社交平臺發布道歉信,稱自己因求職者后續的“貶低性語言攻擊”情緒失控,但多數網友認為其道歉“避重就輕”,試圖將責任推給求職者。
截至4月23日,該公司在各大招聘平臺的職位信息已全部下架,王某明的道歉信也被刪除,看似是在道歉,其實是在為自己開脫。
隨后,佛山人社局也是介入,不過由于求職者與公司尚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不存在正式勞動關系,此事件屬于民事糾紛,建議通過協商或訴訟解決,但求職者可要求涉事人員公開道歉并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若遭拒絕,可依據《民法典》以“人格權侵害”為由起訴。
因為我國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權,不得因性別、民族、宗教信仰等受歧視,但招聘方以“下等人”貶低求職者,顯然構成人格侮辱,侵犯了《民法典》中的人格尊嚴權。
面對王某明,網友們對此并不認可,覺得他這樣做是在為自己辯解,畢竟,是他先用“有幾斤幾兩”這樣的話來貶低求職者,現在又倒打一耙,難以服眾、
部分企業管理者常用打壓和貶低員工的方式,讓員工對自己產生懷疑,從而更順從地接受他們宣揚的企業文化,這實際上就是職場PUA。
招聘者如果表現出傲慢的態度,還說出帶有明顯等級歧視的言論,認為應聘者是“下等人”,就表明了職場PUA的存在。
這種文化會對職場環境產生惡劣影響,更嚴重的是,它侵犯了勞動者的尊嚴和應有的權利。職場PUA絕對不應被容忍。
佛山是珠三角重要的制造業中心,經濟發展離不開眾多勞動者的努力,所以勞動者的權益保障至關重要。
公司不能光想著賺錢,也要多為社會做貢獻,關心自己的員工,回報社會各界的幫助,老百姓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明企業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只有尊重員工,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結語
這起“下等人”辱罵事件,不僅是個體沖突,更是職場生態的縮影,當勞動者合理詢問休息權被污名化,當招聘方的權力傲慢凌駕于人格尊嚴之上,我們亟須重建職場中的尊重與平等,或許,解決問題的鑰匙不在法律條文或公關技巧中,而在每個從業者對“人”的基本尊重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