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航天下肢血管病醫院|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指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內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沉積,動脈中層的變性以及繼發血栓的形成,從而導致下肢動脈逐漸狹窄,發生閉塞,表現為一種下肢慢性缺血的疾病。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已經成為全世界的醫療社會問題。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征兆——間歇性跛行
相當一部分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走一段路后會出現一側或雙側小腿肚疼痛,以致一段路程中要停下來休息數次。這種癥狀經常被誤認為是年老腿腳不方便,其實這就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征兆,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跛行。
大連航天下肢血管病醫院專家提醒:發現間歇性跛行癥狀后不能不當事,應盡早到醫院檢查,并進行有效干預,經過診治很多人會好轉。
1. 輕微癥狀期
發病早期,多數患者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如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勞等。
2. 間歇性跛行期
行走時小腿產生酸痛的感覺,患者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時間后再繼續行走。病變的發展使間歇性跛行期距離越來越短,休息時間越來越長。
3. 靜息痛期
病變進一步進展,當側枝代償也不足以維持肢體的需求時,血供最差的趾端部分出現晝夜不停的疼痛,稱為靜息痛。常伴皮膚呈蠟紙樣,趾甲生長緩慢且變形增厚,患足潮紅但上抬時又呈蒼白色,小腿肌肉萎縮。靜息痛是患肢趨于壞疽的前兆,應盡快治療。
4. 潰瘍和壞死期
當患肢皮膚血液灌注連最基本的新陳代謝都無法滿足時,輕微的損傷組織無法修復,壞死的區域不斷增大,最終導致肢體壞疽、壞死。由于此期組織抗感染能力差,感染常加速組織壞死。這個階段患者有可能面臨截肢。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嚴重嗎?
患病率高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與冠心病、腦卒中形成三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據統計,全球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達20%,患病人數超過2.37億,在我國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10.0~16.4%。
再狹窄率高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手術后再狹窄的幾率高。單純的球囊擴張術后再狹窄率高達11.2~55.0%,反復入院和高額的治療費用給患者和其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
致殘率高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越到中晚期,動脈血管狹窄會呈加速度進展,患者很可能面臨截肢的危險。調查顯示,12%的患者3個月內會面臨截肢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