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的城市版圖中,城北始終是個特殊的存在。
雨花、長沙縣構建出了高鐵會展新城;天心、雨花碰撞出了南城省府;岳麓更加不用多說,孕育出了洋湖、梅溪湖、大王山;望城也有月亮島、大澤湖……
城北的處境似乎一直都很尷尬,“北丐”,始終是它難以擺脫的刻板印象。
十年畫餅,難逃“北丐”標簽?
曾經的城北并非毫無榮光。伍家嶺商圈一度繁華,北斗星商城、泰陽商城承載著老長沙的記憶。
但伴隨城市變遷,這些地標漸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北二環旁“十年如一日”的蘇托垸——這片2012年就被規劃為“河東最大濕地公園”的區域,至今仍被農田和荒地占據。
尤其是,最近,北二環旁的深業某盤,直接房價大跳水,5字頭就能買9年制清水塘+湖景+準現房!
直接引爆了整個長沙樓市,著實讓城北這個長沙城區“小透明”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此次該盤的大降價,雖說賺足了眼球,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深了整個城北沒前途的刻板印象。
蘇托垸的尷尬,本質是規劃與現實的撕裂。
盡管其濕地面積遠超洋湖,但生態保護與農田紅線限制了開發,拆遷難題更讓藍圖淪為泡影。
而從區位上看,蘇托垸雖然位于北二環旁,但它并不在整個城北的發展主軸之上。
如此背景下,蘇托垸的“洋湖夢”近乎破碎,城北的發展希望只能轉向其他方向。
芙蓉北路,能否扛起逆襲大旗?
若說城北還有翻身籌碼,非芙蓉北路沿線莫屬。
這條南北動脈不僅是地鐵1號線北延線的走向,更串聯起城北的核心資源:
交通:1號線北延線已通車至金霞,二期規劃直插望城丁字鎮,打通南北通勤命脈;
興聯路大橋年內通車,湘江兩岸連通效率將大幅提升。
教育:青竹湖湘一(長沙頂尖初中)、周南中學、清水塘系名校密集布局,教育實力不輸熱門板塊。
生態:秀峰山、鵝羊山兩大原生山體環抱,宜居屬性拉滿。
房價:新房均價僅9678元/㎡,不足梅溪湖、洋湖等板塊的70%,堪稱“價格洼地”。
僅從區位來看,開福北位于二三環中間段,離長沙核心五一廣場并不算遠,其隔江相望的就是望城月亮島片區。
但其短板同樣明顯:
商業配套長期薄弱,雖有保利10萬方綜合體補位,但對比其他區域仍顯單薄;
產業布局上,金霞片區雖被定位為“城市副中心”,卻以物流樞紐為主(長沙新港、中歐班列),缺乏高附加值產業支撐。
資源匱乏,還是厚積薄發?
城北的滯后,歸根結底是行政能級的差距。
河西有湘江新區國家級戰略加持,城南坐擁省府和長株潭一體化紅利,東部依托空港、會展打造開放門戶。
而城北僅靠開福區級資源驅動,沒錢、沒資源,重大項目更是寥寥,目前能通個1號線北延線,算得上最大利好了。
而根據長沙2035規劃,在長沙「一主兩副多組團」的空間格局下,城北的金霞片區雖被賦予「城市副中心」。
其“副中心”定位看似光明,但物流主業難以帶動人口與消費升級。
反觀其他片區:湘江科學城、奧體新城投資超百億,梅溪湖、麓谷、大澤湖聚集總部經濟,城北卻仍在依靠地鐵和學區苦撐。
不過,低價位與高性價比仍是城北的殺手锏。
對于剛需群體,這里地鐵、名校、生態俱全,且距離五一廣場僅半小時車程,不失為“低成本上車”的選擇。
若未來能引入高端產業,打破物流單一格局,城北或有一搏之力。
來源:安居樓市動態、長沙軌道、網易號等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