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重磅發布《AI點燃知識產權生產力革命——2025年中國知識產權創新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于科技企業IP負責人、研發高管及專利代理機構決策者的一線洞察,深度呈現AI在中國知識產權領域的落地路徑與前瞻趨勢。
報告顯示,超85%受訪企業知識產權團隊開始積極引入AI;AI實現效率提升已成為超90%企業和專利代理機構的價值共識;在專利申請場景中,IP決策者高度期待AI能夠賦能專利翻譯等模塊;在專利分析場景中,企業研發總更關注AI為技術查新所帶來的賦能提效;展望未來,近70%IP決策者期待AI能高效完成專利查新、FTO分析等復雜業務模塊;超42%的受訪者預見AI有望催生新型IP崗位。
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負責人陶棟艷表示:“過去一年,知識產權行業對AI的認知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從審慎的技術憧憬,迅速轉向規模化應用落地。一場由AI驅動的生產力革命正在重塑行業生態。我們希望通過今年這份報告,為所有知識產權從業者,尤其是決策者,提供關鍵洞察,助力把握AI帶來的變革機遇,賦能價值升級。”
超85%受訪企業知識產權團隊開始積極引入AI
行業對AI快速上漲的積極態度正迅速轉化為實踐落地。2024年,多達65.7%的企業IP(知識產權)團隊仍處于“尚未考慮在專利場景引入AI”的觀望狀態,僅34.3%開始初步探索。一年后,局面發生顛覆式逆轉,企業端的AI滲透率爆發式增長,積極在專利工作場景中引入AI的企業占比躍升至85.1%,漲幅高達50.8個百分點,展現出從“戰略觀望”到“搶灘布局”的認知跨越。
專利代理機構更是將AI視為“剛需標配”。調研數據顯示,46.9%正開展小規模試點,50.0%處于內部討論階段,且已有3.1%實現規模化應用,這是專利服務主體在市場競爭驅動下的必然選擇。
圖1:當前中國IP團隊在專利工作中運用AI的程度(來源:智慧芽)
超九成企業和代理機構認可AI帶來的效率提升
報告顯示,AI成為超90%IP團隊的效率工具。在這一方面,企業和代理機構呈現高度一致的接受度:高達93.4%的企業IP決策者和93.9%的代理機構決策者表示,AI在專利工作場景中帶來重要的效率提升價值。對比2024年,企業端的認同占比激增了24.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76.5%的企業IP決策者和68.2%代理機構決策者期待借助AI實現“技術驅動型”的降本路徑。同樣在提升質量方面,77.2%的企業IP決策者和59.1%的代理機構決策者,高度認可AI對專利工作的質量提升。
圖:企業和代理機構對AI增效、降本、提質的認可度(來源:智慧芽)
IP決策者高度期待AI賦能專利翻譯等場景
報告顯示,在專利申請的各工作模塊中,專利申請文本的翻譯是當前IP決策者認為AI可以取之即用的主要場景。
專利申請占據了IP團隊日常工作的最多時間,流程漫長,專業度高。完成一件專利的申請往往耗時數周甚至數月之久。此外,在跨國布局場景中,還需要疊加多國語言文本翻譯、區域性法律差異適配等專業要求,形成跨技術、法律、語言的復合型工作流。
當前,AI翻譯技術已進入成熟應用階段,其核心能力神經機器翻譯(NMT)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已接近人類專家水平。調研數據顯示,企業IP決策者和代理機構決策者在AI賦能專利翻譯上,給出了3.84分和3.98分的超高分(5分制),顯著超過其他工作模塊。
圖:中國IP決策者在專利申請各工作模塊上的AI賦能程度評價(來源:智慧芽)
企業研發總著重關注AI為技術查新的賦能提效
報告顯示,在專利分析各工作模塊中,企業研發總普遍比IP總更看好AI的提質提效能力。其中,研發總在技術查新分析上,看到了AI的顯著賦能價值,給出了3.90分的最高分。
在調研訪談中,某受訪者表示:“以往,發明人需要掌握復雜的檢索技巧,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初步檢索,如今借助AI工具,發明人只需清晰概述核心思路,即可快速啟動檢索流程,不僅大幅提升了發明人的檢索效率,更顯著降低了檢索難度,使發明人能夠將更多精力聚焦于技術創新本身。”
圖:中國企業研發總和IP總在專利分析各工作模塊上的AI賦能程度評價(來源:智慧芽)
七成IP決策者期待AI能高效完成專利查新、FTO分析等復雜業務模塊
AI有望全新定義專業人士和專業工具之間的邊界,近七成IP決策者判斷,AI至少能高效完成一個復雜專利業務模塊。其中,43.9%的受訪決策者期待AI能完成專利查新、FTO分析報告、專利說明書撰寫、專利預警項目等復雜專利業務模塊。
另有22.9%的受訪者設想更遠,AI能獨立完成若干業務模塊串聯的的完整工作流。比如專利申請,AI從撰寫技術交底書開始,實現從技術方案到授權的全流程閉環。
據報告,IP領域AI工具提供者正通過AI Agent的方式,力圖將這一期待落到現實,讓AI從工具升級成“見習IPR”、 “資深專利專家”、 “超級知產助理” 。
圖:中國IP相關從業者期待AI賦能專利工作場景的程度(來源:智慧芽)
四成IP決策者預見AI催生新型IP崗位
復雜的檢索技巧、浩瀚的格式流程要求、深厚的訴訟專業知識。這些過往每個IPR依靠多年實戰經驗積累的隱性知識,都有望轉化為AI內嵌的代碼能力。
展望未來,40.5%的受訪者感受到“AI取代IPR(知識產權人員)”的潛在危機。然而,80%以上的受訪者更傾向于認同AI將賦能或增強IPR,將IP從業者從所有知識性、流程性、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
同步發生的變化是,42.3%的IP決策者認同“AI可能催生新型IP崗位”。這意味著,IP職能之間、IP細分領域間的壁壘也可能逐漸消融,IP從業者可能不再分化為專利申請、專利分析、專利訴訟的細分工種,而會成為綜合任務的超級管理者。
圖:IP決策者對AI賦能專利工作后的工作模式變化設想(來源:智慧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