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自治區婦聯聯合自治區司法廳印發文件,明確規定通過建強專業隊伍、優化陣地服務、深化部門聯動等舉措,進一步推進基層矛盾化解,為婦女、家庭和社會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推動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高質量發展。
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的關鍵在于“人”。文件要求,各級婚調組織需廣泛吸納退休法官、檢察官、警官,以及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形成“專業+志愿”的調解力量。同時,基層婦聯執委、巾幗志愿者也將加入婚調隊伍,確保“小事有人管、矛盾有人調”。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建立“婚調人才庫”,動態管理調解員的專業背景和服務時間,實現“對癥下藥”。此外,全區將全面摸排婚調員信息,建立名冊并定期更新,推動調解工作向規范化、專業化邁進。
各級婦聯將整合12338婦聯維權服務中心、婦女之家等平臺,打造集糾紛調解、心理疏導、家庭教育于一體的“溫情驛站”,為當事人提供舒適、私密的調解環境。發揮“楓橋經驗”作用,通過婦聯執委走訪、“姐妹幫幫團”、婦女議事會等方式,早發現、早干預家庭矛盾,確保“家庭糾紛不出村社”。對復雜問題,則聯動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婚姻家庭糾紛往往涉及多領域,單靠婦聯“單打獨斗”難以根治。為此,兩部門明確要求加強法院、公安、民政等部門的協作,通過共建陣地、共享資源、共商對策,形成化解合力。例如,在離婚登記前引入調解機制,或在家事審判中嵌入心理輔導,從源頭減少沖突升級。
“婦聯+司法”婚調模式,既是對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化,也是以“溫情+法治”護航萬家燈火的創新實踐。未來,隨著多元調解機制的完善,更多家庭矛盾將在基層消弭,為社會治理注入更多“家”力量。
內容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技術編輯:曾杰
責任編輯:于蕓霞
審核:馬學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