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數據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然而,數據的高效流通與安全使用一直是行業發展面臨的難題,可信數據空間以其可信管控能力、資源交互能力、價值共創能力三大主要能力成為了數據資源規模化流通利用的方式。
與傳統數據平臺不同,可信數據空間以應用為導向,每個空間“量體裁衣”。面對數據碎片化、孤島化、風險化等現實問題,建設“可信數據空間”正當其時,是實現數據資源從“沉睡資產”向“活躍生產力”轉化的橋梁。
去年,國家數據局印發的《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可信數據空間運營、技術、生態、標準、安全等體系取得突破,建成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形成一批數據空間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
國家政策指向明晰,國際市場同樣瞬息萬變。歐盟作為全球數據治理的重要力量,其《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實施以來,以嚴格的數據保護標準樹立了全球標桿。近期,歐盟計劃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的合規減負方案,重點對數據處理登記、影響評估等流程進行調整。此輪簡化極有可能引發全球數據治理規則的新一輪重構,這將對全球可信數據空間的生態構建產生深遠影響。
如今,可信數據空間的政策和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新的發展契機與挑戰也接踵而來,如何重構生態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頂層設計落子
三類試點破局數據流通新局
國家數據發布文件
2025年以來,國家政策積極推動。《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通知》將可信數據空間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信數據空間技術架構(征求意見稿)》成為中國國家層面首份可信數據空間技術文件。
《一圖讀懂 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
(2024—2028年)》
其中,《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通知》中,國家數據局首度開展企業、行業、城市三類可信數據空間試點,以多元主體協同共創數據價值為牽引,促進數據高效流通。
該通知明確計劃通過兩年試點培育,形成一批資源豐富、應用創新、生態繁榮、成效顯著的可信數據空間,在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安全可信流通、數據要素價值共創、數據制度機制創新等方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模式。
在企業可信數據空間試點方面,《通知》支持龍頭企業運營可信數據空間,深化數據驅動型創新實踐,完善數據供給機制,豐富數據應用場景,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生態合作伙伴等協同開放共享數據資源。
在行業可信數據空間試點方面,《通知》明確,面向新材料、科技、能源、物流、醫療等行業,支持培育特定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建立共建共治、多方共贏的數據流通利用機制,促進數據資源跨域共享和高效對接,構建高價值行業數據庫、知識庫、模型庫,力求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城市可信數據空間試點方面,《通知》要求,圍繞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需求,探索公共數據融合企業數據創新應用的有效機制與激勵措施,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
《通知》還提出,吸引和孵化一批滿足城市可信數據空間發展的數據企業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數據流通利用服務生態鏈,帶動城市的數據產業發展。
技術融合加速
三大賽道跑出“中國速度”
技術融合創新是促進我國可信數據空間發展的基石,如今,可信數據空間在三大賽道成果滿滿。
技術融合創新。創新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區塊鏈技術、隱私計算技術、數據脫敏技術、數據沙箱技術、使用控制技術以及數據安全技術。
華為云Stack可信數智空間
在隱私計算技術方面,中國有新突破。4月11日,華為云Stack可信數智空間解決方案正式發布,成為了可信AI數據空間的探索典型代表。其在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四個關鍵維度展現出強大能力。
在“供得出”方面,通過工程化語料清洗、智能化語料標注以及一體化數據供給等技術,確保高質量數據的穩定輸出。
在“流得動”上,針對數據流通難題,利用遵循國際數據空間標準架構的靈活數據流通控制策略、結合區塊鏈等技術打造的統一控制中心等,保障數據價值安全、可控流通。同時,基于鯤鵬可信執行環境的機密計算技術,實現了隱私計算性能 10 倍提升,達到秒級響應。
此外,區塊鏈與AI 大模型的融合也取得重大突破。阿里百煉平臺接入通義千問等模型,借助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為 AI 大模型訓練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
比特信安大數據脫敏系統
在數據脫敏技術方面,近日,比特信安數據脫敏系統是基于大數據平臺Spark的靜態數據脫敏,擁有分布式的架構,從貼源層可以對接上百種數據庫及子版本,支持信創架構,擁有先進的數據溯源的矩陣混合溯源追蹤算法。
這些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開發,加速可信數據空間相關技術的迭代與創新、推動可信數據空間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與普及。
汽車行業可信數據發布
行業應用爆發。在智能制造領域,構建數據空間帶來了生產效率的飛躍。4月11日,由中國汽研聯合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安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浪潮政務云管理運營有限公司、深圳數鑫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了“汽車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汽車行業可信數據空間通過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實現數據安全共享,促進產業鏈協同與綠色低碳管理,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
醫療健康行業也因數據空間的構建而發生深刻變革。江蘇省醫保數據賦能實驗室入選國家級示范場景,通過整合醫保數據、醫療機構診療數據等,利用數據融合技術優化醫保基金監管。精準識別出醫保欺詐行為,節約醫保基金成本超10 億元,同時通過數據分析為醫療服務質量提升提供決策支持,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
寧波舟山港
交通物流行業同樣受益匪淺。如寧波舟山港搭建物流數據空間,整合海運、鐵路、公路運輸數據,實現集裝箱中轉時間縮短18%,2024年節約物流成本超8億元;中歐班列數據空間試點中,運用同態加密技術處理貨物通關數據,滿足歐盟GDPR要求,使跨境運輸單據審核時間從3天壓縮至4小時。
商業模式創新。數據資產質押融資為企業開辟了全新的融資渠道。芝罘區山東港通公司以11 項數據資產質押成功獲得 500 萬元貸款,開創了“數據資源-資產-資本”的轉化路徑。這一模式不僅盤活了企業的數據資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借鑒,激發了企業對數據資產價值的重視與挖掘,推動數據資產在金融市場中的流通與應用,促進數據要素市場與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
四大痛點凸顯制約行業規模化發展
在快速推進中,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暴露出四大深層矛盾,亟待破局:
鐵路寧波站前,運營商正在測量相關數據
一是技術瓶頸。
盡管技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諸多瓶頸。當前隱私計算技術在處理大規模、高復雜度數據時,計算效率和性能有待進一步提升。在一些跨行業、跨機構的數據融合場景中,不同數據源的數據格式、接口標準差異較大,數據的互聯互通面臨技術障礙,導致數據整合難度大、成本高。此外,AI 大模型在訓練過程中對數據質量和數量的高要求,使得數據的預處理、標注等環節技術難度增加,制約了模型的優化與應用拓展。
二是法律合規風險。
隨著數據應用的不斷拓展,法律合規風險日益凸顯。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數據保護法規存在差異,企業在進行跨境數據業務時,面臨合規挑戰。在數據確權方面,目前尚未形成統一、明確的法律界定,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權利劃分模糊,導致數據交易過程中糾紛頻發,影響數據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是生態碎片化。
當前可信數據空間生態呈現碎片化態勢。不同企業、行業、地區在構建數據空間時,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數據空間之間的數據格式、接口協議、安全機制等各不相同,導致數據難以在更大范圍內流通與共享。
四是信任機制薄弱。
在數據流通與應用過程中,信任機制較為薄弱。數據提供方擔心數據共享后被濫用,數據使用方對獲取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存在疑慮。由于缺乏有效的信任保障機制,各方在數據交易與合作時往往持謹慎態度,增加了交易成本,阻礙了數據的高效流通。
四大主體協同重構數據生態發展新矩陣
地方政府基金在推動可信數據空間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可信數據空間項目。江蘇省數據集團牽頭組建了省數據產業和平臺經濟基金,首期規模15億元,利用“耐心資本”支持全省數據產業發展。
南方能源行業可信數據空間
央企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和資源優勢,成為政策落地的重要力量。在行業數據空間建設方面,央企積極牽頭,整合行業內資源,建立共建共治、多方共贏的數據流通利用機制。拿能源行業舉例,南方電網主導構建行業可信數據空間,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推動了能源行業數據資源的集聚與共享,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華為混合云副總裁徐強在發布會上介紹
華為云Stack可信數智空間解決方案
華為云、阿里云等科技巨頭作為技術輸出的主力軍,不斷將先進的技術應用于可信數據空間領域。華為云Stack 可信數智空間解決方案,憑借其在數據供給、流通、應用和安全等方面的創新技術,為各地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阿里云通過其豐富的云計算、大數據處理技術,為企業和行業構建數據空間提供了穩定、高效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平臺。
寧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行業龍頭企業在可信數據空間生態中扮演著場景定義者的重要角色。由于行業龍頭企業在業務規模、市場影響力等方面具有優勢,對行業痛點和需求有著深刻理解。它們能夠基于自身業務場景,定義數據空間的應用場景和需求。醫療行業中,金域醫學構建的醫檢數據空間,為 AI 模型訓練提供了多模態數據集,有力地推動了智慧醫檢生態建設。
深圳數據交易所全鏈條服務能力
深圳數交所、尚數網等數商服務機構作為價值連接器,在可信數據空間生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們搭建數據交易平臺,為數據供需雙方提供數據交易服務,促進數據的流通與價值實現。深圳數交所通過建立規范的數據交易流程、完善的數據資產評估體系和安全的交易環境,推動了數據資產的市場化交易。尚數網則專注于為中小企業提供數據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挖掘數據價值,實現數據的增值應用。
站在數字經濟與全球治理深度變革的歷史節點,2025 年的可信數據空間重構既是技術命題,更是一場涉及制度、生態與全球規則的系統性變革。
未來已來,可信數據空間的終極價值,不在于技術工具的堆砌,而在于構建一個“數據可用不可見、價值可享可計量”的新型數字文明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