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文王去世后,他的兒子孝成王上位,但他對于老將廉頗、藺相如等都不太信任。
在長平戰(zhàn)役中,廉頗分析戰(zhàn)局,只守不攻,孝成王認為他是消極應戰(zhàn)。之后秦國更是散播謠言,說廉頗不久便要投降,而他們最害怕的不是廉頗,而是趙括。
孝成王聽后,便要趙括換下廉頗,藺相如拖著病體去勸說孝成王,但孝成王一意孤行。
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根本不是秦將白起的對手,不僅死在了戰(zhàn)場,而且還讓趙國的40萬大軍,也被白起坑殺了。
藺相如足智多謀,他以和氏璧換得秦國十五座城池。可廉頗認為他靠的是花言巧語,因此,看對方如此輕易就得到趙王的信任,心里不服,便處處挑釁對方。
藺相如知道對方心里的不服氣,并沒有與對方起沖突,反而多次忍讓。最后,廉頗知曉藺相如的心意,便負荊請罪,就此兩人的關系也更加融洽。而趙國有這兩個大臣的默契配合,其他國家也不敢來犯。
結果,孝成王即位后,不信任他們二人,甚至還要戰(zhàn)前換下主將廉頗,致使趙國大敗。藺相如當時就已病重,得知趙國大敗的消息,更是急火攻心,不久便去世了。
其實,長平戰(zhàn)役,秦國不僅大勝,還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大軍。若是再加點力度,趙國就滅了。
可惜的是,臣與臣之間,也充滿了算計和羨慕嫉妒恨。
原來,此時秦國的范雎為了防止白起功勞太盛,超過自己,便對秦王開口道:“如今咱們自家軍隊經歷大戰(zhàn),已經是人困馬乏,若是再戰(zhàn),怕是會被其他國家坐收漁翁之利,不如讓他們割地賠款吧!”
秦王也對白起有些意見,便采納了范雎的意見,這才讓趙國得以保全。雖然當時的燕國想分一杯羹,見趙國元氣大傷,便出兵討伐,但好在廉頗帶兵,不僅打贏了燕國大軍,還打到了燕國國都。
本來對廉頗并不信任的孝成王,這才知道廉頗對趙國的重要,從此對廉頗禮遇有加。
可惜的是,孝成王去世后,他的兒子繼位。他對廉頗也有疑心,便讓樂乘接手了廉頗的軍隊。廉頗眼看自己被奪了兵權,心里有氣便打了樂乘一頓后,跑到了魏國。
失去廉頗的趙國根本沒有什么攻擊力,而且也沒有什么人才可用,便常常受其他國家的欺負。此時的悼襄王便坐不住了,趕忙派人前去請廉頗,廉頗當著使者的面吃了一斤米十斤肉,證明自己的身體沒問題。
可使者被郭開買通,便說廉頗身體好吃得多,但席間去了三趟廁所,不宜再帶兵,悼襄王聽完,便放棄啟用廉頗的想法。
令人唏噓的是,廉頗還一直等著趙王的召見,奈何趙王遲遲不來。
廉頗此后整日郁郁寡歡,一年后便病重去世了。
廉頗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奈何他也逃不過朝廷中那些爭斗,最終客死他鄉(xiā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