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李女士,長期面對電腦,喝奶茶。最近三個月反復干咳,CT查出5mm肺結節。
像她這樣的情況在門診每周都會遇到——不抽煙不喝酒,體檢卻突然冒出結節。
這類患者常追問同樣的問題:我作息規律也沒大病,怎么就長結節了?
今天,宏韻中醫邀請到肺病專家黎同明主任,來給大家從中醫角度上聊聊為什么會突然長結節?大家先幫忙點贊 轉發 關注。
結節不是憑空出現的。從中醫角度看,長結節多與三個關鍵病理因素相關:
1、氣機郁結
焦慮、熬夜、久坐直接導致肝氣郁滯。肝屬木,肺屬金,長期氣郁不暢,在體內凝結,便為結節埋下隱患。
這種體質的人常有咽喉異物感、胸悶嘆氣、經前乳房脹痛,正是肝郁氣滯的典型表現。
2、 痰濕困肺
每天超過8小時久坐,加上高糖高脂飲食,會讓脾胃運化失常。堆積的痰濕隨氣機升降,最容易滯留在肺臟形成結節。
這類痰濕體質人群往往舌苔厚膩、大便粘馬桶、下午容易犯困。
3、氣滯血瘀
氣滯和痰濕持續發展,就會形成血瘀體質。CT顯示的結節陰影,在中醫看來就是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的包塊。
患者常伴隨舌下靜脈曲張、經血暗紫有血塊。
前面提到的李女士就是典型病例。CT顯示右肺5mm磨玻璃結節,伴隨咽癢干咳、入睡困難。
舌診見舌邊尖紅、苔白膩,脈象弦滑。辨證屬肝郁氣滯兼痰濕困肺。
黎同明主任開方:柴胡、白芍、枳殼、浙貝母、夏枯草、茯苓、丹參、甘草,并叮囑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方子里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養血、枳殼理氣寬中、浙貝母化痰散結、夏枯草清肝散結、茯苓健脾祛濕、丹參活血通絡、甘草調和諸藥。
全方通過「疏肝氣-化痰濁-通血絡」三重作用,既解決根本病機,又針對肺結節進行軟化消散。
李女士用藥一個月后,干咳癥狀消失,復查CT顯示肺結節縮小至2mm。
防治結節的核心是疏肝理氣,平時少生點悶氣,別把壓力攢成“炸彈”,讓氣血順暢地流動起來,身體的結節也會慢慢消散。
最后提醒:中醫治療講究辨證論治,具體的用藥和治療方案應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藥。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大家,記得點贊、收藏、關注、轉發給身邊的親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