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編輯|t
引言
近期,日本游客瘋搶韓國大米的事,讓大家覺得十分魔幻。
一批韓國大米,短短10天內便被搶購一空,嚇得韓國趕緊又加急拿出來10噸大米。
而就在網絡另一頭,不少日本網友卻吐槽:“韓國米真難吃!”一邊瘋狂囤貨,一邊嘴上嫌棄,這場跨國搶米風波,背后的邏輯,比價格差距還魔幻。
一、日本游客韓國搶米,搶的是實惠還是無奈?
在首爾超市門口,一位日本大叔蹲在地上打包大米,旁邊是他買的十公斤大米,售價4000日元。對比自家超市同規格米價——4214日元買5公斤,他邊裝邊笑:“這差價,能省出一頓烤肉。”
這并非個例。韓國農協數據顯示,35年來首次出口日本的2噸大米,10天內被搶光,連夜追加了10噸。韓國農林畜產檢疫本部也跟上了節奏,3月簽發的大米出口檢疫證明達1250公斤,同比暴漲7700%。
日本人為何突然熱衷韓國大米?答案藏在他們本國的物價里。2024年8月以來,日本大米價格一年翻倍,5公斤裝飆到4214日元。也就是說,同樣是吃飯,日本人每咽一口飯,都像在吞鈔票。
于是,精明的游客盯上了近鄰韓國。帶個行李箱,專門騰出位置放大米,有人甚至申報檢疫手續,硬是隨身帶了10公斤以上回家,像極了出國帶衛生巾的留學生:實惠,又安心。
可問題也來了,這些看起來“搶瘋了”的日本人,轉身就在社交平臺集體開炮:“不香”“不好吃”“日本米才是王道”。
買的時候跟春運搶票似的,吃的時候嫌三道四——這究竟是嘴刁,還是文化作祟?
二、吃的不是米,是日本人的自我認同
在日本,大米不是一口飯那么簡單,它是文化符號、是家國情懷、是餐桌上的尊嚴。你問一個日本人“你家吃哪款米”,可能對方比介紹自家汽車還認真。產地、品種、水質、口感……這背后是一整套精致的米飯美學。
長期以來,日本的農業被看作“國本”,特別是大米,堪比“國寶”。戰后實行農地改革,小農經濟結構牢不可破。農協制度、關稅保護、補貼政策共同筑起一道墻,墻里是老齡化嚴重但享有高價的農民,墻外是消費者一邊喊貴,一邊還得買單。
于是就有了這么一個吊詭局面——日本人明明可以從外部市場買到便宜好米,卻仍舊咬著牙支持本國高價米。“吃本土米”,成了一種道德自律,哪怕錢包空了,嘴也不能失守。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韓國米到了他們嘴里會“變味”:不是韓國米不好吃,是身份不允許他們承認“外國米也能好吃”。
但問題是,價格已然撐不住這份“自尊”。很多日本人心里清楚——哪怕再愛本國米,也不能天天吃“米中勞斯萊斯”。于是,他們只能一邊背著“儀式感”,一邊偷偷囤點“實惠貨”。
不過要說韓國米真這么差勁嗎?銷量是硬杠杠,韓國人自己又怎么看待這波“出口爆款”?
三、韓國大米:爆紅不是“走出去”,而是被推出來的
對于韓國農協來說,日本訂單來得有些“措手不及”。畢竟過去幾十年,韓國米更多是在內循環里打轉,甚至本國人都吐槽“種得不多,賣得不便宜”。這次出口火了,還是日本物價太過分。
韓國大米長期面臨雙重焦慮:一方面是農民種植面積逐年減少,依賴進口大米補缺;另一方面又怕自己的米“走出去”后被吐槽、拉踩,傷了民族自尊。
果然,日本網友的雙面評價來了——買得猛、罵得狠。有日本博主曬出韓國米包裝袋說:“10公斤只花了4000日元,真劃算。”評論區一邊點贊,一邊吐槽:“香味不夠,咬感太硬。”
韓國網友立刻反擊:“你們不愛吃,可以不買。”但心里也明白,這波“紅”是實打實靠著價格差砸出來的,米本身,談不上有多驚艷。
不過,誰也不否認一個現實:韓國米這次能刷臉,除了借了日本米的“天價光”,背后更有個不出聲卻穩坐釣魚臺的角色——中國米。
四、中國大米:悄無聲息收割飯碗的贏家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東北的大米,早已悄悄殺入日韓市場。尤其在韓國,“中國米”三個字曾被貼上“便宜貨”標簽,如今卻成了“酒店專用、工廠首選”。
背后的原因簡單而有利:地大、機械化程度高、技術先進、價格穩定。中國不靠“儀式感”,靠的是效率與產業鏈。
一邊是日本米貴得讓人牙疼,一邊是韓國米被搶光還遭嫌棄,而中國米,在這場喧嘩中一直是“沉默的輸出者”。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靠出口炒作,也不急于走高端路線。你搶就搶,你罵就罵,我照樣按噸出口,還能壓得住國內糧價。這就是供應鏈的強大,也是政策、科技與市場協同的結果。
有人說,未來誰掌控糧食,誰就掌握了區域穩定的主動權。在東亞這片講究“稻米文化”的地方,中國米的份量,不止在碗里,還在局勢里。
從這角度看,日本人搶韓國米,不過是體制失調后的本能補漏;韓國人賣大米,不過是市場推了一把;而中國,已經是穩穩的“飯碗王”。
日本人扛著韓國米回家,嘴上嫌棄,心里卻盤算著“還得接著買”;韓國農協一邊高興銷量激增,一邊焦慮口碑爭議;而中國米,在他們誰都沒注意的時候,已經悄悄站上了亞洲飯桌的C位。
這世界,吃飯這件事,從來不是簡單的“誰好吃”,更不是“誰有面子”,而是誰兜里有貨、有穩、有底氣。不被別人卡脖子,腰桿才能站直!
參考資料:
價格飆漲!日本游客赴韓國“搬大米”,什么情況?.上觀新聞.2025-04-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